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金融市場從來是“嫌貧愛富”的市場,誰的錢越多、抵押物越多,誰的信用等級就越高,就越能借到資金。但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這樣的“法則”顯得冷漠無情。
“普惠金融在全球已經提出40多年。在中國,諸如飛貸金融科技這類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家,與規模龐大的市場場景美妙結合,讓普惠金融成為現實。”
7月20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與飛貸金融科技總裁曾旭暉進行對話,表示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值得全球推廣。
飛貸金融科技總裁曾旭暉對話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
中國的中小微企業主不用再麻煩地、多次地奔波在借貸的路上,而是直接通過手機移動化、數字化借貸。同時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讓他們更好地掌控信貸風險和服務客戶。
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出現,加上復雜、龐大的中國應用場景,讓飛貸金融科技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相比國外同行,擁有更優渥的實戰土壤。2018年11月,飛貸金融科技斬獲世界銀行和G20共同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最高獎,成首個且唯一獲得大獎的中國企業。這一獎項堪稱國際金融創新領域的“諾貝爾獎”,含金量不言而喻。
對此,薩金特表示,“巨國效應”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為金融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飛貸金融科技用十年的時間論證了中國小微金融技術在國際范圍的領先性,技術型公司對傳統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先進性不僅可以在中國有發展前景,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其巨大的發展價值。
8900萬企業,8.3億網民,10年投入
主持人:中國小微金融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領先?
曾旭暉:中國的小微金融實踐起步晚于很多國家。但是目前在數字化、移動化上,領先于國際。能夠短時間取得領先地位,大概有四個原因: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巨大的市場,我國中小微企業是以千萬計的,在國家工商注冊中,有8900多萬家企業,“巨國效應”是行業快速成長的根本機會。
過去幾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經濟迅速崛起。截至到2018年,我們的網民數量是8.3億,其中95%是移動用戶。
感謝友好的監管環境,互聯網經濟金融科技,這幾年政府的政策給予很多扶持,鼓勵創新。
離不開這個行業的企業家創新精神。我們在這個方向持續投入了十年,才有今天的領先地位。
薩金特:飛貸金融科技所在的這個行業,是令人興奮的。像飛貸金融科技這樣的中國公司,給小微金融帶來了顛覆性、革命性的變革。
手機拓展了我們金融服務的范圍,使這個金融服務能夠覆蓋到以前覆蓋不到的那部分人群,那部分更適合的人群。科技使得信息的收集、傳播有了很大的飛躍,同時幫助監督每個人要表現良好。
金融就是對接借款人和放款人,對接放保險的人和需要保險的人,促進買方和賣方之間的交換。不管是被借方還是借款方,買方還是賣方,如果不能信守承諾的話,就會有嚴重的后果。
所以,我認為技術讓雙方之間更加信任了,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又十分高效、可信。
薩金特:中國金融科技可以全球推廣
主持人:技術是怎樣幫助普惠金融發展的?
薩金特:科技有很強的賦能作用。
人的記憶力就像財富能力一樣,都是有限的。但是科技幫助解決了“有限”這個問題。例如,飛貸金融科技提出“容器化管理”,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讓記憶力變得“無限”。
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通過容器化應用、大數據應用等技術創新,為國內的銀行、保險等機構提供相關科技服務,助力其處理大規模、多角度的數字化轉型難題,從而有效解決了一直以來比較棘手的普惠金融問題。飛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銀行保險機構印證其技術給商業帶來的可持續性價值。
“巨國效應”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為金融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飛貸金融科技用十年的時間論證了中國小微金融技術在國際范圍的領先性,技術型公司對傳統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先進性不僅可以在中國有發展前景,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其巨大的發展價值。
普惠金融在全球已經提出40多年。在中國,飛貸金融科技這類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家、規模龐大的市場場景美妙結合,讓普惠金融成為現實。
飛貸金融科技是把幾個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結合在一起,這跟牛頓把多個理論結合,推演出另一個理論是一樣的道理。飛貸金融科技的模式在全球都是領先的,我在全球其他地方,沒有看過這種商業模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而且這個模式是非常有未來、有可用性的。這樣的創新科技,完全可以去到其他國家、去到更多的地區做,全球推廣。
曾旭暉:這十年,我們的技術創新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新技術的應用,第二個是風控管理技術的迭代,第三個是大數據AI方面的數據挖掘應用。在新技術應用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們率先在金融業實現容器化應用。
因為金融行業有著比其他行業更為嚴格的安全高標準,所以很少有金融科技企業敢在容器化方面進行嘗試,飛貸在確保高度安全的前提下,率先實現容器化應用,大大提升了生產力,這一成果在業界是比較令人矚目的。
風險管理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飛貸自主研發的天網量化風控,在沒有任何線下審核的情況下,實現百萬級客戶管理,沒有一例被確認的身份欺詐。
在大數據應用方面,建設大數據平臺和將大數據應用到決策和運營的方方面面,物盡其用,可以讓企業內部運營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普惠金融,需要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融合
主持人:立足中國、立足深圳看全球,中小微企業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有哪些方向?
曾旭暉:這幾年,中國政府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不遺余力,政策出臺的密度超出尋常。今年兩會,就強調2019年國有大型銀行小微貸款余額占比必須上升到30%以上。
普惠金融靠飛貸金融科技一家企業是完全不夠的,需要整個社會資源的動員,尤其需要金融資源的動員和參與。大機構、大銀行、大保險,這樣的大型傳統機構,他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主導者。
普惠金融的關鍵是什么?我認為就是持牌金融機構和像飛貸這樣的金融科技,二者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
薩金特:如果商業上不可持續,只靠僵硬的行政命令,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給小微企業,反而容易加重金融系統的脆弱性。
要把貸款貸給合適的人是很難的,這也是以往的金融危機會爆發的一大原因。飛貸金融科技通過移動化、數字化,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這在以前是很多人不看好,且不敢實踐的。可是現在,大家已經對這個方向達成共識。
飛貸金融科技獲得的榮譽,證明了這是一個值得信任、值得推廣的推動普惠金融的模式。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