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科技日報·中國科技財富網訊(記者 史詩)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這是我國金融監管部門首次公開發布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狀況的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余額為26萬億元,所對應的小微企業法人數量為237萬戶,占小微企業法人總戶數的18%,戶均貸款余額為1095萬元。這表明,我國將近五分之一的小微企業都能從銀行獲取貸款,而且平均金額高達千萬。
同時,白皮書也披露了口徑更廣泛的小微貸款,也就是“普惠小微貸款”,該口徑在小微企業法人之外,將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等主體也包括在內,統計單戶授信額在500萬元以下的以上各主體的貸款總額。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8萬億元,所對應的普惠小微主體共1793萬戶,戶均貸款余額為44.58萬元。
關于融資成本,白皮書顯示,2018年12月,全金融機構新發放的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6.16%;同時白皮書披露,2018年第四季度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為16.45%,P2P平臺監測借貸利率約為13%,P2P平臺監測借貸利率顯著低于民間融資綜合利率。
事實上,在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中,P2P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將“100萬元”的P2P監管紅線要求與“戶均貸款余額44.58萬元”這兩個數字橫向對比觀察,可以看到P2P與普惠小微主體的融資需求高度契合。
此外,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P2P融資門檻低,成本低,辦理流程不繁瑣。互聯網技術、智能手機、電腦的普及,讓小微企業借貸業務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征信,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的弊端,也拓寬了借貸范圍,突破了地域性限制,降低了借貸雙方的成本。
這也是國家整頓P2P之時,沒有直接取締和“一刀切”的根本所在。最新數據顯示,近三年,P2P服務實體經濟累計超過2萬億元,貢獻巨大。
有研究顯示,以經濟貢獻測算,小微企業貸款空間預計為當前規模的1.6倍—2.5倍。這樣看來,我國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空間較大,P2P的未來發展也充滿想象。
通過金融科技創新降低融資成本,是網貸最根本的優勢,因此各大網貸平臺比拼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金融科技能力。
秉持老牌互聯網巨頭搜狐的科技創新基因,搜易貸將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等領先科技進行金融服務創新,強勢布局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普惠金融業務,為小微企業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信息服務,全面滿足其經營周轉需求。科技創新能力處于行業內領先水平。
搜易貸的智能風控系統“風刃”,依托大金融、大交易和大交互數據,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產品定位和行業分析,圍繞小微企業和企業主建立了五大數據體系和海量數據庫,單一企業及企業主的數據變量最多可達到8000個。“風刃”風控系統還構建了以人和企業為核心的智能化流程與決策引擎,人工智能干預和適配流程的各個環節,從反欺詐和信用評估的角度,綜合分析數百個特征變量,給出貸前的風險決策參考,通過評價模型,可以自動估算客戶的授信金額,提高效率,減少成本。“風刃“風控系統從放款開始即進行策略性的貸后監控,在風險即將發生時及時進入貸后管理流程。策略性使用自動語音催收,有效降低貸后成本、提高回款率和覆蓋率。所有的流程都實現節點可尋,線上全攬,線上線下同步共享。
此外,搜易貸的全流程系統化,數據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平臺提升業務運行效率,一站式智能進件,實現全量數據系統化,方便管理和查詢,自動生產各類分析報告,實現精細化管理和運營,讓更多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服務。
依托FINTECH應用,搜易貸已經幫助12個行業近10000家小微企業解決了多種經營性資金需求,小微企業借款成本降低30%,放款時間縮短75%,獲客成本僅為傳統金融機構的50%,人員效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10倍,逾期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憑借其卓越表現,獲頒 “2018 年度普惠金融競爭力企業獎”。此外,搜易貸的優勢還體現在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融合及共同發展方面。截止到目前,已經與銀行、信托等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并獲得60億左右的授信。
不難看出,像搜易貸這樣具有技術創新核心能力的P2P企業已是小微普惠金融里不可或缺的角色。盡管以銀行為首的體制內金融機構目前在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但從趨勢來看,真正要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局,最終還是需要完善以P2P為代表的多層次民營金融供給體系。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