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大麥理財CEO劉超發布了一封內部信,信中闡釋了其關于近期P2P行業的存續問題的一些想法,并對在行業壓力下,大麥理財如何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劉超先生指出,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經濟周期的波動,P2P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金融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需要對行業有信心并付諸努力,大力發展。
目前,行業面對著來自監管部門、營商環境和流動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是針對每一個P2P平臺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能生存下來的平臺才有機會。
未來,大麥理財將繼續深耕供應鏈金融資產,穩定當下業務,已成立催收小組加大催收力度,并完成監管要求的合規檢查,繼續推進上市計劃。
以下是大麥理財CEO劉超內部信的摘錄:
關于外部的壓力:
各種因素的疊加下,網貸行業呈現了交易量、余額、出借人三降的趨勢,景氣指數也跌到了去年雷潮之下,流動性遭遇了最嚴峻的考驗。金融的生命線不在于利潤,而在于流動性,不光是網貸行業,銀行也不例外,擠兌事件可以讓一家銀行崩盤。喪失流動性直接導致逾期和壞賬的增加
而對P2P服務的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要遠低于上市公司,能夠給短期遇到困境的企業續貸,可以幫企業走出困境,而直接抽貸,必然導致逾期率提升,甚至會造成借款企業的崩盤。
壓力不是針對大麥理財一個平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生存下來的平臺就有機會。
關于大麥未來的發展: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途光明,當下卻困難重重的行業。過去近5年里,我們享受過行業的紅利,也經歷了行業的寒冬。如果2017年政策收緊是入冬的開始,那么2018年的雷潮就是三九寒冬,而2019年的高壓更是北極的寒冬。在寒冬里,我們第一要做的是抱團取暖,團結、凝聚成一股力量,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上下一心。只要人在,所有困難都是小問題。我們的公司是大家共有的平臺,公司需要、也值得大家為之努力。
在資產方向上,我們正在做全面的向供應鏈方向的轉型,目前已經在農業、能源、基建三個領域做了布局,實際驗證了業務的可行性。資產的轉型不只是借款人的變化,而是我們整個思維框架的轉變,以前我們資產的風控思路是以借款企業的凈資產狀況為主要依據,現在要調整為以業務利潤和操作風險為主要依據,以前的風控手段是以信用為核心的,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信用變成了不可控因素,在供應鏈方向,我們風控手段需要更專業,深入了解實體行業,并建立一套體系,讓借款人在我們建立的體系下運作。
比如能源業務,我們通過油庫托管經營,控制住貨物,通過控制下游訂單,鎖定業務利潤,控住風險。比如農業業務,我們通過屠宰廠托管經營,控制住質量、倉庫,保證資金效率,控制風險。供應鏈資產除了讓我們獲取資金收益,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每個業務都很值錢,有流水、有門檻、有利潤,每一塊都是優質資產,可以單獨變現。供應鏈資產對我們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需要有更多的人懂實業,能深入業務,能快速學習,同時,對大家也是一個機會。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