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第七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的內容之一,“2019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于6月27日在京舉行。百融云創副總裁蒲克強作了題為《金融科技賦能產業鏈金融》的主題演講。百融云創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建立的應收賬款管理平臺,成為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部分,備受業界關注。以下為蒲克強博士的演講內容精選,以饗讀者。
產融結合加速要求供應鏈金融服務升級
日前,人行和人保監會發布的《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中的數據稱,截止到去年底,小微法人信貸余額26萬億,占整體信貸余額的32%。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仍面臨常嚴峻的挑戰。
作為業內頂尖的智能科技應用平臺,百融云創一直致力于運用金融科技,搭起 “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的橋梁,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風控云等技術,連接產業場景端和金融機構端,用科技手段建立并還原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信用畫像,幫助金融機構為產業鏈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目前 ,產業端與資金端訴求存在連接間隙。一方面,產業端在“互聯網+產業”背景下,降成本、提效率、降產能、去庫存已成為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金融特有作用,推進供應鏈升級。同時,產業鏈上有大量的中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
另一方面,在資金端,信貸資金需要投向優質資產。銀行原有的金融供給模式單一,功能較弱;傳統金融機構標準化產品以及對產業端行業洞察力不足,造成其對產業場景、企業客戶經營情況解讀不夠。這就造成產業金融風控的能力不足和金融管理工具設計能力不足,從而引發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給無法有效對接。因此,產業場景端和金融機構端需要一個橋梁,這正是百融云創用智能科技搭建的產業場景金融化能力。
科技助力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
首先,目前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眾多,逐步在實現去中心化,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商業模式向平臺化、智能化方向轉化。百融依托科技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在傳統核心企業“1+N”基礎上,以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為基礎資產,通過電子憑證把核心企業信用穿透到最末端,向核心企業的多級供應商支付。實現核心企業延期付款,降負債,供應商利用核心企業信用流通融資。下游客戶脫離了核心企業信用保障之后,也需要大數據等手段還原其信用。百融云創在服務頭部的核心企業之外,還與多家產業互聯網垂直平臺在合作,覆蓋快消、紡織品、塑化、三農等領域,為鏈條中的中小微企業,通過科技風控助力金融機構對其提供服務。
科技打造互信平臺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風險管理的基礎是信用。因此,百融云創希望通過科技來助力社會助力行業,打造互信平臺。
目前,百融云創受國家發改委的委托,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追溯可留痕特點,建立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平臺。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平臺是產業、互聯網、金融與科技的有機結合,依托互聯網與新科技為全國的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包括應收帳款的登記、確權、回款確認、履約等,實現直接面向實體產業以真實交易為基礎、風險管控為核心、安全高效為特點的閉環式可視化的服務平臺。企業紅黒”名單建設,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體系為基礎,實現全量存續企業的篩選及黑紅名單公示,促進信用狀況良好的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更加容易獲得便利優惠的融資信貸服務。“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將推動將企業的合同信息、履約信息及違約信息納入誠信體系提供給各類信息使用者。
產業端與資金端賦能連接
除“構建”互信機制之外,百融云創還致力于“連接”,這里是指“有效連接”,即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實現資產與資金的賦能連接。
小微企業具備企業和企業主雙重屬性,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和海量數據,將企業主的信用評估與企業實體的信息結合進行信用評估。
對于B端來講,大數據不在于大,關鍵是要有價值。從B端數據來看核心數據一般有兩個主要來源,一類來自于政府機構包括稅務、水電、公積金、社保數據;一類來自于產業場景端,有小微企業的經營數據和交易數據。百融云創跟政府和產業場景合作,整合B端核心數據。C端數據主要來自于央行個人征信以及第三方數據公司。小微金融覆蓋的客群往往是長尾客群,這意味著他們往往是央行征信白戶,因此需要第三方數據公司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用一些替代性的數據,做進一步的整理歸納。為此,百融云創結合B端和C端的數據對用戶進行多維畫像。針對小微群體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百融云創基于不同的場景、不同數據的可獲得性,研發了適應不同場景,多模塊,B+C創新模型,并在金融機構端不斷落地實踐。
此外,百融云創通過風控和資產化服務,助力產業,即構建新型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產業金融的風控體系設計在授信主體信用評估之外,通過產業交易結構/交易背景提供額外的風險防線,亦即風控策略及模型與交易結構整體構成產業金融的風控防線體系。
新型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對傳統風控理念要進行顛覆。比如供應鏈體系的小微企業信用評估要“重短期視角”。 這是因為小微企業的生命周期平均有三年左右,10年以上的小微企業只占企業總數的2%。多數小微企業更應關注現時的經營狀況。重債項層面風險評估,并注重用信額度,通過小額、高頻、短期的交易額度控制風險。
目前,百融云創已經和頭部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合作,每個平臺上都有十幾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科技助力金融機構解決鏈條上從幾百億到上千億的信貸需求規模。我們將這一模式概括為:“產業+科技+金融”生態鏈,助力產融結合。
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不僅僅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事情,需要建一個金融生態;也就說在金融機構提供信貸基礎之上,需要政府資金、擔保、保險等諸多機構一起參與進來,來推動金融生態的建立。我們金融科技要做的事情,即通過科技手段提升產業場景金融化能力,助力產業生態的有效形成。
顯然,運用新科技和風控方式助力小微金融,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百融云創將架起普惠金融供需雙方的橋梁,通過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科技助力小微金融,扶持實體經濟。
金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