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推動職位更新
近日,牛頓經濟研究所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兩千萬個制造業崗位,多種低技術職業人員將面臨失業危機。
但這并不是意味著職位有增無減,在簡單重復性工作不斷削減的同時,科技發展也在不斷創造近乎等量的新職位。
例如,在話術千篇一律的滿意度調查環節,過去調查人員需要手動打電話開展電話調查,并記錄下答案,最后將所有人的答案匯總起來進行分析總結。
一位調查人員一天不停歇,口干舌燥,也很難完成50個完整的樣本調查。隨著智能外呼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主要負責打電話的調查崗位不復存在,負責運用外呼系統進行滿意度調查的崗位取而代之。
相當于是人類配置好話術,機器充當“苦勞力”。
可以說,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解放人類簡單重復性的工作,精簡職位,資源重置,發揮人類真正的價值。
二、政府服務熱線的智能化升級
隨著我國“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服務熱線作為連接人民和政府的重要渠道,也正向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增強人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
除了用機器人向市民及時撥打回訪電話,政府服務熱線中心逐漸開始采用智能輔助系統,為坐席人員提供知識點的智能推薦,減少了熱線坐席知識點引用錯誤的業務事故。
由于市民打電話咨詢量大,政府熱線也開始采用智能語音問答服務。告別傳統的按鍵播報系統,市民可以選擇和機器人對話,體驗對于一些簡單、熱點問題的咨詢服務,減少排隊等待人工坐席接聽的時間。
同時,為挖掘大數據潛能,政府熱線可以通過分析市民通話數據,實現熱點咨詢事件分析、突發性群體事件預警、每日敏感事件監控等功能。
三、客知音:讓人工智能落地政府熱線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中“鼓勵政府部門率先運用人工智能提升業務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
客知音以“將人工智能落地政府熱線”為己任。近年來通過聯系、調研全國100多個地市的政府服務熱線中心,鉆研熱線業務場景,客知音打造出政府熱線智能化升級的5大智慧應用系統,即智慧受理、智慧運營、智慧民聲、智慧培訓和智慧監督。
朝著“讓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服務于人、造福于人 ”的宏偉目標,本著“用人工智能發揮語音對話的價值”這一初心。
未來,道阻且長,客知音的目標和初心不變。
未來,前景廣闊,科技為人民服務的路還很遠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