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京時間6月21日,華為在武漢發布了全新nova5系列——包括nova5 Pro、nova5兩款機型。在發布會上,華為何剛公布了華為手機2019年全球發貨量于5月30日突破一億臺的消息,發貨量繼續增長。華為如何能在巨大的挑戰中保持強勁的增長速度?未來nova將有怎樣的變化?華為在移動端有怎樣的布局?
在nova發布會后,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接受了我們的采訪,為我們解答了以上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何剛是怎么看的。
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
關于nova系列的定位
不同于Mate系列與P系列的人群,nova的用戶群體更加年輕,平均年齡基本上在18歲到28歲。他們更喜歡前衛的事物。所以我們在產品設計的取舍上,用“美高于一切”來思考我們的美學設計,在外觀和產品規格上,我們都貫徹了這個理念。
不但是產品設計,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我們的傳播理念也與P和Mate系列有所不同,我們采用的是代言人的方式。配合與Mate和P系列不同的渠道模式,讓nova系列與Mate和P系列形成了覆蓋人群的互補,極大的拓寬了華為手機的市場覆蓋面積。
關于nova Pro系列的推出
之前nova系列一直都是輕旗艦手機,一直沒有推出旗艦級機型,不過何剛認為目前消費者已經接受并認可了nova這個品牌。nova也有必要提供更強性能的手機供消費者選擇,所以nova推出了Pro系列。
關于全新的麒麟810處理器
這次發布的nova5首發采用了全新的麒麟810處理器,其采用兩個定制大核加六個小核的設計,更是搭載了華為自研的達芬奇架構NPU。也正是這個NPU的存在,nova5才能夠實更好的實現前置3200萬人像超級夜景自拍功能。
何剛手持nova5 Pro
而對于麒麟810的產品定位,何剛認為:麒麟810從總體上來說是一款均衡的SOC。對于3000元左右的價格檔位上,它的性能足夠平衡,所以未來麒麟810將會持續搭載在兩三千元檔位的手機上。
關于手機AI應用與達芬奇架構
早在麒麟970發布的時候,華為就率先為手機SOC裝上了NPU核心,用以實現AI算法在手機上的應用。憑借AI算力的加持,華為手持超級夜景、AI語音助手、圖像識別等功能也在市場上掀起一陣AI浪潮。如今,華為自研達芬奇AI架構,是希望通過AI能力的提升,來支撐一些用戶可感知的體驗的提升。
何剛認為,AI的能力不僅體現在識別物品、識別語音等傳統的功能上,AI甚至能夠改善系統內部的運行效率。比如通過學習,改善圖庫的刷新速度,通過學習改善內存管理。所以華為將AI作為一個重點功能,希望通過AI不斷改進用戶場景的使用體驗。
同時何剛還透漏:華為在麒麟810上,第一次采用自研的達芬奇架構NPU。NPU能力未來也會提升到9系列處理器上。
關于華為未來的產品布局
對于華為未來的產品布局,專訪中何剛也有所提及。他說:我們所有優質的技術還是優先支持Mate系列和P系列,這個毋庸置疑的。在保持Mate和P系列的優勢的同時,一些優秀功能和體驗也會快速下放,讓更多消費者能享受到優質的產品。
除了在手機上做技術迭代與升級外,華為也將目光投向了IoT生態。何剛認為:華為不只是賣一個又一個的產品,華為希望圍繞著智能手機打造AI全場景的智慧化生活。目前華為已經提出了1+8+N的概念,1就是手機,8就是圍繞它的一些包括我們的穿戴設備。
發布會上發布了大量的周邊配件
包括華為的音箱、耳機、PDC、平板等核心設備,N就是外圍的更多的華為合作伙伴開發的IoT設備,華為通過對于消費者使用場景的理解,讓手機和周邊設備能夠更好地結合,讓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來管理這些設備,使用這些設備,從而解決智能設備間無法聯通的問題。
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