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媒體報道,高德順風車不久前已經在廣東、武漢兩地開啟小規模測試。據悉,高德公益順風車此前已經在武漢和廣東省開啟車主招募。
高德順風車開啟小規模測試
自去年滴滴順風車停擺后,順風車市場一直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高德這次測試,也非常謹慎。
目前,高德并沒有大規模鋪開宣傳,而是保持了比較低調的作風。目前在廣東和武漢兩地,除了可以在APP啟動頁面上看到高德公益順風車的車主招募信息外,高德并沒有做太多的宣傳。
同時高德方面還強調,其順風車業務堅持公益屬性,不追求營利,也不向車主收取任何傭金。
事實上,這并不是高德首次推出順風車業務。高德在2018年3月就已經推出了公益順風車業務。與這次一樣,當時高德官方也是強調該平臺沒有任何商業化目的,對用戶不抽傭,對行業不打補貼戰。
據了解,除了順風車業務外,高德還在打造網約車服務聚合平臺。在高德地圖APP上,高德聚合了包括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嘀嗒出行、攜程用車、AA出行等多家網約車平臺的出行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高德地圖實現一鍵叫車。
高德強推順風車背后,不滿足只做導航工具
高德在2018年3月上線順風車業務時,由開放平臺總經理親自擔任業務負責人,團隊建設層級相當高,成效也很顯著。在決策層重視之下,高德驗證了順風車業務公益性、不抽傭金的運行模式,并在出行領域里積累了從工具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變的經驗。
去年9月份,在綜合考慮大環境因素的情況下,高德雖然暫時下線了順風車,但經過半年時間的運轉,高德對順風車行業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更關鍵的是,高德還在這半年時間里培養起了一個專業的團隊。
時間即將進入2019年下半年,平靜已久的順風車市場,在政策面和市場需求的雙向拉動下,已經出現重啟跡象。在互聯網出行這個領域里,順風車業務雖然本身并不盈利,但它卻是一個真正能通過業務聯動,為企業帶來盈利的模式。
導航軟件作為裝機必備APP,擁有巨大的用戶群體。據QuestMobile的統計數據顯示,高德地圖在2018年7月份,就已經擁有了7億以上的用戶總量,其中4.26億為月度活躍用戶,每天為人們做3.4億次路線規劃。
作為擁有巨大用戶群的工具軟件, 高德地圖在B端的商業化進程發展得還不錯。比如高德地圖和凱迪拉克、吉利在高精地圖領域合作。但在C端,高德地圖的商業化一直處于探索狀態。雖然之前進行諸如O2O引流這樣的嘗試,但并不成功。
可以看作是坐擁用戶優勢和平臺優勢的高德地圖不滿足于只做C端導航軟件的一次商業化嘗試。
高德順風車,做好安全、用戶體驗是關鍵
當前,順風車業務處于靜默階段,高德要做好順風車,除了重視資源上的投入外,更關鍵的還是要做好安全、做好用戶體驗。
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有了去年滴滴事件的教訓,用戶、乃至社會各界都極其重視順風車業務的安全性。可以說,沒有安全性就沒有用戶體驗。
當下,順風車業務雖然運行了幾年時間,但在政策上仍然屬于一個新生事物。相關部門對于順風車業務的管理,也還處于摸索階段。具體來說,在司機、乘客、平臺之間的責任劃分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夠清晰的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高德本身應該強化責任意識,主動采取措施,確保將司乘雙方的安全性。
例如,在招募車主的過程中,應該更充分地利用阿里系信用等級系統、以及各種科技手段,對車主身份的真實性、合規性、人車證一致性進行審核;尤其在運營過程中,要配置真正能做到實時響應的7X24的全天候客服平臺,并確保在緊急狀況下,與警方之間能夠進行順暢的溝通交流。
改進算法,提升車主乘客的匹配度。順風車業務作為一種以合乘出行為主的共享交通解決方案,對用戶體驗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車主、乘客之間的匹配度問題。
有用戶在對高德順風車服務的體驗進行評價時,對普遍對叫車成功率不高的狀況感到不滿。叫了車,卻出現“兩個小時等不到”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現有的順風車平臺,在算法上沒有做到最優化,在提前預估司乘雙方出行意愿方面做的不好。這就導致司乘雙方在出行路線上一致性比較差,一方面司機不愿意按照平臺推薦路線接單,另一方面乘客卻長時間空等沒有車主接單的狀況。
高德本身作為導航領域的領先企業,應該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做出更多的貢獻。每天為用戶提供高達3.4億次以上路線規劃的高德,完全有條件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AI技術的優勢,更好地研判車主、用戶雙方出行的目的地和路線分布趨勢。并在此基礎上,以改進的算法和推薦模式,讓乘客能與出現規劃相近的車主,實現更優化的匹配,帶給乘客更好的用戶體驗。
安全有保障,乘客體驗好,高德順風車自然會受到用戶的歡迎。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