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在中國提起馬云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與馬云在商業上的成功同樣知名的,是他屢屢出口的“金句”,比如悔創阿里,比如對錢不感興趣,不管是出自真心或是博眼球,都為人所津津樂道。
最近,馬云出席了巴黎Viva科技大會,會上馬云又出“金句”。他表示自己“對科技一無所知,對市場營銷也一無所知,對法律也一無所知”,成功的原因在于“認識人”。
其實這也不是馬云第一次發表這類言論了。2015年3月,CeBIT(漢諾威IT博覽會)在德國拉開帷幕,馬云作為企業家代表在開幕式上進行演講。演講中馬云強調,改變世界的并非技術而是技術背后的夢想。并說自己“對電腦一無所知,對互聯網也了解的不多”。
這種言論符合馬云一貫的風格,就是“否定”自己擁有的一切。但不管怎樣,事實就是馬云建立了強大的阿里帝國,還讓它的名聲響徹全球。那么對互聯網、技術、營銷都“不太擅長”的馬云到底是憑借什么取得成功的呢?
這當然和馬云個人性格中的優點分不開,關于這一點其實不必贅述。而更具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馬云的眼界。馬云認為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功的階段,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互聯網公司能夠健康而平靜地度過3年。
這并不是說互聯網公司的壽命只有3年,而是說在發展的過程中貌似許多互聯網公司都要走“彎路”,比如燒錢、發展過快等等,每個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都經歷過這些,這似乎已經成了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鐵律”。
但如果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那么一個行業恐怕很難成為主流,更不可能深入根植于經濟。所以這種狀態必須得到扭轉,所以有必要為此找到解決方案。馬云認為,互聯網經濟需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互聯網公司才能“開心地活30年”,這種結合被馬云稱為“數據經濟”。
數據經濟是技術轉型中相當重要的一點,技術的巨變會因數據的發現和應用使得人類社會的商業模式整個發生變化,其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這種趨勢下,機器將在未來以人類合作伙伴的關系出現,所以重視數據進行轉變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也不能只將目光放在規模、權力以及標準化方面,而是更注重個性化、靈活程度以及對用戶的友好程度。縱觀阿里的發展歷程,確實是一路在合作中走來的,其產品和服務也將用戶作為重要因素對待,在馬云強調的新制造、新金融、新零售、新技術和新資源幾個方面也在努力,因為這可能對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
所以馬云的意思并不是真的對科技、營銷等方面一竅不通。而是說作為互聯網企業不能只專注于這些方面,更要注重一種“人情味兒”,比如科技背后的夢想,營銷背后對用戶需求的關注,使互聯網企業能夠真正“快樂發展”的實體經濟,都應該在互聯網企業的考慮范圍之內。
由此可以看到,馬云的成功并不只來自于一些表層的因素,他利用可以利用的技術與條件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更重要的動力或許是他也想獲取更多資源,借助更大的力量幫助更多人實現夢想,這種力量遠比獲得金錢要強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