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9年5月28日, 國內領先的中立云計算服務商UCloud優刻得(以下簡稱UCloud)在北京召開以“中立安全、賦能產業”為主題的UCloud用戶大會暨Think in Cloud北京大會。除了發布一系列重磅創新技術產品外,UCloud還邀請了中國移動、富士康、英特爾、以及信通院等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探索。
會上,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平臺組主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劉默發表的演講備受矚目。他認為工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套制造業的數字化的神經系統,能讓工業變得更“聰明”,在這其中,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是核心 ,設備、生產、經營成為現階段三大主要場景。中國通過工業互聯網連接企業、產業各環節和各要素,在連接用戶、工廠、物流和金融探索出一系列特色的新應用模式。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平臺組主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劉默
工業不能光有“骨骼”與“肌肉”,更重要的是要有“神經系統”
傳統的制造業給人的一般印象,大都是大量的生產裝備和控制系統,“好比是人的骨骼和肌肉,雖然很強健,也很有力量。但是光有這些,并不能代表你很聰明。” 李默認為,如果想讓制造業變智能,從工業系統的維度來看,至少應該把生產數據拿出來去分析它,形成的生產決策再反饋到系統里面。 簡言之,“我認為工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套制造業的數字化的神經系統。”
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的體系中,劉默認為網絡、平臺和安全是最值得關注的部分。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網絡是基礎,數據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最終成為智能化閉環。
首先,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采集、數據回傳和科技應用等與之前對網絡本身的要求并不相同,傳統的工業網絡更多是面向自動化控制。
其次,利用數據和分析數據都需要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載體,“這個平臺可能不是一個平臺,有可能是多個平臺,既有可能是在工廠現場,也有可能是在工廠的公有云上。”因此,平臺是多層級,成體系的。
最后就是安全,“以前工業系統是物理隔離聯網,而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生產安全、設備安全,以及數據安全,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劉默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有了數據后,分析數據,最終形成一系列工業化的閉環。
在這網絡、平臺和安全中,劉默強調,平臺是核心。因為制造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對平臺也好,工具也好,都有新的需求。這時就需要一個能承受這些變化的載體,而不僅僅是將這些變化著的東西串聯起來。具體來講,平臺的作用將會被延伸為承載大數據、低成本開發以及協同上下游。
對企業來說,以前企業內部用的軟件都是通用化的,比如是ERP或者是MAS。但未來每一個企業都將會變得高度個性化,而且是實時會變化的應用開發需求。 而這些所有的應用創新如果光靠軟件企業去做,肯定無法滿足。因此,行業也需要一個載體去幫助它能很低成本、快捷地方式進行應用開發。
劉默表示,未來我們講的制造也不只是以企業為單元,企業上下游的成分越來越多,需要一個載體幫助企業實現產業協同。
那么到底怎樣理解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怎樣理解它的架構呢?
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數據為核心的工業智能中樞
據劉默介紹,現在的工廠制造體系大多參照了IC95的遠程架構。從現場的設備、傳感、控制,再到生產,企業運營管理呈金字塔式。“我們認為在未來的體系中,平臺會是一個整套體系的中樞。”
總體來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內涵和體系共有三層,即邊緣層、平臺和應用開發。
第一層是要有邊緣側。 既然是工業互聯網必須還是要下沉到工業現場,因此在邊緣側需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設備的接入,數據的接入。第二就是協議的轉換, 在工業現場有大量的異構協議,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協議的轉換。第三是數據的預處理, 因為不可能把所有的數都傳到云上,無論是網絡還是云本身都承受不了。第四在邊緣還要進行很多的智能化應用 ,因為所有的應用非常高,不可能所有的決策都上傳到平臺再返回來。“所以我們認為邊緣側是很關鍵的。”
第二個是平臺。它既有傳統云通用管理的能力,同時也有面向工業數據滿足并行存儲處理的要求,同時還能建模優化、沉淀和傳承工業知識。
最后就是應用開發 。現在流行的低代碼能降低應用開發的成本,同時也創新了應用生態。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平臺組主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劉默
劉默表示,從2017年開始,信通院就一直在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的演進。他們發現共有兩個演進路徑:一方面是平臺如何更好地區適應工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技術本身,無論是邊緣側還是平臺側本身,它的IT架構也常在變化。
當然,現在對于到底什么是工業APP,或者什么才叫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目前還沒有很準確的定義,但劉默表示自己有四個理解。第一,功能應該要更專業, 除了傳統的工業軟件解決的通用問題,可能還要解決企業個性的問題。第二,要體現數據驅動的智能, 里面要有工業模型,要實現基于模型和工業數據的聯動和分析。第三,開發要更高效, 因為要快速響應。第四,要可以靈活集成, 可以被別人調用,也可以調用別人。
創新模式應用探索:對接用戶需求,定制化到多元化
對比國外的工業互聯網化,劉默指出,中國很大的特點在于模式的創新 。據他觀察,在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里,有很多的企業把平臺的能力,和金融、保險、物流都進行了對接。也就是實實在在地和用戶需求對接了起來,再把整個的制造資源做整合。
“未來其實商業模式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認為整個的商業模式會從現在的以定制化專業服務的方式往多元化的方向去走。” 比如未來的功能定位、金融服務、交易模式等,都可能會成為新的盈利手段。
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驅動下,工業互聯網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工業互聯網”也成為今年兩會熱詞,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國家戰略,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智能制造,需要依托云計算強化工業基礎、提升創新能力。
UCloud優刻得以邊緣計算基礎平臺、UAI人工智能平臺、云化大數據平臺、物聯網云平臺等四大平臺能力,打通制造業從生產現場、云平臺到前端應用的全流程。目前UCloud優刻得已與全球領先的制造企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云科、數據軟件提供商宇動源等全面合作,賦能工業互聯網。UCloud優刻得秉持“中立安全”理念,以硬科技實力驅動創新、以開放合作拓展市場、以中立服務賦能產業,將助力更多夢想者,實現產業數字智能化,為中國產業互聯網創造更大價值。
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