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吸塵器吸力不夠,和打游戲沒裝備一樣,最后都要撲街,所以,不少消費者在選擇購買吸塵器的時候,首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吸力的大小,這看起來似乎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但仔細想想,吸塵器的使用場景是你的家,除非你生活在垃圾回收站,需要超大吸力去幫你“拾破爛”,
正常來說,吸塵器是用來吸“塵”的,你這么執著于大吸力,其實是“強迫癥”在作祟。
不得不說,吸力確實是判斷吸塵器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卻不是唯一指標。就像高中時學到的“木桶效應”,一個組織的劣勢往往決定著整個組織的水平,就吸塵器而言,僅僅具備大吸力無法算是一個出色的產品,還有很多其功能同樣需要被納入到評體系中,但這些功能卻往往被我們忽略。當然,這不能全怪你,很多外界因素往往也在誘導我們做出一個“不理智”的決定。
對于絕大多數商家而言,他們最喜歡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消費者,這樣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訴你,你需要這個產品,它的各項參數都十分優秀,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而當你興致勃勃地把它捧回家,用了段日子,你才發現,那些“優秀”的參數并不能幫上你的忙,甚至你需要的它都給不了你。就好比,你選擇了一個在別人看來很優秀的人共渡一生,但在日常雞毛蒜皮的生活中你發現,這個人并不適合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選擇他,可能只是因為他滿足了你的虛榮心。而不少商家恰恰就是掌握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再加上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不夠、缺乏相關常識,他們便以此作文章、鉆漏洞,慣用手段就是把某一指標參數做到極致,打著黑科技的旗號來吸引消費者,導致消費者在做選擇時顧此失彼,鉆了牛角尖。
沮喪的你開始回想,為什么當初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它?好像就是因為售貨員口中那些優秀的數字,但為什么這些“黑科技”并沒有為實際操作帶來想象中的舒適和便利呢? 要知道,數字只是數字,真正能夠 “優化”你的生活的,不是某一個漂亮的參數,而是整體設計流程的合理化,各個功能環節完美的銜接,進而最終達到使用效果的提升。更何況,你真的了解那些“高能”數字意味著什么嗎?
以戴森為例,新品V11的吸力號稱比V10提升了40%,強檔吸力達185AW,這樣的數字在無線吸塵器品類中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它的超強吸力可以吸附塵螨排泄物、花粉、細菌等微生物。如果你去商場,售貨員一定會這樣言之鑿鑿地告訴你前面這些信息,讓你相信選擇這樣一臺“表現突出”的吸塵器絕對是沒錯的。但她不會告訴你的是, 185W模式下的續航時間,卻也少得可憐,官方數據顯示,強效模式下的續航時間只有5分鐘。也就是說,在你堅持使用強檔的情況下,中途你可能不止需要充一次電,如果你有螨蟲恐懼癥的話,相信不久后你也會患上充電恐懼癥。當初就是奔著“大吸力”來的,沒想到花了大價錢“抱得美人歸”,之后每看一眼“美人”都還要挨一次打,這代價實在是有點大,滿腹心酸不知該對誰說,只能怪自己當初在做選擇時被激情沖昏了頭腦,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
美人之所以是美人,當然不會只有一個優點。戴森的V11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功能,就是它搭載的動態負載傳感器,能夠自動判別地毯和地板兩種場景,并相應地調整吸入功率(吸力)的大小,這也是V11躋身智能吸塵器行列的一個硬性條件。但這是否就代表它真的足夠智能呢?事實上,V11的“智能調頻”使用場景是基于地面材質,而不是基于灰塵數量,即便識別出了不用的環境,但在臟凈程度不同的一塊地毯上,V11的吸入功率卻是相同的,也就是說,V11的智能是“只識其一,不識其二”。這樣的智能,總是有些不徹底、不盡興,真正的智能,應該是基于灰塵量的多少自動調節功率,不同灰塵自動調節不同吸力,做到清掃更干凈、噪音變更小、續航更持久、機器更耐用,而不是僅僅通過識別場景,造成一種智能的假象,打個比方,你怎么知道我家里是地毯更臟還是地板更臟呢?這種有條件的大吸力說白了,就是個幌子,你鉆了,你就輸了。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人們重視“大吸力”,僅僅是基于一個初衷,這個初衷就是“想要把家打掃干凈”,而為了選擇吸力,背負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更與你的初衷不符。想想看,如果一味盲目地通過大吸力來解決問題,那么續航時間短的問題勢必隨之而來,總有一者會讓你煩心。但如果基于灰塵識別技術,這些問題就完全不用擔心了。通過感知灰塵量的多少,臟的地方用大吸力,干凈的地方用小吸力,不僅節省了電量,保證了充足的續航時間,噪音也會相對應地降低,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輕松愉悅地完成了清掃,過程中無需充電,干凈程度一目了然,這才是真正的智能,這才是你的初衷。
所以,別繞彎子了,你想要的不是大吸力,你想要的只是干凈。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