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物品資源,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的使用價值。共享單車的運營理念與共享經濟如出一轍,在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只享受單車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正是這一獨特的理念,讓它一問世,便俘獲了一批忠實用戶。
共享單車的火爆始于2016年。在那一年里,除了較早入局的摩拜與ofo,還有多達25家品牌扎根而起。但到了2019年,在共享單車這個市場,還能屹立不倒的企業已經沒有幾家了。眾多小品牌企業紛紛倒閉,比如悟空單車、3Vbike單車和町町單車,就連行內大佬也危機重重:摩拜一年虧損近40億,ofo市場占有率顯著下降、瀕臨破產,在這個屬于共享單車的漫漫黑夜里,哈啰單車貌似是僅存的一束火光。
(琳瑯滿目的共享單車app)
成也“單車”,敗也“單車”
第一家倒閉者
我國第一家破產的共享單車企業是小鳴單車,其成立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當初一上市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融資。小鳴單車從創立到倒閉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巔峰時用戶曾直逼500萬,還收取了使用者超5億的押金。在當時市場非常繁榮的時候,小鳴作為共享單車的帶頭人,主要攻陷了南方一線以下城市,但它的行事作風非常夸張,大批量投放單車,提高了運營成本,收費又低,根本沒有什么盈利,導致最后無力償還用戶押金,甚至被告上法庭。隨著小鳴單車的沒落,更多的共享單車也就像被放了氣的氣球一樣迅速干癟下去。
大舉購車、拒絕并購,ofo一錯再錯
從迅速躥紅到瀕臨破產,ofo只用了5年。這五年里,ofo到底經歷了什么?
2014年,戴威在北京創辦ofo公司,并于2015年開拓了一種新的無樁自行車租賃服務,首先是在大學校園里試行,結果大受歡迎。很快,戴威就把這項業務擴張到大學校園之外,這就是共享單車的前身。2017年,ofo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同期完成了多筆融資,市值更是一度高達30億美元。但高層卻做出了一個糟糕的商業決策:決定大舉購車,這一行動完全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當時的共享單車投放量已經接近飽和,同時一輛單車的造價為100美元,這就導致新制造出來的一批單車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只能任由其損壞,ofo也因此付出了許多維護費用和人力代價。
ofo本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在共享單車這一市場,壟斷是最好的盈利方式。摩拜作為ofo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戴威能夠選擇與其合并,那么一定能產生一家行業估值更高、市場占有率更大的企業,但他拒絕了。
現如今的ofo正陷入頻率破產的絕境。大批員工離職、北京辦公室慘遭關閉、拖欠用戶押金且無力償還,ofo小黃車可能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依舊堅挺的哈啰單車
哈啰單車給共享單車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在摩拜虧損近40億、ofo瀕臨破產的大背景下,哈啰竟然實現盈利了?
哈啰能夠做到依舊堅挺,2018年的40億融資功不可沒,這讓它不必顧慮資金問題。置身于阿里巴巴的光環之下,讓他可以放心地去全方位布局,共享助力車、出租車、專車、共享汽車等,都是與摩拜和ofo的不同之處,哈啰單車實現盈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困境與機遇并存
共享單車發展困境
第一,部分用戶的道德意識和契約精神不強,經常發生一些用戶惡意損壞單車、私自藏匿等現象,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單車的維修和回收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第二,同質化競爭激烈。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基本上是摩拜、哈啰與ofo三足鼎立的局面,當然很快就是二分天下了,對新的入局者來說,想要從這三強當中脫穎而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家的產品在主要結構、使用方式和收費模式上都差不多,除了車身顏色略有不同,本質上還是同一款產品,并沒有任何創新的地方。一輛單車的造價也不菲,后期的維護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創業者來說,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有點高。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冬天是共享單車行業的淡季,天氣寒冷,選擇騎車出行的話容易凍傷身體,所以人們更愿意打車或自己開車出行,這個時候的訂單量是最少的。現在春天到了,氣溫上升,人們更愿意騎車出行以避免路途的擁堵,這正是投資共享單車的一個契機,此外,用戶規模龐大、入局門檻低以及二三線城市存在需求缺口都是創業者的助力。
截止2019年,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億,隨著出行觀念的改變,人們更傾向于使用共享單車出行。如今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制造一輛共享單車已不是什么難事,搭載上最先進的智能鎖和精準GPS定位系統也是小菜一碟。雖然一線城市共享單車市場已經趨近飽和,但由于很多行業大佬的布局都集中在大城市,反而二三線小城市單車投放量不足,存在著需求缺口。
創新改變固有模式,方可緩解燒錢痛楚
減少共享單車造價成本
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入局共享單車,但一輛單車的造價不菲,摩拜生產一輛單車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ofo單車輕便,造價成本低,每輛車成本在200至300元,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普遍在千元以內。再有錢也不能隨意揮霍,創業者要設法減少制造成本,可以在保留共享單車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選用相對廉價的替代材料,在生產流程上,可以學習哈啰單車,采用對稱設計,盡可能降低成本。
利用大數據技術合理投放運營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于用戶的需求路線和騎行時長進行記錄和分析,預測區域的共享單車需求量,方便確定單車投放比例和數量,這有助于企業更精確的搜集用戶信息,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合理運營。
在單車上投放廣告,實現盈利
收取押金是共享單車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現在都在提倡信用出行,這一套已經過時了,共享單車需要新的盈利點,在單車上投放廣告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本身一輛單車上就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自由發揮,為什么不行動呢?
入局共享單車,并非沒有機會,眼下正是共享單車的市場旺季,創業者要把握好這個機會,當然選擇其他的共享經濟項目也可以,最重要的是產品要做到:1有市場,符合消費者需求;2運營成本低,入局代價少;3便于管理,尤其是線上的管理。
作者:傅軍 文章來源:科技田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傅軍 文章來源:A5創業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stro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