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貨幣政策立場上,美聯儲官員分為鷹派和鴿派兩大類。它們會分別對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放緩,鴿派重新登場。3月2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強化了“鴿派”立場:在當天結束貨幣政策例會后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不變,并暗示今年年內不再加息。
對此,富邦華一銀行分析認為:美國貨幣政策不論對于中國,乃至對于世界來說,都具有重要影響,其對世界經濟的傳導理論會影響整個世界國際貿易、匯率、資本流動、利率、流通性渠道等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明確轉向后,對中國貨幣政策來說是個利好。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從背道而馳到相向而行,于國內貨幣政策來說減少了外部掣肘因素,可以更多考慮內部因素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同時,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壓力也會減少。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G7央行長期維持鴿派立場的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發展,歐元國家及日本甚至近乎維持零利率政策。美國自2016年起采取強硬的鷹派立場,啟動“縮表”計劃,從而帶動美元走強,但是伴隨著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型經濟體的逐漸形成,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漸明顯,因此美國采取了將“鷹派”立場轉變成為“鴿派”的立場,讓升息的腳步放緩,但并未偏離正常化路徑,仍舊在95-97之間小范圍波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人民幣兌美元在區間內雙向波動。對此,富邦華一銀行分析認為,鴿派政策不影響美元的穩健表現,從資產配置角度來講,配置一些美元資產,能有效避免資產過度集中,減少資產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