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一批基金經理紛紛下調視覺中國估值,微博大V、各大企業、共青團中央也聯合批評其版權流氓行為,同時視覺中國、全景網絡、東方IC國內三大圖片供應商網站關閉,視覺中國乃至整個圖片版權市場究竟怎么了?
視覺中國大起底
采圖以賣的發家之路
我們用戶平時在網上搜索到的圖片,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來源于攝影師的拍攝,攝影師將圖片拍好以后,授權給視覺中國,視覺中國再將這些圖片放到自己的網站上向用戶出售,所得收入與攝影師分成,這就是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所說的授權分成,意思就是“我們是賣圖片的”。
憑借著這一套核心模式,視覺中國在圖片版權市場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視覺中國在線提供超過2億張圖片,1000萬條視頻素材和35萬首各種曲風的音樂或音效。
財報顯示,2014至2018年前三季度,視覺中國營業收入從3.91億元增長至7.01億元,凈利潤從1.43億元增長至2.26億元;毛利率從2014年的55.39%一路提升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65.86%。
其中,其核心的“視覺內容與服務”這一項目在去年前三季度貢獻了81.8%的營收,營收、凈利分別同比增長38.48%、43.74%,均高于整體業績增速。
但這種商業模式就沒有弊端了嗎?
雖然視覺中國向攝影師提供了分成,這相應地提高了攝影師拍攝出質量更好的圖片的積極性,也讓圖片版權產生了收益,提高了圖片市場的版權意識,但作為一個銷售代理,與攝影師五五分成或者四六分成,是否拿的太多了呢?甚至可以認為,對攝影師的壓榨也為視覺中國營業收入的一路飆升做出了“突出貢獻”。
壟斷下的自取滅亡
視覺中國是現今圖片版權市場的壟斷者。有數據顯示,視覺中國占據創意類(商業類)圖片50%的市場份額,占據編輯類(媒體類)30%的市場份額。同行業的全景公司側重于創意類圖片,市場份額僅有20%;東方IC側重編輯圖片但市場份額不足10%。
占據著市場的企業往往能攫取更多的利益,視覺中國也確實做到了,但他走錯了兩步棋。
第一步,重自我盈利,輕版權保護。在版權保護制度更為健全的歐美、日本市場,圖片、音樂等都是版權保護的重點,而非看重自我盈利。以美國圖片公司Shutterstock為例,其采用的是微利圖片模式,單詞下載收入從2.23元增長到3.13元,這相比于視覺中國一張圖片動輒幾十元上百元的價格可謂是良心了不少。給別人的感覺就是,Shutterstock是一個版權保護者,而視覺中國更像一個商人。
第二步,無視攝影師權利。攝像師可以說是視覺中國圖片的主要供應者,但視覺中國并沒有足夠重視他們的權利。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視覺中國攫取了大部分的分成,攝影師拿到的卻沒有多少,并且在雙方合同簽訂之初,就讓攝影師去獨自承擔了責任風險。合同中規定,如果照片版權出了問題,攝影師就要承擔責任。
而另一方面,對于有的侵權行為,視覺中國在以法律警告的同時,如果對方選擇與其合作簽約,很可能不會追究此前的侵權行為,可版權攝像師也有份,視覺中國卻沒有詢問過他們的意見,在這一過程中,攝影師的權利被它直接無視了。
簡而言之,視覺中國在逐漸地“向錢看齊”,作為一個壟斷企業,對整個圖片版權市場和攝影師反而沒了責任心,這種由于其壟斷地位所帶來的不正常交易模式,必須要打破,才能還市場和攝影師一個春天。
“獨特”的商業模式
“鷹眼”系統助力勒索式維權
對于釣魚執法,大家都深惡痛絕,但視覺中國倒樂此不疲,還特地研發了一套“鷹眼”系統。
在2017年財報中,視覺中國寫道:鷹眼“能夠追蹤到公司擁有圖片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并提供授權管理分析、再陷侵權證據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權保護服務”。
視覺中國的初衷是好的,想借助“鷹眼”更好地維護圖片版權,打擊侵權行為,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越走越偏,“鷹眼”也一步步淪為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幫兇。
視覺中國先在網上放出一些免費圖片供人使用,然后利用“鷹眼”的全網爬蟲、自動圖像比對、授權比對自動生成報告等技術大范圍地搜索使用了這些圖片的“幸運客戶”,然后開始漫天要價,原本只要幾十元幾百元的一張圖片,這些“侵權企業”卻要賠償上千元,甚至強迫簽訂年度合同才能達成和解,通過這種方式,視覺中國確實大賺了一筆,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釣魚執法”竟然成了一個企業的核心商業模式。
黑洞事件持續發酵,版權流氓人人喊打
視覺中國事件愈演愈烈的起因是一張黑洞圖片,這原本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拍攝的,卻在曝光后還沒到24小時,圖片就被標注為版權歸視覺中國所有。
一時間黑洞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視覺中國受到了眾多質疑與批評。先是阿里健康和鳳凰網科技質疑公司logo竟歸其版權所有,隨后共青團中央也站出來發聲,批評其將國旗、國徽版權納為己有。
事實上,受視覺中國迫害最深的,當屬一些自媒體人和互聯網公司,因為不小心使用了視覺中國放出來的免費圖片,就被索賠巨額賠償金,讓人苦不堪言。受到視覺中國“特殊關照”的自媒體人和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在網上訴說著自己的不幸遭遇:2017年4月,煎蛋網創始人兼唯一員工Sein在網站上以“被視覺中國索賠圖片版權,很難受”為題發布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收到了視覺中國的“索賠”郵件,稱煎蛋網存在侵權行為,要求賠償 25 萬人民幣。
這一系列事件發生后,可謂群情激憤,視覺中國也因此被釘上了互聯網的恥辱柱,就像流氓一樣人人喊打。
商業模式不可把事做絕,得遵守法律與道德
法律不是過度維權的工具
法律只是維護商業正義的護身符,當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或者產生版權糾紛時,我們可以依靠法律去幫我們解決爭端,達成我們的合理訴求,但是對于任何企業而言,決不能把法律當成過度維權的工具,利用法律去勒索弱者,否則,以后誰還敢放心地去使用互聯網上的圖片呢?
兼顧利益相關者權益,樹立行業生態鏈高尚價值觀
對于侵權的自媒體,采取簡單粗暴,動輒高價索賠的處理方式,視覺中國這種版權流氓行為,完全沒有兼顧到同一市場中一些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尤其是這些弱勢的自媒體。
壟斷是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同一生態系統中的企業,無論相互之間是合作關系還是競爭關系,我們都要倡導一種彼此激勵、良性競爭的關系,實現資源合理配置,而不是唯利是圖,甚至不擇手段。
繼上次公開致歉后,18日晚,視覺中國影像官方微博再度發布致歉聲明,承諾將對平臺內容和產品服務進行全面篩查,確保授權機制合法合規。然而這也難以挽救其網站關閉、市值下跌的局面,未來的圖片版權市場想要健康發展,還是得遵守法律與道德。
作者:傅軍 文章來源:科技田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傅軍 文章來源:A5創業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stro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