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師平時逛各大保險網站時,總能在留言區看到這樣的評論:
社保和商保都管看病住院報銷,還買其他保險干嘛?沒用!
保險買了,也不理賠,不如社保實在!
……
在沒搞清社保和商保的區別時,很多人傻傻地認為有了五險一金就高枕無憂、萬事大吉了,但實際上兩者之間差別很大。
保險師先簡單說說。
一、醫保不是什么都能報!
一定有很多人說不清醫保究竟能報銷什么,這很正常,醫保體系本身很復雜,各個地方還不一樣,一兩句話壓根說不清楚。
針對醫保,國家有相關的報銷規定:
在醫保規定可報銷的就醫環境下,支付個人住院醫療費用時,設定有起付標準和封頂線;
只對起付標準以上、封頂線以下且符合報銷范圍的費用,按比例進行支付;起付線以下、封頂線以上的部分需要自己承擔。
除了起付線、報銷比例,醫保體系下,還有用藥規定。藥品可以分為甲、乙、丙類。
甲類藥物無需自付,100%報銷;乙類藥物需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費用,然后再按照比例報銷部分。各地區有所不同,一般在5%-20%之間,這部分是不能報銷的。丙類藥,醫保不予報銷,全部由個人承擔,比如保健藥品、進口特效藥、高端診療技術等。
社保的最高可賠付額也有一定計算方式,報銷額度有限,若是參保年限不長,可賠付的額度非常低,不足以抵御患重大疾病的風險。
所以,社保能保證我們享有基礎的醫療保障,但滿足不了更多的治療方案和藥品的需求。
社保和商業保險的區別就在于: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治療有更高的期許,社保并不會為此買單,而商業保險將是更有力的保障。
還有人說:“沒關系,我們公司福利好,除了社保,還給我們買了大病補充醫療,足夠了!”。
非也非也,大病補充醫療報銷起來并不容易。
保險師就說一下我自己身邊的栗子,我們公司給每位員工都買了一份大病補充醫療,當時聽到這個消息,保險師覺得公司的福利真心不錯,也很為員工著想。但實際報銷起來,不忍吐槽。商業保險可按需配置,能滿足每個人不同的保障需求,而團險無法滿足員工的個人化需求,只能自己查缺補漏。
此外,商業保險在理賠時,如符合理賠條款,在資料準確齊全的前提下,最快能在3~5個工作日就收到理賠款,很好地解決我們的后顧之憂。
最后,保險師想說多數公司的保障福利的確很不錯,但保障規劃終究是個性化的事情,企業無法面面俱到。
保險是個逐步添加的過程,不光險種的問題,保額、年收入、未來通貨膨脹等都需要考慮。
五險一金也好、公司團險也罷,這些都只是我們打好的地基,但外圍防風墻需要我們自己搭建。
所以,每一階段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保單,看看保額是否足夠,保障是否齊全,只有有針對性地配置相應的保障,并把它做得充足、全面,才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未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