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融資易2019年04月09日訊,去年P2P網貸行業動蕩后,國家下重拳對P2P網貸行業進行監管和行政核查,行業逐漸趨于平靜。近日,個別頭部平臺退出和暴雷事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平靜,不免讓出借人倍感擔心焦慮,以及引起了人們對于P2P網貸行業未來的擔憂。難道P2P網貸大局已定?當然不是!因為,監管有意于下半年開啟網貸平臺備案工作。
監管爭取下半年開啟備案試點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會議明確,2019年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要壓實屬地整治責任,有力有序化解存量風險。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開啟網貸備案試點。
據財新報道,監管有意爭取在2019年下半年在部分發達地區開展試點備案工作,完成少量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防范重大風險三年攻堅戰的總體實現要求,在2020年完成全國范圍內存量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上述知情人士也確認,目前監管正在起草網貸備案的方案。另有一地方監管人士并未否決備案的最新進展,表示將聽從安排。
融資易 相關負責人表示,P2P網貸行業經過兩年多的合規整治,部分平臺基本完成合規整改,此次監管將重啟備案,讓行業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擁抱合規發展的平臺看到希望,同時,也激勵還在整改的平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融資易作為合規運營的老兵,自然是一如既往的堅守合規步伐,穩健運營,相信平臺定能在大浪淘沙中突圍,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能量。
中小平臺或迎來發展曙光
早在兩個月前,互金整治辦出臺的《175號文》就為P2P網貸整治工作給出了指導和方向,提出要按照“抓兩頭、促中間”的工作思路和“細化政策、分類實施”的工作要求。“抓兩頭、促中間”被多家媒體解讀為待收余額1億以下的小平臺將遭遇清退潮,規模較大諸如10億以上的平臺將被嚴格管控、防范風險,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平臺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步子邁得太大、太急必然不穩,與監管背道而馳,總有“出事”的一天。從這個角度說,以“安全、合規、穩健”為特點的中等規模的P2P平臺必將成為網貸行業的中堅力量。
這些“出問題”的平臺或有上市背景,或是體量規模極大,曾經備受用戶信任,但都是由于不符合監管規定,脫離合法合規運營,才導致平臺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使得出借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而中等規模的平臺為什么能成為監管機構的“香饃饃”呢?小易看來原因無非以下幾個:
規模適中,特色突出。中等平臺大多形成比較突出的平臺特色,如聚焦行業,聚焦產品類型等,這些特色往往是大平臺那種復合型業務組合所不具備的,且又是小平臺短時間無法形成的。
如已經穩健運營近5年的融資易,可謂是地區“小而美”經營平臺的代表。的確,5年時間的積淀,足以成長為一個大平臺,但融資易CEO徐科飛堅決地認為,“慢”是另一種“快”。“融資易在這個階段不是很在乎規模上有多大多快,我們更重視金融所要求的穩健,我們力爭要做到,不帶病前行。”他說,融資易雖然犧牲了規模,但一直在專注于住房金融領域,慢工出細活,在去年的雷潮中,平臺以合規自律經受住市場和時間的考驗。互聯網金融核心是金融,金融比的是誰活得久,而不是跑得快,互聯網金融亦如此。
據悉,融資易一直深耕住房金融領域,主打一線城市住房金融,平臺不斷優化升級產品體系,細分用戶市場,推出以房產·保證擔保貸款、房產·抵押擔保貸款產品為核心業務,更準確更高效地解決住房金融市場中的痛點,享譽業內。融資易曾三度獲得南方都市報金磚獎“年度最佳產品創新獎”“最受歡迎產品/服務獎”等嘉獎。得益于優質的資產端,融資易的產品和服務不斷得到行業和出借人的肯定。
合規經營,風控第一。中等平臺既不像“頭部平臺”那樣業務龐大,在合規經營上缺乏“緊迫感”,又不像小平臺為了生存“野蠻式成長”,而那些規模適中的中等平臺往往對合規、風控有著很深刻的認識,經營最為穩健。
“不合規的平臺正在加速退出市場,而優質平臺正在不斷建立品牌標桿。合規運營才是P2P網貸平臺發展成事之道”。融資易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監管加速的大背景下,融資易持續發力,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步伐。
融資易在發展過程中,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經營,一直堅持信息中介定位,與新網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合作協議、順利通過信息安全第三級等級保護測評、獲得通訊網絡安全評測(第3.2級)合格證明,保護用戶信息和資金賬戶安全,還引入電子簽章及合同存證服務,全面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
融資易高管團隊主要來自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國內外一流互聯網企業,首席風控官擁有近30年銀行工作經驗,打造銀行級別的風控流程,加強風險防控策略研究,不斷完善風控體系,夯實風控基礎,確保平臺穩健運營。
(3) 中等平臺更為符合國家對P2P網貸是傳統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重要補充的定位,經過2018至2019年的行業整頓,逐步回歸行業本質,中等平臺的優勢也逐步展現出來,其未來發展可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互聯網金融雖然是新興金融形式,其商業模式的“初心”并無問題。P2P網貸在中國最早起步時就以踐行普惠金融為使命,它的初衷是以風險可控的方式,將居民手中閑余資金周轉給有需要的個人。P2P平臺在其中的核心功能,一是傳遞信息,一是把控風險。這種模式也并非中國獨創,而是從國外引入,國際上有成熟經驗。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其自身特點決定它比傳統金融更需要監管。互金整治辦出臺的“1號文”明確提到國家對P2P網貸的關注:將啟動全國P2P網貸平臺的實時數據接入工作,實現對各家網貸機構交易數據的全量、實時接入,并著重強調了信息披露。2019年1月下旬,國家社科院也發聲肯定P2P地位,指出P2P備案落地后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時間自會證明一切,市場不會包庇任何有僥幸心理的平臺。頭部平臺也好,知名平臺也罷,只有合規經營,積極擁抱監管,才是長久之道。現在是P2P網貸行業的強監管時期,也是去偽存真的時期,業務不合規、急功近利的平臺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隨著國家對P2P網貸行業的監管逐步嚴格規范,重啟備案試點等,像2018年集中性“暴雷”的局面不會再發生了,相信一番整治后,真正優質的P2P平臺會經受住時間考驗;另一方面,行業監管愈是趨于理性、成熟,P2P網貸行業發展或有望加速迎來業態凈化、牌照明確、業務規范帶來的新一波紅利。
王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