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8年P2P行業經歷了風雨洗禮,幾波雷潮肅清了行業腫瘤,去偽存真,P2P朝著更加合規更加規范的方向前進。似乎每到這時候,都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這個時候還能不能投資P2P?是回籠資金還是繼續投資呢?P2P行業資本應該如何過冬呢?其實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同風格的投資人或許都有自己的見解。
拋開正規安全的P2P平臺身份,站在投資人立場以謹慎的態度來審視,有專家認為,這樣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或者說這種擔心本身就不成立。
首先,網貸平臺早有定性,監管收緊穩固 P2P 發展成果
一直以來,國家對網貸平臺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信息中介平臺。P2P平臺的資金端和資產端一 一對應,本不至于出現爆雷這種現象。但近兩年來,P2P行業亂象叢生,一些惡性平臺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池、期限錯配、自融的情況,少部分甚至本質就是龐氏騙局,許多投資人因此遭受蒙損失,
去年8月初,整治辦要求各地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據悉,日前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被納入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其中包括了企業借款人信息和個人借款人信息,真正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緊接著,監管要求四大AMC主動作為以協助化解P2P的爆雷風險,維護社會穩定;隨著更重磅的兩大文件108條網貸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和119條自查自糾問題清單的下發,新一輪合規備案也拉開了帷幕。
與此同時,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聽取了網絡借貸行業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要求做好P2P風險應對,制定長效監管機制。
國家監管層強勢介入以來,網貸行業合規程度越來越高,合規檢查速度不斷加快,眾多平臺不斷推進備案工作,備案基本上分三步走:平臺自查、協會檢查、行政核查。
可以肯定的是,無法提交合規自查報告的平臺肯定無法通過備案,也將面臨退出市場的現實。只有通過備案,才能從野戰軍走向正規軍,屆時將真正獲得政府認可實現牌照化經營。
P2P良性發展日益規范是行業發展必經之路,未來P2P會讓更多普通老百姓有更多投資的選擇。
其次,市場需求及行業發展決定臨近 備案 是投資好時機
不管任何時候,總會有投資人擔心行業未來發展問題。站在客觀的角度,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雷潮爆發風險隱患提前出清,監管提速行業朝著合規發展,行業風險因子已經由惡性平臺的不合規操作構成,轉換為行業流通性短缺構成。雖然風險大幅減少,但以往的風險今年也會面臨。往往這個時候投資人需要發覺市場需求變化,轉換投資思路。
其一,面對資金缺口集中爆發期,很多企業、個人用錢需求變大;其二,基于合規深化競爭變小、平臺自縮規模應對備案以及平臺自身盈利問題,毫無疑問P2P行業整體降息是大概率事件,投資者抓住這波紅利的窗口增收創富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筆者也提醒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堅持小額分散,不要盲目加倉。
再次,是否出借的關鍵還在于所選平臺質量的高低
投資理財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的關鍵在于會判斷平臺質量。作為互聯網金融平臺,P2P始終帶著金融的屬性,涉及金融就必然涉及風險控制的問題。
因此,專業的風控是投資P2P的關鍵。選擇有實物抵押的平臺要比沒有實物抵押的平臺安全的多,此外,有沒有上線全量業務、第三方擔保、借款人信息有沒有納入人行征信也是判斷平臺風控實力的重要標準。
足值實物抵押品能有限鉗制借款人按時還款;第三方擔保能在發生逾期情況下降低出借風險;上線全量業務,平臺資金流向更加透明、合規、安全;將借款人信息納入人行征信,能夠大大制約借款人的行為。
所以,投資者選擇平臺的時候,選擇具有這幾項素質的平臺,風險性比較小,資金比較安全。
投資說白了就是賺取風險溢價。對于投資者而言,權衡把控投資風險,把風險降到最低才是王道。所以,其實不存在所謂的“資金過冬”,一個合格的投資人,一年四季都會堅定地敬畏風險并且做好風控,跟年底是不是有風險并沒有多大關系。
所以,此刻是回籠資金還是加大投資好?答案顯而易見,而且現在很多平臺都會做營銷活動,比如錢盆網目前參考年化在12%左右,加上自動預約投標限時加息的活動,參考年化可以到12%~15%,對于年末投資來說,收益是很可觀的。
最后,筆者也想要提醒各位投資人,投資的風險無時不刻都要牢記,但年底并不一定就風險更大,反而投資收益會更高,選擇靠譜的平臺,才能讓自己的投資收益最大化。
劉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