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安樂死,顧名思義,是指在醫學上運用某種醫學手段(主要以藥物注射為主),使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在感受不到痛苦中安穩離世,不過鮮有人知的是,這種手段至今在我國仍不合法。今年的人大代表會議,“建議安樂死合法化”再次被人大代表提出。這也讓人想起了
安樂死,顧名思義,是指在醫學上運用某種醫學手段(主要以藥物注射為主),使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在感受不到痛苦中安穩離世,不過鮮有人知的是,這種手段至今在我國仍不合法。
今年的人大代表會議,“建議安樂死合法化”再次被人大代表提出。
這也讓人想起了我國首例關于“安樂死”的案件,被告人是安樂死的執行醫生蒲連升,消息傳出后,頓時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中國首例“安樂死”執行醫生:蒲連升
蒲連升是漢中市某醫院的主治醫生,有一天他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
這位患者的名字叫夏素文,她今年59歲了,2年前,夏素文就被醫院診斷為“肝硬變腹水”,肝硬變腹水很難治愈,在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后,夏素文被兒女接回家,靠藥物維持生命。
6月中旬,老人的病情惡化了,她的3個兒女合計后將老人送往漢中市醫院救治,飽受病痛折磨的夏素文,在病床上一刻不停地翻滾著,疼痛劇烈時,她一直用自己的腦袋撞擊著床頭,并不斷發出痛苦的哀鳴。
難得清醒的時候,她曾一遍遍哀求自己的兒女:“你們讓我去死吧,我實在受不了了。”眼看著母親遭受著這樣非人的折磨,她的兒女再也忍不住,跑去求醫生蒲連升給母親實施安樂死。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我不會這樣做的“!
這是蒲連升給王明成的回答,也是對他和夏素文的再一次宣判,蒲連升的反應在王明成的預料之內,但這是他和自己的母親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做的決定,所以他不會輕易放棄。
第一遍拒絕,第二第三次也是同樣,第四次的時候,當著蒲連升的面,王明成撲通一下跪在了地上。面對王明成的再三請求,并表示自己會承擔所有責任,最終蒲連升同意了。
蒲連升給夏素文開了100毫升的復方冬眠靈,并在處方上注明是家屬要求安樂死,當天蒲連升囑咐值班醫生,如果夏素文12點還沒死,就再打一針復方冬眠靈。
到了當天下午1到3點,王明成兩次找到值班醫生,值班醫生又開具了100mg復方冬眠靈,并完成注射,第二天凌晨五時,夏素文宣告死亡。
多年以后,悔不當初
后續就是蒲連升醫生被提起公訴,王明成等老人的兒女也被提起公訴,雖然最后蒲連升、王明成被宣判無罪,但是,這也讓蒲連升余生都活在愧疚里,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每每提及都是懊悔不已。
在一次采訪中,蒲連升表示,如果能讓自己重新選擇,就是給自己100萬,自己都不可能作出如此決定的,但是事情已然發生了,蒲連升也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給病人實施過安樂死的臨床醫生。
中國為何不能“安樂死”?爭議眾多
在外國,荷蘭、比利時、美國等國家已經將“安樂死”合法化,中國人口居多,患病人數飽受折磨的人口也居多,為什么中國不將“安樂死”合法化呢?
對于“安樂死”合法化一直存在著巨大爭議,影響中國“安樂死”合法化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大致分為道德倫理和社會倫理兩個方面。
就拿中國來說,從古至今,孝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此安樂死就成為了禁忌,當然,這不僅僅發生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
其實,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對消極安樂死保持容忍的態度,但對于積極安樂死則認為他屬于犯罪,其中,消極安樂死是指停止或者放棄治療而讓患者自然死亡,而積極安樂死是指通過某些措施加速了患者死亡的進程。
再者就是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如果給人實行了安樂死,也許是出于善良,不愿意患者再受折磨,但是這個醫德的責任就要背一輩子;再比如說,如果子女不忍心父母再受折磨同意實行安樂死,這樣子女內心上是要背負一輩子的不安的。
不管是何種選擇對于人,有情感的人都是無法抉擇的,所以安樂死涉及到人的生命的問題,真的是太復雜了,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考慮到各種因素。
總結:
“安樂死”這三個字,前兩個字都是像糖果一樣甜美,似乎已經沖淡了最后一個字帶來的恐懼,在西方國家,安樂死又被稱作為幸福的死去,患者不用遭受任何的痛苦。
不同的人對于安樂死保持著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國家看待安樂死都有著不同的政策,安樂死是否能夠被合法化還有待考證,你是怎樣看待安樂死的呢?
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