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春節南游李書海《白浪情》網友*2019年春節,正月初二過后,我們一家自駕南游,在幾個地方欣賞、領略了當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所到之處,既有孫輩們喜歡的野生動物園,又有我們向往的地方,別開生面地度過了一個與往不同的春節。春節南游之四向往武漢
春節南游
李書海《白浪情》網友
*
2019年春節,正月初二過后,我們一家自駕南游,在幾個地方欣賞、領略了當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所到之處,既有孫輩們喜歡的野生動物園,又有我們向往的地方,別開生面地度過了一個與往不同的春節。
春節南游之四 向往武漢
武漢有我的戰友宋志學,在部隊時我們既是河北老鄉,又都是鐵道兵一師二團電臺的報務員。我1983年12月轉業回原籍,宋志學隨部隊于1984年1月1日轉入鐵道部中鐵建十一局工作。多少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這次我們到廣州游玩,正月初三晚上路過武漢時,我發微信告訴了他,并表明返回時與他見面。我們在廣州玩了兩天后,志學發微信詢問我們在哪里,什么時候到武漢?
初八在韶山參觀了毛澤東故居、毛澤東廣場和毛澤東紀念館后就啟程了。韶山距武漢403公里,我們預計到武漢需要5個小時。下午1:30出發晚上6、7點就可以到了。一路上時有小雨,但北行的車輛較少,車行順暢。可是到達湖北羊樓司收費站時,前邊滯留了很多車輛,在交警的指揮下,車輛分流,我們從右側前行。誰知離收費口還有5、600米的地方,四、五路車并排一點一點地移動著。有人從前邊過來說只有兩個收費口收費,那就慢慢跟著往前挪動吧。一會兒宋志學打來電話問走到了哪里?他們一家在飯店等我們,我告訴了他堵車的情況。等啊等,挪啊挪,整整耽誤了兩個小時才通過收費站。8點多才到達志學訂的飯店附近,在車上我看到志學一家站在路邊,便下了車。我一邊說著欠意的話,一邊與志學緊緊地握著手。我和宋志學從1983年12月分別,雖然2017年5月鐵二團勤務連戰友在十堰聚會時見過面,但仍愿意再次相見。畢竟我們在部隊電臺一塊工作了七、八年時間,期間還一起赴云南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戰友情誼是很深厚的。我在年前收到了原鐵二團政治處主任姚尚明編著的記錄鐵道兵二團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新書——《1979南疆硝煙》,因我多訂了兩本,特意給志學帶了一本。在這本書里,收錄了我和宋志學在紀念對越自衛還擊戰30周年時寫的兩首詩,這對于我們兩個參戰老兵來說得到它如獲至寶。
車停好后,我們兩家一起走進早已訂好的飯店房間。兩家人互相介紹后,服務員隨即上了菜。志學兒子開啟酒瓶,為我們倒滿酒。志學愛人和兒媳給我老伴、兒媳、孫女們倒上飲料,我們兩家共同高舉酒杯,共慶這難得的相聚,歡度這愉快的時刻。
席間,我與宋志學回憶了在白河時的工作生活情況,回憶了在云南河口參加自衛還擊戰時情景。參戰時,我任電臺班長,作為主臺隨團部駐在屏邊縣。2月17日戰斗打響后,越軍炸毀了通往前線的河口鐵路大橋。根據昆明軍區前指的命令,二團奉命搶修河口大橋。宋志學隨團指揮所攜帶電臺前往。在部隊搶修期間,宋志學帶領兩名報務員,冒著越軍的冷槍冷炮,堅持與團電臺聯絡,收發了大量電報,保障了搶修任務的提前完成。我們共同參加過襄渝鐵路建設,又一同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工作中我們互相配合,生活上相互照顧。作為電臺班長的我和作為電臺骨干的宋志學,經歷了和平時期的刻苦訓練,又經歷了戰時的死亡威脅,可謂是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戰友,親密無間的兄弟。分別多年后,相聚在一起,有回憶不完的往事,有說不完的別后之情。正象宋志學在2009年2月17日回復我的詩時所言:“待到有緣再聚時,笑看兒孫己滿堂"。是啊,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我們都已兩鬢斑白,兒孫已滿堂了。志學的兒子兒媳孝順,小孫子天生聰穎。我的兒子兒媳也很孝順,兩個孫女活潑可愛。我們兩個老戰友都是家庭和睦,生話的很愉快,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親密戰友相見,只嫌時間過得太快。我們說著喝著吃著,不覺間已到了10點多。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在愉快又依依不舍的氣氛中,結束了這短暫而又十分有意義的相聚,告別志學一家,回到賓館。
初九上午,我們到黃鶴樓公園觀看聞名千古的黃鶴樓。黃鶴樓是我國古代的名樓之一,它位于武昌西邊的黃鶴磯頭,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飛檐彩柱,輝煌壯麗。是古代的游覽勝地,無數的文人、雅客都愛登上黃鶴樓,欣賞大江兩岸的景色,抒發心中的塊壘。為此,圍繞黃鶴樓,歷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楹聯。登上黃鶴樓,憑欄遠望,座座高樓大廈在霧中林立,長江大橋隱約可見,滾滾東流的長江也是隱隱約約。樓上,古今詩人所題黃鶴樓的詩詞,使游客們產生了無限的暇想,循著詩人的筆墨,多少初登黃鶴樓的人們都會產生一種與古遠的文人墨客近距離交流、共同抒發此時心境的感覺。登臨黃鶴樓的游客很多,男女老少·白發老翁年青學子少年兒童盡有。他們邊看邊欣賞邊拍照,一個個興致勃勃。兒媳婦抓住啟迪教育兩個女兒的時機,給她們講黃鶴樓的故事,講李白就是在這里送友人孟浩然去廣陵(揚州)的,并讓她們背誦李白的詩,給她們拍攝小視頻作紀念。我也是早有觀看登臨黃鶴樓的愿望,也是因李白等名人的千古詩詞所使然。今天終于如愿以償,心中不免有了許多感想。李白在這里送友人去揚州的時候是在楊柳抽絮、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由得聯想到再過一段時間的4月12日,我們《白浪情·揚州文化盛會》也將在揚州舉辦,心情就有些激動。只不過我們下揚州不僅僅只是從黃鶴樓一個地方出發,而是從全國各地向揚州聚集。揚州相聚的這些人也不僅僅只會寫詩作賦,他(她)們過去曾經是響當當的鐵道兵,個個都是英雄漢,個個都有英雄膽。他(她)們曾為祖國的鐵路建設灑過血流過汗,他(她)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如今,他(她)們曾經引以為豪的鐵道兵部隊早已成為歷史,但他〈她)們的鐵道兵情結依然留在心中,他(她)們仍然把自己當做一個鐵道兵。他(她)們不但是個兵,而今個個都是能著文寫詩書法繪畫唱歌跳舞的多面手。揚州相聚時,我們將在線下與各位戰友相聚,共敘鐵道兵戰友在《白浪情》群建立的友誼,一起親眼目睹揚州的芳容,體驗揚州戰友和揚州的盛情,共同探討《白浪情》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因了李白的一首詩,促成了我們對孟浩然所下揚州的向往,也將促成我們的揚州相聚。
登上黃鶴樓,總不能白來一次,也得在人生經歷中留點紀念,于是在離開武漢后,在手機上寫了一首順口溜:“雨霧朦朧武漢游/興致攀登黃鶴樓/登高望遠瞰三鎮/雄偉江城眼底收/千古文人眾墨客/作詩賦詞樓中留/游人慕名遠方來/不登樓頂誓不休。”
七天的春節南游,觀摩了三省四市的秀麗風景,了解了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回味旅游過程,深感此行意義不凡,必將在我人生的經歷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2019、3、1
*
責編:方迎欣《白浪情》
劉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