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俗話說:“一天省下一兩糧,十年要用倉來裝”。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勤儉節約,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更是刻在父輩身上的一種生活習慣。但我們很難想象,在大都市東京,竟然也有“省錢如命”的人。一、日本最省錢女孩,1天只花9塊錢33歲的日本女孩咲
俗話說:“一天省下一兩糧,十年要用倉來裝”。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勤儉節約,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更是刻在父輩身上的一種生活習慣。
但我們很難想象,在大都市東京,竟然也有“省錢如命”的人。
一、日本最省錢女孩,1天只花9塊錢
33歲的日本女孩咲長得十分漂亮,她不僅有好看的外表,還有懂得極致省錢的頭腦。靠著省吃儉用,她省出了3棟價值千萬的豪宅。
原來,從18歲開始,咲就立志在34歲前要買下3棟樓,然后愉快地退休,成為包租婆。不過,她沒有別的技巧,而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拼命地省錢。
進入社會工作后,她想方設法把錢省下來。每個月發的工資,除了留下一點點錢當做生活費之外,她大部分的錢都會存起來,作為買樓基金。日常生活中每一筆收入和支出的費用,她都清清楚楚地記了下來。
這么多年來,她只賣晚上打折的食物,連調料都不放,洗碗水都盡量節省。此外,衣服、鞋子等穿戴物品,她都撿別人不要的穿,至于上班,她選擇騎自行車。
就這樣,她平均每天只花9元人民幣,終于在9年后買下第一棟樓,又在4年后買下另兩棟樓。在同齡人還辛辛苦苦、朝九晚五的時候,她已經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個月光靠收房租就有2萬人民幣收入。
二、再怎么勤儉,這些習慣都不能有
雖然堅持不懈、實現夢想很重要,但小九還是要提醒一下,這種方法不是人人都適合的。比如,她會反復利用塑料瓶,過期的食物也不會扔。這種不考慮健康的省錢方式,最終可能會得不償失,因小失大,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1、反復利用塑料瓶
生活中常見的礦泉水瓶,材質主要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般在-20℃~60℃左右使用,且不能長期重復使用。普通塑料瓶含有塑化劑(DEHP),在高溫下或長期使用時,容易析出,滲入食物。
目前,DEHP已經被世衛組織列為2B類致癌物,長期過量攝入,會增加疾病風險。特別是部分老年人,比較省吃儉用,喜歡用礦泉水瓶裝食用油,然后放在溫度較高的灶臺邊,這樣更容易析出有害物質。
所以,再省也不要省健康,最好不要重復使用塑料瓶,也不要用來裝熱水或者腐蝕性強的食物。
2、食物發霉了繼續吃
最近,許多人養成了囤食物的習慣,等到食物發霉了又不舍得扔,削掉變質的部分后繼續吃。
其實,經常吃發霉食物不只是鬧肚子這么簡單,還可能致癌!發霉的食物可能滋生黃曲霉素,尤其是大米、花生、饅頭等食物。要知道,黃曲霉素是一類致癌物,肝毒性很強,與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癥有關。
此外,苦味的紅薯、酒糟味的甘蔗、發霉的水果等食物都不能吃。有的食物只是部分發霉,但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可能已經被黃曲霉素污染了,多吃無益!
3、頓頓吃咸魚、腌菜
頓頓吃咸魚、腌菜,你以為省了不少錢,其實是在損害身體健康。為什么這么說呢?
你可能不知道,中式咸魚已經被世衛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咸魚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高濃度鹽來脫水,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會被部分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類致癌物,可能與胃癌、食管癌等癌癥有關。腌菜也是同樣的道理。
此外,咸魚、腌菜等食物含鹽量高,長期過量食用還對心血管不好。
總之,省錢是好習慣,但不要為了省錢,舍棄健康。像咸魚、腌菜等食物可以偶爾吃一吃,影響不會太大,但不要經常吃。
三、省錢主義興起,送你4個健康小貼士
如今,省錢主義興起,許多人過上極簡的生活。在這里,小九送給大家4個健康小貼士,為你的省錢事業添磚加瓦。
維生素不用買很貴的,幾塊錢的就很好了。貴的維生素一般是保健品,便宜的一般是藥品,但就功效而言,兩者的效果差別不大。就安全性來說,藥品甚至要更好,因為生產標準更高。
土雞蛋更有營養?其實并沒有,其主要成分跟普通雞蛋的區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營養價值差不多。因此,如果不是特殊的口味追求,就沒必要購買土雞蛋。
鹽越貴越好?當然不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目前,市面上除了普通加碘鹽,還有井鹽、湖鹽、玫瑰鹽、竹鹽等價格更高的鹽。中山大學教授張永慧表示,食鹽價格屬于商業行為,不代表成分更純凈、營養更高。因此,最好根據需求來選鹽,無論什么鹽,都不能多吃。
喝堿性水更有益于健康?其實是智商稅。目前,醫學上不存在“酸性體質”的說法,身體有自己的酸堿調節功能,不是喝堿性水就能左右的。普通的、符合安全標準的水就很好。
總的來說,勤儉節約是好習慣,但一定要以身體健康為前提,不能不顧身體,影響健康哦!
參考資料:
[1]日本最省錢女孩,1天伙食費9塊錢,33歲買下3棟樓:攢錢天下第一爽.居里生活筆記. 2019-08-02
[2]這種魚要少吃,屬一類致癌物,廣東衛生在線,2020-08-11
[3]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教你怎么吃鹽!.消費者報道. 2016-09-09
[4]“塑料瓶”可能致癌,你使用對了嗎?,華醫網,2022-02-25
高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