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當下,世界各國間的經濟競爭重點方向則全然體現在了科技上,如火如荼的全球科技革命正在上演著。碳纖維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材料,它既可以被應用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行業,同時也可以被用來制作接地氣的釣魚竿。但是在我國,碳纖維材料卻一直處于被發達國家
在當下,世界各國間的經濟競爭重點方向則全然體現在了科技上,如火如荼的全球科技革命正在上演著。碳纖維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材料,它既可以被應用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行業,同時也可以被用來制作接地氣的釣魚竿。但是在我國,碳纖維材料卻一直處于被發達國家壟斷的狀態,碳纖維應用行業發展也一直被美日等國家“卡脖子”。不過這種在碳纖維技術上仰人鼻息的日子已經結束,因為發達國家萬萬沒想到這項技術竟然被我國的一家“魚竿廠”攻克了!
為什么碳纖維會被發達國家壟斷幾十年?
碳纖維特性十分出眾,但其研發技術難度也不言而喻,在過去的數十年里,世界范圍內只有美國和日本掌握了這種材料的核心技術。最開始,碳纖維是在愛迪生尋找理想的燈絲材料時被發現的,但是其之后的深入研究卻在19世紀50年代才被美國的聯合碳化公司實現。
隨后日本也開始加入到碳纖維材料研究中,經過一段時間鉆研后,日本的研發人員順利地攻克了技術難關,具備了與美國在碳纖維材料方面達成技術合作的實力。在此之后,美國和日本兩國開啟了世界范圍內的碳纖維技術壟斷。
相比之下,我國的碳纖維研發開始時間較晚,并且其研發進程也在技術封鎖的影響下進行得舉步維艱,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碳纖維研發進展緩慢,碳纖維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外進口。
碳纖維到底有多重要?
碳纖維材料密度小、抗拉強度高,如果想要用力拉斷一部分碳纖維材料,那則需要使用拉斷同樣長度鋼筋的2-3倍的作用力。也正因為碳纖維的神奇特性,其應用的范圍非常之廣,涵蓋了航天、化工、精密機械等很多領域。
碳纖維的密度比鈦合金更輕,將其應用在航空發動機上可以減輕發動機的重量。與金屬材料相比,碳纖維不易出現疲勞裂痕,即便是在長時間力的作用下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不會裂開。而這對于航空設備的制造來說無疑是非常完美的制作材料之選。
碳纖維也被廣泛應用于飛機外殼,據悉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民用客機都選擇使用碳纖維材料。比如說波音787客機,它的機體結構有50%以上使用了碳纖維材料,這不僅節省了很客觀的維護費,同時也達到了省油的目的。
科技強國,造飛機火箭的碳釬維被賣魚竿的中企攻克
碳纖維材料除了用在飛機火箭上,還可以用來制作運動器材,比如說釣魚竿。
光威復材是一家以制作釣魚竿起家的公司,也正是這家公司在2020年聯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地制取了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纖維,攻克了碳纖維技術難關,打破了美日企業的技術壟斷。
光威復材成立于1992年,創始人叫做陳光威。在其企業發展中,材料研發一直都占有較大的比重。所以在賣釣魚竿的同時,光威復材也一直把眼光放在高端產品的開發上,走著一條以低端產品收入哺育更高端產品研發的發展路線。另外,我國在化纖產業領域所給予的政策和技術支持也讓碳纖維的技術研發突破獲得了有力助力。
我國的碳纖維發展之路走得異常艱辛,但是可喜的是,通過國人不懈地堅持和努力,這項技術終于不再高不可攀。毫無疑問,中國科技正在以勢不可擋之姿令世界矚目,其在碳纖維材料研發方面的實力終將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制造不再是粗制濫造
如今的中國制造不再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made in China”也正在逐漸刷新世人的認知,而美日在科技上的壟斷最終也只會成為昨日黃花。
前不久,我國創造出了厚度僅為0.02毫米的超強耐熱手撕鋼,又一次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并且因為成本較低,其一度成了歐美企業爭相訂購的對象。手撕鋼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其在航天、化工、電子等領域卻備受推崇,而我國如今所做出的技術突破無疑會是手撕鋼材料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半導體領域,芯片為王,而用來生產芯片的光刻機卻十分難得,同樣的這項技術也一直被歐美國家所壟斷著。顯而易見,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光刻機,我國的芯片制造之路就會走得越發坎坷。不過,前段時間上海微電子宣布其成功研發出了國產光刻機,并且有望在今年實現量產。誠然我國在高端光刻機的研發之路上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這從無到有的突破卻足以振奮人心。
劉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