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使用華菱重卡的契機華菱重卡在南方地區的口碑一直不錯,筆者所在地區緊靠319國道,八九十年代國道邊上的村子因319線直接帶動了運輸行業,幾十年下來本地80%的運輸車輛都是以運輸水泥為主。水泥產量充足,根據不同的運輸經營大大小小的貨車都走上這條
使用華菱重卡的契機
華菱重卡在南方地區的口碑一直不錯,筆者所在地區緊靠319國道,八九十年代國道邊上的村子因319線直接帶動了運輸行業,幾十年下來本地80%的運輸車輛都是以運輸水泥為主。水泥產量充足,根據不同的運輸經營大大小小的貨車都走上這條路。
經驗都是前輩嘗試出來的,記得鎮上最初的牽引車以歐曼雄獅為主,拖著那會人們都罕見的“大罐子”后來才知道那是運輸散裝水泥的粉罐車,早期的歐曼大多用來跑長途路線,對于山區居多的水泥路線并不能發揮出它的全部作用。
在經歷過好幾個車型的考驗之后,不管是袋裝水泥運輸還是散裝水泥運輸都不約而同的使用華菱車。
優缺點并存
華菱車在當地已經開始第二個輪回了(第一批華菱車基本已經報廢處理),水泥運輸專業戶紛紛喜歡使用華菱車倒不是因為華菱便宜,華菱重卡的售價其實并不便宜,甚至價格方面已經超過了同級別部分車型。
華菱重卡采用三菱經典的”面包樓“駕駛室,最大的詬病就是舒適性不高,當地駕駛員喜歡給華菱一個外號稱“跳跳菱”,倒也沒有那么夸張。
不過華菱的駕駛室確實比其他車型要來得顛,駕駛室密封性也不好,中控的設計老舊古板,以現在的水平來看的確有些簡陋。不過這絲毫不影響華菱在水泥運輸專業戶心中的地位。
散裝水泥運輸距離不遠,單程最遠也就兩三百公里,綜合考慮使用日間行車的低頂車型就已經足夠。為了提高空氣動力學,原裝的導流罩在高速行駛上能起到一定擾流風阻的作用。
前期版的華菱重卡采用的歐版前臉個人感覺好看不少,層次感很明顯,銀灰色拼搭配色又是一個質感上的提升。大燈采用遠近光燈獨立燈光組合,維修成本降低,提高實用性。
低頂華菱車頭配上明威粉罐掛車,這一組經典的搭配是行駛在車流中最好辨認的特點。這一景象在閩南、閩西、粵東地區都能經常見到。
罐車的保養情況還行,沒有到破舊不堪的情況,不過罐體漆面的開裂引起的部分生銹狀況倒是不可避免,畢竟年份擺在此。有心的駕駛員會在罐體的上方綁幾組“飄帶”在車輛行駛過程“飄帶”會隨風飄蕩與罐體摩擦,從而起到清潔的作用。
底盤部分
十年的老車,底盤還處于很健康的狀態,沒有異常的油污出現,是時間積累下來正常行駛的灰塵積累。
輪胎也均正常,沒有出現吃胎的現象,使用過華菱車的舅舅說到平時的經營底盤件倒是不容易出故障,就是年份久了發動機偶爾會出現怠速不穩的情況發生。
前后橋鋼板片數為9/12,采用的多片簧懸掛保證了承載能力,帶差速器鎖的后橋裝置是駕駛員們的福音,因為散裝水泥卸貨點大多都是非鋪裝路面里的攪拌站,一到下雨天會打滑是家常便飯,有了差速器鎖讓駕駛員省了不少“救車”的力氣。
那會的掛車都沒有配備ABS,當空車急剎的時候掛車上的輪胎常常被拖著走,為了減少輪胎磨損,老司機們都在沒有配備ABS的拖頭上練就了“腳剎神功”,在輪胎與地面接近抱死的臨界點讓車減速下來。
早些年明威掛車為了保障承載能力(那時候還處于多拉快跑的年代),掛車罐體做的的比較重,在現在嚴打治超的風口浪尖下,最多也只能拉二十多噸水泥,按駕駛員的話講那開著真跟空車沒啥區別,動力杠杠的,只管往前沖就是了。
主車左側分布了排氣筒、蓄電池、儲氣筒,我記得有一時期的華菱是反著來的,主車左側安置油箱,右側安置蓄電池、儲氣筒。
這車應該是屬于國四的排放標準,沒有尿素桶的存在。油箱不知道受到什么原因出現一個變形比較厲害的撞擊,慶幸的是油箱沒有出現破裂等情況出現,勉強還能陪著車輛征戰沙場。
(很多油站工作人員加油的時候都不注意加完油抽出油槍時滴漏的燃油,久而久之這些滴漏在油箱上的油漬會沾上厚厚的一層灰塵,不好清理而且更臟,這點加油時要稍微注意一下。)
主車擋泥板是自制的軟塑料,使用壽命長,受到外力影響也不容易破損,關鍵是重量輕。缺點就是美觀性差了點,不過這種工況的車輛也沒要求那么高的美觀性了,一切實用就行。
華菱重卡搭載過不少發動機,濰柴、中國重汽,再到后來自主研發的漢馬動力,每一款搭載過的發動機都不容小視,從沒掉過鏈子,大毛病雖說沒有,但是小毛病偶爾還是會出現的。
打粉機改為了連接變速箱傳動,比起自帶柴油機作為驅動力的獨立打粉機來說,質量上輕了非常多,就是使用過程中多關注一下傳動皮帶,有問題及時更換就沒大事了。
淋水箱是南方地區行車必不可少的一件保命配置,如今的淋水器通常采用氣壓裝置,這么一個淋水箱通常能夠滿足車輛重車單程距離,有的駕駛員比較懂得靈活運用淋水器,兩趟才加一次水。
內飾是熟悉的“配方”
除了華菱重卡剛出來的那幾年沒有配備法士特變速箱之外,幾乎都裝上了帶高低速的法士特變速箱,中控依舊是那個懷舊的環抱型設計,有著濃厚的日系風格。
外擺鏡的設計在現在的重卡上面也幾乎被門鏡所取代,不管門鏡有著種種優點,我還是更喜歡那個年代的外擺鏡設計。
駕駛室里較為凌亂,剩下的都是能用得上的東西,車輛一般都是只有一個駕駛員所駕駛,內部保持得比較干凈。華菱重卡內飾做的最厚道的一點我覺得就是中控臺使用了大量軟質搪塑材質覆蓋,手感是現在貨車上面找不到的感覺,有質感。
品質吸引著“回頭客”
隨著國內各大商用車品牌的崛起,有著許多配置豐富的車型可以讓用戶選擇,在當地有很多散裝水泥運輸車隊都慢慢試著去選擇其他品牌的車輛,東風天龍、江淮格爾發都是當地的另外兩大車型,但是口碑一直不錯的華菱也沒有敗下陣來。
隨著自主研發漢馬動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華菱后期推出的漢馬系列車型也受到不少客戶的推崇。
一個好的車型值得令人回味,低頂華菱車頭配上水泥粉罐,這一經典搭配因為時間的關系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受到政策的因素,很多車主并不愿花費更多的心思去經營一臺超過10年車齡的老車,更新更好的車型頂替而上。
華菱沒有退步,是我們的眼界變大了。散裝水泥運輸以及有不少老用戶一直支持著華菱,是華菱良好的口碑及性價比深深吸引著那群人。(文/卡家號:小盧同學)
何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