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七世紀后半,日本金屬貨幣出現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處于繩文時代,那時日本還沒有“錢”的概念,人們以米、絹、布作為貨幣進行交易,過著以物易物的生活,此時人們的主要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連金屬器都尚未出現,更不用說出現金屬貨幣了。日本繩文時代遺跡到
七世紀后半,日本金屬貨幣出現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處于繩文時代,那時日本還沒有“錢”的概念,人們以米、絹、布作為貨幣進行交易,過著以物易物的生活,此時人們的主要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連金屬器都尚未出現,更不用說出現金屬貨幣了。
日本繩文時代遺跡
到了彌生時代,大約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50年,伴隨著渡來人的到來,日本出現了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位于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并獲賜金印,日本與華夏文明的聯系也就此建立了起來,物品交流也從無到有。因此,在后世出土的彌生時代遺跡中,發現了很多同時期中國秦漢時期的秦半兩和漢五銖。但是,這些來自中國的銅錢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動,只是偶爾會拿來進行交易,并不能就此推斷日本已經普遍開始使用貨幣。
日本出現真正的金屬貨幣,已經是飛鳥時代了,日本現存最早的金屬貨幣是七世紀的無文銀錢,同時這也是日本最早的銀幣。大津市,崇福寺遺址出土的無文銀錢。
富本錢,出土自大福遺跡,今奈良縣櫻井市
另外還有七世紀末期的富本錢,這是最早的日本銅錢,于1998年發掘飛鳥池遺跡時出土,而最早的金幣則是760年的開基勝寶。
開基勝寶(開基勝寶),奈良市伏見出土
八世紀,和同開珎與皇朝十二錢
八世紀的中國處于盛唐時期,此時日本全面向唐朝學習,逐步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盛世,奈良時代。708年,參照唐朝的開元通寶,日本鑄造了“和同開珎”錢,有銀錢、銅錢兩種。
和同開珎,珎通珍,有珍寶的意思。
后來隨著“和同開珎”錢不斷地鑄造出來,發行量大增,造成物價也大幅上漲。例如在711年,也就是和銅4年的時候,1文錢可以買6升谷子,到了751年(天平勝寶3年)時,同樣是買6升谷子就需要30文錢了。
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當時日本的統治者只得鑄造新的銅錢,并規定1枚新的銅錢兌換10枚舊的銅錢,但是銅錢的含銅量并沒有增加。從此之后,日本的統治者就不斷地鑄造新銅錢來取代舊銅錢,到了平安時代的958年(天德2年),經過250年間,日本共鑄造了12種銅錢,因此被稱為“皇朝十二錢”。
皇朝十二錢
和同開珎,708年,和銅元年;萬年通寶,760年,天平寶字4年;神功開寶,765年,天平神護元年;隆平永寶,796年,延暦15年;富壽神寶,818年,弘仁9年;承和昌寶,835年,承和2年;
長年大寶,848年,嘉祥元年;饒益神寶,859年,貞観元年;貞觀永寶,870年,貞観12年;寬平大寶,890年,寛平2年;延喜通寶,907年,延喜7年;乾元大寶,958年,天徳2年。
十世紀,日本古代金屬貨幣的衰退
由于不斷地發行新銅錢,而且新銅錢越來越輕、含銅量也越來越低,致使銅錢的價值急速下降,老百姓對于銅錢的信任也逐步喪失掉了,人們逐漸開始不再使用銅錢。
958年鑄造“乾元大寶”后,就沒有再鑄造過新的銅錢,日本金屬貨幣的流通暫時中斷,人們重新回到以米、絹、布做為替代貨幣進行交易,日本古代金屬貨幣出現了大幅度的衰退。
十二世紀,渡來錢
到了平安時代中期,大約794年至1192年中間的時候,此時中國進入了經濟發達的宋朝,中國的宋錢大量流入日本,并逐漸在交易中普及。
后來日本的鐮倉幕府也默許了這種情況,于是日本的交易貨幣又重新集中到了金屬貨幣上,只不過此時的銅錢是宋錢,日本稱為“渡來銭”。
使用渡來錢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十六世紀,中國進入了明朝,隨著中國大明朝海禁政策的實施,流入日本的中國銅錢逐漸中斷,日本金屬貨幣的流通量再次減少,人們又開始用大米進行支付,以物易物的生活再次回歸。
一下回:石州銀、甲州金,金銀貨幣登場
金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