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準媽媽終于熬過了懷胎十月的辛苦,臨近預產期的時候,是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迎接寶寶,又害怕十幾乃至幾十個小時的劇痛。其實依靠一項現代醫療技術“分娩鎮痛”,順產完全可以不遭罪!1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
很多準媽媽終于熬過了懷胎十月的辛苦,臨近預產期的時候,是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迎接寶寶,又害怕十幾乃至幾十個小時的劇痛。其實依靠一項現代醫療技術“分娩鎮痛”,順產完全可以不遭罪!
1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2018—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部分醫院作為分娩鎮痛診療試點,并以點帶面,逐步在全國推廣分娩鎮痛。
很多人為此歡欣鼓舞,但也有一些準媽媽和家屬心存疑慮:哪個女人生孩子不疼,真的有必要外力干預減輕疼痛嗎?麻藥會不會對寶寶有危害?會不會影響母乳?會不會腰疼?
我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醫生韋曉昱,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無痛分娩”的相關問題。
一、為什么需要“無痛分娩”?
1、哪個女人生孩子不疼?有必要“無痛”嗎?
很多人認為,女性生孩子疼痛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只是暫時的,忍過去就好了。其實疼痛的殺傷力遠超我們想象。
疼痛伴隨著宮縮逐漸加強,產婦要忍受“10級疼痛”和巨大的緊張感,這會讓體內發生一系列神經內分泌改變,比如血壓上升、呼吸加快、嘔吐等一系列不適,甚至延長產程、增加胎兒缺氧的危險。
根據全國婦幼衛生年報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剖宮產率為34.9%,個別地區甚至達到了62.5%,很多本來有條件順產的孕婦,因為對產痛的恐懼而主動要求進行剖宮產,雖然躲過了產痛,卻躲不過產后刀口疼、子宮收縮疼,還要承擔更多的手術風險以及再次妊娠的諸多相關風險。
有些產婦知道自然分娩有很多好處,懷孕期間也積極地為自然分娩做準備,甚至在剛進入產房時,都對自己充滿信心。但是一旦規律宮縮開始,就表示太疼了、堅持不下去了。
因此,無痛分娩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非醫學指征剖宮產”,更能讓媽媽舒適的度過分娩過程、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新生兒寶寶。
2、無痛分娩怎么做?
無痛分娩醫學上稱之為“分娩鎮痛”,生產的過程與順產相同,是一個自然分娩的過程,所以具備自然分娩的全部優點。
“分娩鎮痛”實際上是藥物性鎮痛,主要有硬膜外阻滯或硬膜外聯合蛛網膜下腔阻滯鎮痛、笑氣鎮痛、肌肉和靜脈注射鎮痛藥物等方式,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硬膜外阻滯鎮痛。
麻醉醫生會在無菌狀態下,經產婦腰椎間隙穿刺、在硬膜外腔隙內留置一根軟管,持續、小劑量地向管內推入麻藥,使脊神經根受到阻滯,無法傳遞“疼痛”的信號。
此時產婦肚臍以下的部位不會感覺到疼痛,或者疼痛感很輕微,但仍有其他感覺和運動功能,也不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
無痛分娩不用進手術室,在產房就可以完成。一般從宮口開一指后開始使用,一直到分娩過程結束。用上麻藥后,如果醫生允許,媽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在房間里吃飯、喝水、如廁、看電視,甚至還可以來回走動。
3、無痛分娩≠完全不疼
有些經歷過無痛分娩的媽媽表示,打上無痛后的確“瞬間從地獄回到了天堂”,但并不是完全不疼。
其實使用了無痛分娩后,大多數產婦的疼痛評分都會降到3~4分以下,大約是平時姨媽痛的程度,某些對疼痛不那么敏感的產婦甚至會降到0分。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使用了無痛分娩之后,宮縮時不再有明顯的疼痛,但仍然能感覺到肚皮發緊,不影響產婦跟隨宮縮的節奏用力。
二、對寶寶有影響嗎?是否有后遺癥?
“麻醉后生的慢”,“麻藥影響寶寶大腦”、“打‘無痛’傷腰,會有產后腰疼的后遺癥”……這些顧慮是很多產婦、家屬排斥無痛分娩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咱們就來講一講,關于無痛分娩最常見的一些錯誤觀念。
1、無痛分娩會影響宮縮、延長產程嗎?
臨床上,我們把整個分娩過程分為三個產程。
第一產程是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每個產婦間的差異比較大,通常初產婦較經產婦的時間長,有些初產婦可長達24小時,而有些經產婦可短至1小時;
第二產程是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生寶寶的媽媽也許會經歷3-4小時,而第二次生寶寶的媽媽大多數會在2-3個小時之內完成分娩,甚至僅用十幾分鐘;
第三產程是胎盤娩出。
有研究數據顯示,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對第一產程無影響,但可能會延長第二產程,平均延長時間為13分鐘左右。
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使用無痛分娩后,產婦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會有明顯的改善,反而使總體產程時間呈現縮短的趨勢。
其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母嬰情況是否良好,而不是產程的長短。想明白這個道理,對于產程的擔心就完全可以忽略了。
2、無痛分娩會損害寶寶大腦嗎?
先給各位準媽媽吃個定心丸:在正規麻醉師操作下的分娩鎮痛,藥物很安全、劑量很嚴格,不會對胎兒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剛才咱們提到過,無痛分娩的麻醉方式與剖宮產相似,但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劑量和濃度都低很多。局麻藥物直接注入到椎管內,很少會進入血液,而且很快會被代謝掉,能夠通過胎盤進入寶寶體內的量微乎其微,完全不用擔心有不利影響。
3、無痛分娩會”傷腰“嗎?
無痛分娩需要在腰椎的縫隙間進行穿刺,注入局麻藥,確實有可能會導致穿刺位置輕微的疼痛,但與通常意義上的”產后腰痛“還是有所不同的,兩者在疼痛部位、持續時間上,都有很大區別。
麻醉導致的腰疼,疼痛部位局限在穿刺點附近,一般只會持續幾天。而產后腰痛主要發生在腰骶部,并會放射至雙腿,可能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如果腰部疼痛的位置,正好是做麻醉穿刺的部位,則有可能和手術有關,因為硬膜外麻醉畢竟屬于創傷性的小手術。不過,媽媽們不用擔心后遺癥的問題,隨著身體的逐漸恢復,腰痛也會慢慢好轉、逐漸消失的。
產后腰疼的原因有很多,如孕期脊椎生理弧度改變,產后照顧寶寶過度勞累,喂奶姿勢不當,使腰部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產后盆底肌恢復不良等。
如果腰疼難忍,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確診是不是脊椎或肌肉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如果僅僅是肌肉、韌帶導致的疼痛,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來改善、緩解,如果已經發生了椎體病變,或者是其他疾病,如盆腔炎性疾病、產后恢復不良繼發腰痛等 ,一定要遵醫囑規范治療。
4、所有的產婦都適合無痛分娩嗎?
盡管無痛分娩能拯救產婦于水火之中,但卻不是所有的產婦都適合。
通常醫院會在無痛分娩前,對產婦進行專業的分娩評估和麻醉咨詢。當產婦出現規律宮縮,通知助產士、產科醫生、麻醉醫生進行評估,如果評估都切實可行的話,方可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進行分娩鎮痛。
三、無痛分娩為何難普及?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不同地區無痛分娩率差異很大,華東地區較高為38%,西北地區最低為1.02%,全國范圍平均僅為10%,而在歐美發達國家,無痛分娩的使用率為85%左右。
除了產婦和家屬不知道無痛分娩,或對無痛分娩存在誤解而拒絕使用外,很多準媽媽想做無痛分娩,醫院卻沒有這個項目,只能強忍疼痛。
主要原因是麻醉醫師的短缺和經濟因素。
根據國際麻醉研究學會(IARS)官方雜志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麻醉醫生和手術科室醫生比例約為1∶8,每10萬人口有3-5名麻醉醫生,而歐美國家的比例為每10萬人口10-20名。麻醉醫生的短缺可謂很嚴重,絕大部分的麻醉醫生都長期處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
如果進行無痛分娩,在分娩前就需要麻醉醫生與產科醫生協同合作,對產婦進行專業的分娩評估和麻醉咨詢,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麻醉醫生需要持續地對產婦進行監護,而一個產程平均下來約有10個小時,比普通手術可長多了,因此在麻醉醫生緊缺的公立醫院,很難全面開展無痛分娩。而在一些醫生多、患者少的高端私立醫院,無痛分娩更為普遍,但價格不菲。
不過,隨著這次衛健委大力推廣分娩鎮痛工作的開展,這些困境將有望被打破。
袋鼠麻麻有話說:
無痛分娩是醫療”以人為本“的體現,極大提高了產婦的舒適度,這次衛健委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分娩鎮痛的政策,是女性朋友們的福音!
文末附上人民網網連中國整理的全國部分已經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名錄,希望各位準媽媽能夠順利迎來健康的寶寶~
金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