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1月8日項目品牌發布會舉辦,“天地盛薈”正式轉變為“壹方北館”進入大眾視線,同時正式公布的還有壹方北館的定位和主力品牌,當時引起不少討論或質疑,而之后公開的建筑及空間設計圖片,又再次拉升人們期望。時隔四個多月,5月31日壹方北館正式亮相,
自1月8日項目品牌發布會舉辦,“天地盛薈”正式轉變為“壹方北館”進入大眾視線,同時正式公布的還有壹方北館的定位和主力品牌,當時引起不少討論或質疑,而之后公開的建筑及空間設計圖片,又再次拉升人們期望。
時隔四個多月,5月31日壹方北館正式亮相,我們在當天下午進行了實地探訪,帶來這份盡可能真實全面的探店報告,也就空間、品牌、服務等幾個方面,站在個人視角解讀項目的打造邏輯和亮點。
01 壹方北館基礎數據
壹方北館位于江岸區永和路8號,與輕軌一號線頭道街站A出口相連,與壹方南館相隔一站有余。
項目建筑面積約7.2萬方,其實是總的壹方北館的一期,未來完整的壹方北館建筑面積16萬方左右,會與壹方南館隔街相連。
項目地上5層,地下3層,其中B3-B2為停車場,L5為屋頂花園。B1-L5共設置扶手電梯18部,垂直電梯每層1部,衛生間4組,母嬰室4個,服務臺位于L1層。
根據官方數據,開業3日入場客流15萬,全館出租率98%。
02 壹方北館項目定位
“公園式家庭社交空間”是壹方北館官方宣傳的定位,另一句可看做項目Slogan的話是“妙享生活家”,傳達出項目的理念,是要“點燃每個家庭的靈感,使每個人成為懂生活、會玩樂的生活妙享家”。
在客群層面的項目定位,則可以認為是“中高端家庭一站式購物中心”,輻射周邊5公里生活半徑,為中高端家庭客群帶來便捷、舒適、國際化的一站式消費體驗。
從這三個短句,提煉壹方北館的著力點,則在于公園式的空間設計,趣味性的游逛體驗,家庭化的消費品牌,品質化的場所體驗,這些也會成為我們下文分項分析的維度組成。
03 壹方北館空間規劃
根據平面圖來看,項目是一個類正方形的盒子,在平層中心位置設計了大尺度中庭,作為最核心的人流集散區,三條通道分別與三個入口相通,構成了“人字型”、或者說“T字型”動線。
對于大中庭,可以引用一家媒體之前探班的表述,“館內中庭的天空樹造型十分驚艷,樹狀結構昂揚向上高聳入天,枝干錯落連接各個樓層,配以垂釣式的綠植環繞,有一種置身森林的錯覺,藝術感十足”。
這個描述比較恰當,現場呈現也足夠吸引很多消費者駐足拍照。但這個設計在創新性上來說并不亮眼,譬如K11就常見這種設計思路。
在三條通道上,分別設計了挑空的線狀中庭,設計各有不同,但是三條動線比較筆直,游逛的趣味性上稍微弱了些。
L2、L3、L4層采用了退臺式設計,在平面圖上可以明顯看到退臺的表現,如此層層打造了與室內購物空間相連的戶外花園。
這個戶外空間既是家庭客群的休憩、社交、溜娃區域,又為部分品牌提供了另一個極具通透性的展示面,還成為部分輕餐和特色餐飲的外擺區,給項目賦予了獨特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同時,退臺的這個立面,面向東側住宅區域,退臺花園的入口前留出廣場,可打通區域家庭客群的活動空間和項目商業空間,對家庭客群的導入也會起到良好作用。
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新開購物中心中,多數都會規劃屋頂花園,屋頂空間已經成為商業競爭的另一個戰場。壹方北館的屋頂花園可以說為武漢帶來了一個標志性案例。
屋頂層平面圖很清晰的展現出游樂設施、城市農場、林木綠化三大區域的分布。
游樂設施來自于德國Berliner和丹麥KOMPAN,包括7個區域多項設施。其中噴霧廣場既吸引孩子玩耍,又起到一定降溫作用。
城市農場分為5塊區域:闖進菜園的大象、藤蔓下的瓢蟲、菜園里的兔窩、留在菜園里的神秘腳印、菜園里奧趣多。各塊菜地主題不同、形狀不同、菜品不同,大部分菜地中的蔬菜已經綠油油或結果實,可以看出規劃和運營上的精細和用心。
屋頂綠化以及設備處理的細節可以通過照片一窺一二。
04 壹方北館業態布局
L1 主力店/服飾/配飾/輕餐/零售
首層是一個項目的“臉面擔當”,所以即使壹方北館當前招商結果不是最佳狀態,我們也依然對L1的品牌布局著筆詳細一些。
先從三個入口說起,1號門(平面圖上端)兩側分別布局理想智造、波司登,以兩個品牌的知名度或定位形象,放在這個位置,多少有點“迷”。
進門之后,左右分別是OPPO、aita、ANOKHI、紅蜻蜓、PUMA、VIVO、津梁生活(圍擋)7個品牌,這個業態布局邏輯還可以有較多優化空間。
2號門(平面圖右下角)進門品牌是奈雪の茶、依戀花藝設計中心,然后左右依次是唐曉芙、出門問問、BEKEY’S CHOICE、寶琪蘭玫瑰精油、麥吉麗、MUMGO、屈臣氏(圍擋)、LOHO、FONDBEAUTY等品牌,主要服務于女性消費。
與3號門(平面圖左端)相通的通道上,已開業品牌由外到內主要有WOW Optical、JINS、DUOZOULU、李寧,此外還有較多圍擋,包括H&M、Cabbeen、優衣庫,主要為快時尚和時尚配飾類消費。
中庭周邊的品牌為VIVO、優衣庫、Adidas original(圍擋)、Roots、NIKE KICKS LOUNGE、JASS LOOK、Kappa、lecoq sportif、津梁生活。
關注度高的星巴克臻選則在項目南端臨街面坐鎮,而且是雙層店面,當前還是圍擋。Today開了一家黑金店,坐落于項目東側臨街面(平面圖下側)。
從平面圖上明顯看到H&M、優衣庫、津梁生活三個品牌面積最大,優衣庫占據中庭核心位置,擁有極長開間,H&M、津梁生活拿下兩個入口不錯的位置,長進深店面打通商場內外。
這三家品牌,加上潮流運動、美妝鞋包,或者再加上智能生活,基本代表了L1的品牌構成和消費定位。一些之前被期待的國際大牌和常見的主流服飾、珠寶品牌,并沒有出現。
L2 主力店/零售/服飾/輕餐/人氣餐飲
L2的品牌包括生活方式品牌、平價快時尚、國內女裝品牌、潮流運動、餐飲,另有一些女性護理和兒童親子品牌填充鋪面。
NǒME、熱風拿下了中庭旁核心位置,也是扶手電梯旁邊,對應L1的優衣庫區域。緊連著是一家ABS HOME,對面則是全棉時代,營造了家庭生活消費的氛圍。
南側通道盡頭(平面圖左端)及戶外花園通道區域,分布輕燒·韓都烤肉(圍擋)、三鎮大掌柜、半塘、伊斯坦布盧幾家餐飲。
中庭東北側(平面圖中庭右下區),布局Adidas、HEA(圍擋)、匡威、SKECHERS、NIKE潮流及運動品牌,對L1形成一個延續。
L2西端(平面圖上端)直通輕軌,外側預留了較大平臺可供活動使用,入口處做了挑空,樹木和吊飾相呼應,突出生態又精致的調性。這部分區域的品牌以立光書店為首,再分布輕餐品牌。
多個國內女性服飾品牌分布在各條通道兩側的鋪位,預計也會是日后品牌調整發生較多的區域。
L2還有少量親子兒童業態,其中EF青少兒英語是雙層門店,是項目主力店之一。
L3 兒童游樂/主力店/兒童零售/兒童教育/特色餐飲
3層做兒童業態已是很多購物中心的共同選擇。
Meland Club(圍擋)、金寶貝兩家主力店占據了最大面積,將L3主動線改變為一字型動線。
動線的南端(平面圖左端)為餐飲品牌湘拾+一家空鋪,北端(平面圖右端)為NOKNOK Kids Club若蔻親子餐廳、萌芽齒科、璞月孕產康美中心等較為特色化的品牌。
此外,童裝、童鞋、母嬰用品、兒童培訓、兒童攝影、兒童造型等其他兒童業態也較為齊全。
L4 主力店/生活服務/特色餐飲
由于層層退臺的設計,L4室內經營的面積已經不大,孩子王占據了中庭旁邊一個較大的鋪位,槿瑜伽、雪樂山滑雪、椰島又拿了幾個不小的鋪位,留給餐飲業態的面積并不多。
盛筵海鮮姿造、呷哺呷哺并肩坐落于最北側(平面圖右側),熱門韓餐品牌K’cook當前獨自坐鎮最南側(平面圖左側),擁有極佳的動線引導和展示面。
輕餐茶飲品牌沙拉匠、Coco放在中庭與戶外花園的連接區域,鋪位沿戶外花園方向做純玻璃幕墻和外擺區的設計。
L4除餐飲外,布局生活服務業態,包括美甲、美發、塑性、護理、照相、花藝等,后期是可再做業態和品牌的調整的。整個看下來,L4沒有電影院的位置,應還是出于與南館差異化競爭的考慮。
B1 超市/快餐/飲品/零售
B1主要包括三個區域:G-super綠地優選、綠地生活薈、美食廣場。
超過6300㎡的G-super綠地優選:
綠地生活薈將超市出口與美食廣場區域相連,根據網上信息,綠地生活薈是一個“融合餐飲、零售、服務及體驗業態的新商業平臺”,客群定位于主流社會青年、中產白領及家庭顧客,此前在上海、南京、成都、長沙已開設多家。然而現場空間設計更偏年輕新潮一些,品牌組合也不盡人意,和定位還有偏差。
美食廣場采用方形中島+邊廳的形式,總的進駐了約10家餐飲品牌。整個項目的餐飲品牌和類型,其實還不夠豐富。
B1其他的業態包括家電、零食、烘焙、藥品、煙酒、首飾、家居、名表維修等,小而多的組合的感覺。御寵SC還未開業,未來的引流作用如何令人期待。
In The End
壹方北館,與上一個探班的帝斯曼購物中心,兩者同屬于6-8萬方體量級別的項目,在鋪位分割和品牌招商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帝斯曼大店多、集合店和復合型業態多,壹方北館劃鋪面積更小,通過更多品牌組合實現功能業態的打造,短期利弊暫且不談,長期來看,壹方北館在品牌調整方面的靈活性是要更強的。
壹方北館入駐品牌距離很多人的預期有一定距離,有些品牌和中高端家庭消費的氛圍也確有沖突,但在現場體驗來看,一些消費者認為“品牌很多,和壹方南館很不一樣,能逛的東西還挺多的”,所以當前招商的任務在于保障項目前期的人氣積累和生存,給后期品牌調整升級打下鋪墊。
新穎的空間打造,則是更加能夠為項目帶來長時間停留的人氣的因素,也是日后品牌調整升級的敦實硬件基礎,另外服務方面的精細化,會為項目加分,培養起顧客的好感度和黏性。壹方北館這兩項的表現放在一線城市,或許并不拔尖,但在武漢,確實樹立了家庭型購物中心如何在硬件和服務方面提升品質的樣板。
關于壹方北館,其實還有客群資源、外圍打造、人流導入、日后與壹方南館的連接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與分析,限于篇幅和能力,本次先停筆于此,歡迎感興趣或更加專業的朋友們探討、指教~
- END -
武漢商業觀察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