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我國西北的山西、內蒙古部分地區,除了流行過“長治筋”、“片片(面面)”之類的毒品外,還有一種名為“忽悠悠”,號稱是“片片(面面)”的升級版的毒品。最泛濫的時候,在當地一般的路邊小副食店、小商店都能買到。為什么會取“忽悠悠”這么奇怪的外號,
在我國西北的山西、內蒙古部分地區,除了流行過“長治筋”、“片片(面面)”之類的毒品外,還有一種名為“忽悠悠”,號稱是“片片(面面)”的升級版的毒品。最泛濫的時候,在當地一般的路邊小副食店、小商店都能買到。
為什么會取“忽悠悠”這么奇怪的外號,這是由于當地人看到吸食這種毒品后的人,走路輕飄飄,搖搖晃晃,像是喝醉了酒,忽忽悠悠的,給人一種隨時會倒地的感覺,所以才取名為“忽悠悠”。
“忽悠悠”是一種什么毒品?
“忽悠悠”是由安眠酮和麻黃素混合而成的混合類毒品,外觀主要為白色藥片狀,也有膠囊狀和粉狀。安眠酮曾經是一種治療各種類型失眠的藥物,久用可成癮。麻黃素是一種興奮中樞神經的物質,也是冰毒的主要成分甲基苯丙胺的前輩。
安眠酮,又名甲苯喹唑酮、佛得、海米那、眠可欣,是受我國嚴格管制的第一類精神藥品。1951年首次合成,主要被用于治療各種失眠癥,與海洛因一樣,當時的藥商打出的廣告也是號稱不上癮的非巴比妥類安眠藥。
1971年,安眠酮在英國非常流行,但并不是在失眠癥的病人群體中,而是在廣泛流行在海洛因吸食人群、學生群體,以及任何需要便宜但又威力無比的東西“打倒”的人群中。這也導致1973年,英國政府對苯喹唑酮實行嚴格管制。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德國、日本、美國。剛開始各國政府都沒有管制,非常相信藥商的不上癮廣告,導致的后果就是很多人濫用成癮,且中毒死亡眾多。據數據顯示,德國在安眠酮泛濫的期間,10%到22%的藥物過量患者中都是起因于該藥物,而日本則是40%。
直到1973年,美國政府得到醫學家們的研究報告,安眠酮具有成癮性,并且很容易過量中毒,世界各國才開始將甲苯喹唑酮列為管制藥物。上世紀80年代,臨床上已經不再使用此類藥物。
麻黃素是中國籍藥理學家陳克恢,于1882年,在美國實驗室從麻黃類植物中提煉而出,原本是用于治療過敏性疾病、干草熱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只是后期又有醫學家從麻黃素里提煉出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后期發展出冰毒),才讓它走上了“歪門邪道”。
安眠酮服用后,能讓人迅速進入深眠狀態,而麻黃素卻可以讓精神亢奮,當這兩種讓人一靜一動的物質混合后,吸食者會有什么具體的表現,可想而知,取名“忽悠悠”確實非常貼切。
“忽悠悠”的吸食方法
早期的使用方法與“片片(面面)”類似,都是用燒紅的鐵釬點燃放置在錫紙或是鐵板上的“忽悠悠”,然后猛烈地吸入燃起的煙霧。
后期濫用者也學著“燙片片(面面)”的方式,用錫紙加熱,然后吸入燃起的煙霧。
“忽悠悠”的危害
“忽悠悠”曾經在西北部分地區,特別是山西、內蒙古的一些縣城非常流行,由于非常廉價,導致當地很多人濫用。最開始吸食,每天只需要幾片,隨著耐受性的提高,逐漸從十幾片到幾十片,最高者達上百片。
由于前期服用“忽悠悠”劑量小,成癮癥狀并不明顯,很多人誤以為此毒品沒有什么危害,且不上癮。然而當大劑量服用時,濫用者們才會發現,“忽悠悠”會產生很嚴重的依賴性,也就是上癮。
另外,作為藥物的安眠酮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服用150~500mg后會出現頭暈,顏面潮紅,注意力難以集中,胸悶,惡心,煩躁不安,四肢麻木,幻覺,譫妄。當大劑量服用還會引起中毒,其中毒癥狀為:頭暈,顏面潮紅,胸悶、惡心、煩躁不安、四肢麻木,譫語,昏迷,最后呼吸衰竭死亡。
因此大劑量吸食“忽悠悠”,不僅會讓吸食者上癮,同時也會面臨過量吸食引起中毒身亡的風險。據有關數據顯示,濫用“忽悠悠”的最小致死量為2~10g,屬于濫用非常危害的一類毒品。
E N D
微信號:cmdydy
點擊或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相關知識
冰毒|麻古|K粉|搖頭丸|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笑氣|紫水|毒品危害|美沙酮|毒品寶寶|毒品類別|致幻蘑菇|甲卡西酮|LSD|止咳水|芬太尼|美沙酮|安鈉咖|聰明藥|夫拉卡|咖啡因|Rush|GHB|紅5|0號膠囊|第三代毒品|吸毒檢測|誤吸毒品|女生防毒|成癮原理
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