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水母,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樣的生物呢?我想或許是藏身于水面下,飽含水分接近半透明的啫喱狀、蘑菇傘蓋一般的身體,搖曳著纖細的觸手——分布廣泛且容易飼養的海月水母,大概是多數人對“水母”的典型印象。實際上,早于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水母,包含的
說起水母,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樣的生物呢?
我想或許是藏身于水面下,飽含水分接近半透明的啫喱狀、蘑菇傘蓋一般的身體,搖曳著纖細的觸手——分布廣泛且容易飼養的海月水母,大概是多數人對“水母”的典型印象。
實際上,早于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水母,包含的種類之多超乎想象。
它們或是有美麗的顏色和斑點:
或是體型超大不怕被欺負:
它們有的也和你一樣懶得動,只想當海草曬太陽:
有的你甚至看不出它是水母:
當然,在大海中生存的它們有時也給人一種乘風破浪的印象,比如僧帽水母。
僧帽還是戰艦,它的真身是什么
中國的動物志中寫到,這種水母鼓起的藍色浮囊體呈胞囊狀,前端尖后端圓,好像僧人的帽子,因此得名“僧帽水母”。
在隔壁的日本,人們觀察到僧帽水母與鰹魚一同在春夏到訪,又酷似平安時期和服黑色禮帽,所以叫它“鰹魚的烏帽子”(カツオノエボシ)。在歐洲,海面上漂來的成群帶風帆的浮囊,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大航海時代馳騁大洋的葡萄牙船艦,人們因此叫它“葡萄牙戰艦”(Portuguese man o' war)也是合情合理。
嚴格來說,一只僧帽水母不只是“一只”水母,而是由不同種類的小個體組成的群落。
在水面上,充滿著一氧化碳、氮氣等氣體的紫藍色浮囊,以及頂端風帆一般的膜狀結構,是僧帽水母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它與大多數水面下的“潛艇式”水母不同的地方。這一結構叫做浮囊體(Pneumatophore),僧帽水母正是憑借這個部分保持自己浮于水面,安穩航行。
在水面下,僧帽水母還有三種類型的水螅體——營養體(Gastrozooid)、生殖體(Gonodendron)和觸須(Tentacular palpon),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僧帽水母的這一特征就好像變形金剛中的“大力神”,浮囊體、營養體、生殖體和觸須就像是不同的“挖地虎”,形態相異,專業專精,共同支撐起僧帽水母的繁衍生息。不過不同的是,分開后的各個“挖地虎”尚有一定戰斗力,但僧帽水母的各個部分卻不能獨立生存。
這艘戰艦超有毒
僧帽水母在海中搖曳的纖長觸手,可以長至30米長。每一根觸手上布滿了成千上萬的刺胞,只待小魚觸碰到這些致命觸手,原本如彈簧盤繞在刺胞內的刺絲便瞬間彈出,扎入小魚體內,注入毒素使其麻痹。無法動彈的小魚逐漸被拉起,由負責攝食的營養體(Gastrozooid)分泌消化液,進行消化和吸收。
如此利器,使得僧帽水母成為絕佳的捕獵高手。有研究發現,僧帽水母90%以上的食物來源正是外洋近海面的小魚;相較之下,一些毒性較弱的水母則是以弱小的浮游動物為食。
雖然一般生活在熱帶海域的外洋,仍有一些僧帽水母會受季風影響乘上日本暖流,出現在中國的南海至東海一帶,甚至被海浪推上海岸。如果你不幸碰到它的觸手,就會瞬間體會到小智被皮卡丘電擊的快樂痛苦。
僧帽水母刺胞內所含毒素是成分復雜的高分子蛋白質類毒素,觸碰到人類皮膚的瞬間可以造成如高壓觸電般的劇痛,嚴重時可引發休克甚至致死。在日本,僧帽水母因此也有了“電氣水母”的外號。
被僧帽水母蜇傷,即使及時處理、傷勢較輕,皮膚紅腫消失后也會留下烙印般的傷痕,難以消除。被沖上海岸的僧帽水母,觸手上的刺胞仍會保持較長時間的活性,因此切勿因為好奇心太強而直接用手觸摸海灘上的水母。
天道好輪回,一物降一物
雖然有劇毒傍身,但僧帽水母在海中仍算不上所向披靡。有趣的是,它的天敵除了皮糙殼厚的海龜之外,還有看似弱小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
這種小型海蛞蝓同樣生活于熱帶至溫帶海域,常浮于海面隨波逐流。當它遇到僧帽水母、銀幣水母(Porpita porpita)或帆水母(Velella velella)時,會奮力揮舞雙翼湊上去大快朵頤,并且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隨著這難得的“海中食堂”遷移。
不同于其他天敵僅僅是將水母當美餐消化,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會在進食過程中將水母觸手上的刺胞完整吞下,并將其送至自己身體突起處的尖端,供自己防身使用。這種神奇的技能,被稱為“盜刺胞”(cleptocnida)。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為什么能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飽餐一頓,同時還將致命武器為己所用,這其中的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解答。
此處附送一個小知識點:還有一些海蛞蝓(比如囊舌目),可以在吸食藻類細胞液的同時,把藻類的葉綠體完整保留在自己體內,進行光合作用。這種技能被稱為盜食質體/盜葉綠體(kleptoplasty)。
進入炎熱的七月,到海邊戲水消暑前,不妨多了解周邊海域里的生物,特別是在水母容易出現的時期,下海玩水要盡量避免裸露大片皮膚,或者選擇有防鯊防水母網的安全海灘玩耍。遇到沖上海灘的水母,記得保持距離,切勿直接用手觸摸??刂葡伦约旱暮闷嫘模揪筒粫軅?/p>
雖說僧帽水母身懷劇毒,可說到底那不過是用來捕食和防御的生存手段。只要與其保持距離,它仍是一種乘風破浪又魅力非凡的生物。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GuokrPac@guokr.com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