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說起中國郵票,那真是千言萬語,,,,,,倒不出來。如果有一比的話,中國郵票就好像中國足球一樣,這不,前幾天中國隊用洪荒之力險勝越南,還沒高興2天,2比3又讓沙特給cei了。而中國郵票呢?擁躉眾多,但除了市場一片哀嚎,就是集郵者怨聲載道,每
一說起中國郵票,那真是千言萬語,,,,,,倒不出來。
如果有一比的話,中國郵票就好像中國足球一樣,這不,前幾天中國隊用洪荒之力險勝越南,還沒高興2天,2比3又讓沙特給cei了。
而中國郵票呢?擁躉眾多,但除了市場一片哀嚎,就是集郵者怨聲載道,每年費勁巴拉提前交錢,花錢買了年票,結果郵票還沒到手已經打折,這讓誰不心寒呢。集郵隊伍青黃不接,老的老死,新的心死。
郵政阿姨笑吟吟:快來買,我們“又”打折啦!(為什么我要說又字?)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股強大的集郵力量,就是不以集郵為升值目的真-集郵者。你愛漲不漲,愛跌不跌,我覺得好就買,覺得不好,再便宜再貴與我無關。集郵就是快樂,就是興趣,欣賞美,學習歷史,感受文化,其樂融融。這里外郵之窗的小編要為他們打打點贊!!!
要說中國郵票,其實按面值也真的不貴,套票全年下來2-3百元。而歐美郵票全年面值價已經是三位數了。當然這和國情有關,但單從面值來說,中國郵政還是比較實在的。有些以郵票為盈利的國家,如非洲,南美洲等落后地區,郵票發行完全沒有節制,郵資也是亂印一氣 ,如果按面值購買那只有哭的份兒了,這是殖民地時期養成的臭毛病,想改也難。所以這里還是要肯定中國郵票發行的。
下圖:夸張的馬里郵政面值,不通脹才怪。
這里要給大家普及個小常識,萬國郵政聯盟(UPU)的成員,必須遵守按照正常郵資發行郵票,否則就認為是有害郵品,不但侵害集郵者利益,而且這種郵票內容往往粗制濫造,難看不說,設計也不嚴謹,錯誤百出,如果拿著這種郵品參加郵展,還會扣分,甚至成為笑話。
想了解萬國郵政聯盟,請點擊:全球排名第二古老的組織馬上要開會了——萬國郵政聯盟 (UPU)今昔
作為萬國郵政聯盟(UPU)的資深成員,中國郵票的面值是遵守實際郵資印刷面值的,當然那些郵總產品冊是不管這些的,隨便溢價,這里就不說了。
現在因為郵票存量太大,郵票市場一蹶不振,很多集郵愛好者都呼吁“貼票寄信去庫存”,甚至呼吁EMS服務也可以貼郵票。也確實很多人在嘗試,但從實際操作來說,中國郵票的郵資實際郵資結合并不理想。甚至說有點奇怪,奇葩。
我們先看看郵政最常用的基礎面值:
掛號費用:3元
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復雜的計費是印刷品和包裹。這里最常用的郵資應該是0.8,1.2元和3元面值的,結合筆者實際大量寄遞的經驗,最常用的郵資總額是以下幾個:
實際最常用面值:
而我們發行郵票的面值,除了常見的0.8和1.2元外,面值是1.5元偶爾出現,3元幾乎沒有,然后就是直接跳到6元(小型張)。而6元的小型張也用不上,雖然使用超重信函或者包裹會涉及這個面值,但誰會拿小型張貼包裹單?
你可能會說,這些郵票不是為了寄信的,應該用普通郵票,那我們看看最新一版的普通郵票吧。
普32《美麗中國》(一)面值如下:
霞浦灘涂 0.8元
張家界天子山 0.8元
三沙七連嶼 1.20元
盤錦紅海灘 1.20元
龍勝梯田 1.50元
興化垛田 3元
普32《美麗中國》(二)面值如下:
牡丹江雪鄉 0.4元
興義萬峰林 1元
石嘴山沙湖 2元
杭州西溪濕地 4.2元
普32《美麗中國》(三)面值如下:
臨沂沂蒙崮群 0.8元
博爾塔拉賽里木湖 1元
宜賓竹海 1元
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 1.20元
承德塞罕壩林海 1.20元
北京香山紅葉 2元
第一組還比較合理,第2組最奇怪,顯然是為了第一組作補充,還有個0.4元的面值,是為了外地掛刷存在的?有4.2元,卻沒有3.8元,歧視本地郵件?
最糟糕的是最常用的3元掛號郵資只有1枚,而且最后直接取消?這就有點奇怪了,按照一般寄信的習慣,有的人喜歡用總面值拆分成最小的郵票數量,或者是按照實際郵資累加,比如5.4元,結合實際的郵件,習慣算法肯定是5+0.4,3+1.2*2(外地),3+0.8*3(本地)這三種算法,分別貼2,3,4枚郵票。
現在大量使用的應該是第3組,而按照第3組發行的面值,我們就要這么組合:(2+1+1.2*2),一封信貼4枚郵票!這還是最少的數量。
現在大家都呼吁用寄信的方法去存量,但多貼一枚郵票看著不多,但實際操作時間很長,不算交錢買郵票,光是粘膠水,貼票,晾干這幾個環節就非常影響工作效率。
另外我們也看到《美麗中國》這個系列普票雖然印刷很漂亮,但卻違反了3個普票的基本要素:
第一就是票幅應該盡量小,這樣既節約印刷成本,也方便貼票和蓋戳,每個環節都可以節省不少,大家可能覺得這點浪費換來優美的畫面還是挺值得,但實際操作真的不那么美好。每天的一點點浪費積累起來就非常可怕。
第二就是涵蓋的面值非常有限,必須不斷組合,大大影響了寄遞效率,
第三就是《美麗中國》(一)居然還有一版使用了小全張模式印刷,這就導致必須考慮各個面值的實際用量確定每個面值的數量,出現了1元2枚,1.2元2枚的情況,高值卻消失了。這對于普票來說是非常奇怪的,看看前面幾個比較代表性的普票:
祖國風光,民居,保護,中國鳥這幾個系列,其中中國鳥也存在票幅略大的問題,但面值還是很靠譜的。
上面這幾個普票都是大家最常見的品種,不管數量多少,實際操作是否合理,但至少是一個面值一種,涵蓋最常見的郵資,這樣一枚小票能解決的事情絕不用2枚。當然實際操作中也會有些問題,比如品種不全就得拼湊,但這是管理問題了,不是郵票本身的問題。而且這些普票功能就是為了寄信,哪個需求大就多印,需求少就少印,絕不會出什么小全張這種奇葩的品種。
所以普票問題是:票幅大,頻繁換算讓人頭疼(優點是連腦子,避免老年癡呆)。編年票也是如此,加上郵局柜臺的圖省事操作,行成了一個怪圈:寄信的嫌麻煩,不愿意貼郵票。郵局也嫌麻煩,只愿意收現金,想貼郵票的,該有的面值又沒有,要拿很多面值頻繁換算,浪費大量時間。個別地方為了效益,甚至還會違規限制郵票使用。最后郵票用不出去,甚至就連普票也不容易消耗,普票直接變成了收藏品。
所以呢,嗨,我說,中國郵票面值什么時候能人性一點啊?
陳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