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原產于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16世紀荷蘭人將菊花引入歐洲。
菊花株高約30到80厘米,莖細且直,單葉互生,葉子像鵝掌,菊花顏色豐富,有紅、黃、白、粉、紫色、暗紅、還有綠色和黑色的菊花;有的花形狀象節日禮花,有的象圓圓的繡球

中國人對菊花特別崇尚,在古代它既是美好生活的必備盆景,又是人們寓意清高廉潔的花語。
古人給菊花賦予了很多美麗的詩篇,東晉時期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代針孔稹詩“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更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近代陳毅寫道 “秋菊能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在櫻花盛行的日本,菊花是皇族的最愛,也是他們的國花。

菊花也只是一種植物一種花,在花中為何能享有如此高的地位?為什么古人給予了如此深厚的寓意呢?
菊花,它是盆景插花不可少的主角;很好種植適應性很強,分布極廣,不管是肥沃還是貧嵴的土壤,中性還是酸性它都可以生長,能耐熱也能耐寒 ,短日照植物,如果想菊花不按季節開放,可以用控制日照的方法讓它開放。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菊花,其中杭州的胎菊,和安徽的黃菊最為出名,自古代人們不僅將菊花用中藥,還用來生產香料,做植物殺蟲劑。現在人們依然廣泛地使用菊花,用來泡茶做藥枕,做化妝品,還用菊花做烹飪糕點等。

菊花有很多別名; 秋菊、黃花、更生、帝王花、金蕊、九花、白帝、帝女花等。
自當代以來,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角色, 每一年的重陽節這天,人們除了登高還要賞菊,喝菊花酒,長久以來人們將菊花與“梅、蘭、竹”稱四居君子。
正是菊花這種頑強的生命力和純粹的花色贏得人們的喜愛。故把作為高潔清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