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題記:這是我第一次讀Twentine的小說,網上都說T大文筆犀利獨特,擅長用平實的語言刻畫出現實中平淡的生活,于平凡的生活中寫出與眾不同極富魅力而又引人入勝的不平凡。讀了《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我才感受到,確實如此......
陳銘生×楊昭
楊昭:古董修復師
陳銘生: 出租車司機(緝毒警察)
【你記住這一天,媽給你起這個名字,就是讓你把這一天銘記一生。】
因弟弟楊錦天的鬧事,他跟她在警察局第一次相遇,這時候的楊昭,并不知道陳銘生長什么樣。
多年后,楊錦天在墓園里感慨,若他聽話沒鬧出那么多事,楊昭和陳銘生便不會相遇,那該多好...
那個雨天,楊昭堅持讓陳銘生去她家避雨,也許是因為陳銘生的殘疾,又也許是因為陳銘生送她一程,又也許.......
就這樣,兩個人的糾纏就此拉開了序幕。
如果楊昭沒有接到那個電話,如果楊昭沒有堅持要在大雨天去取快遞,或許她和陳銘生就不會有糾纏......
對于楊昭,我覺得真的蠻大膽,一個聰明理智近乎冷漠,對感情疏離的人,也許剛開始對陳銘生是因為他殘缺的右腿,是像別人說的那樣藝術家都喜歡殘缺的東西,但后來的她,是真的愛陳銘生,明明理智冷漠,但對于陳銘生,卻是那么勇敢堅定。
那天晚上,陳銘生的朋友捅破,說楊昭就是個變態,楊昭沒有過多的回應,只是笑著看眼前的人,說:“陳銘生,我的感情是真的,我坦坦蕩蕩。”
所有人都站在她的對立面,或許,有那么一刻,連那個男人也搖擺不定。可她依舊誠實地向他表述感情,就算有可能會遭受更多的難堪。
但她就像一個戰士,在千軍萬馬前,捍衛自我。
你可以笑,可以謾罵,可以鄙夷。
她不會難過,不會辯解,也不會委屈。
人心是一片荒蕪的平原,黑暗籠罩,只有偶爾一聲驚雷,撕開了無極的天際。
而陳銘生在那偶然的瞬間,透過淺淺的裂隙,看到了一個完整的靈魂。
那天晚上,陳銘生在楊昭家樓下站了很久,等了很久。
楊昭說:“陳銘生,我們去旅游吧。”
陳銘生說他在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楊昭在廟里為他祈福的那一刻。
在寺院的角落里,有一個穿著簡單的女人,在一個小小的菩薩像前,低著頭祈福。陳銘生在那一瞬間停下腳步,他沒有再向前,也沒有出聲叫她。
他很自私地想著,希望楊昭可以站得再久一點。
他有一種感覺,現在在楊昭腦海里的那個人,一定是他。
“我不求財,只求平安。”楊昭說。
陳銘生說:“我想娶你。”
楊昭笑笑,說:“陳銘生,一見鐘情是天賜的緣分,今晚,我的愛開花結果了。”
此時的他們不知道,這次旅游,是他們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火車上的意外,直接導致陳銘生不得不回歸原本的黑暗生活......
一篇警民矛盾的報道暴露了他,那邊的人開始瘋狂找他,不得已,他需要回去。
老徐說,等工作收尾,就讓他回來娶老婆。
陳銘生從未對楊昭說過自己是臥底,楊昭也從不逼迫他說自己不想說的事,哪怕有時覺得他很陌生,她只是問他,你是不是好人?
楊昭大抵已經猜到,楊昭說:“陳銘生,我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
就這樣,被迫分離。
陳銘生會在匯報工作后了解她所在的城市的天氣,會把她的手機號碼按千萬遍但不會撥出去,會在執行任務中壓抑不住思念偷偷跑回去看她……
“陳銘生,我來找你了”
這句話,全文出現過好幾次。最后一次,是在結尾,為這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畫上了句號。
就差一點,就那么一點,陳銘生就可以活著去找楊昭了,可惜沒有如果。
一個人的理想國,是別人無法踏足的領地。楊昭的認知與經歷,讓她將陳銘生劃入了自己的理想國度。無可撼動。
陳銘生離世那天,楊昭說“是我,是我把他拉出來的”。
有人說,陳銘生死后,楊昭的死亡是必然的。
在陳銘生出現之前,她原本的生活平靜而波瀾不驚,沒有熱情,只愿躲在那個獨立的小空間修修補補,陳銘生的出現,楊昭平靜生活中原本就脆弱的平衡與支撐就被突然燃起的熱情與能量打破了。以至于陳銘生離去后,楊昭已經沒有辦法回歸于平靜的小空間。
看到楊昭自殺那一part,我是受到了震撼,突如其來的悲傷。
自殺前,她平靜的寫下一句話,“陳銘生,我來找你了”
自如從前無數次她對陳銘生說的,我來找你了......
你試過等待么?等待一個人,等待了一個很久的人,和你身心契合的人。
陳銘生是楊昭的理想國。
楊昭是陳銘生的安息所。
我曾擁有過一段時光
在那段時光里
我能用我貧瘠的詞語描繪出每一分每一秒
我能用我枯竭的心靈記住所有的細節
但這段時光很短暫
就像一個故事剛剛開篇就戛然而止
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嘗試著開啟新的故事
但我沒有成功
我開始恐懼那種只能用“很多年過去了”來形容的生命
所以支撐了這么久最后我還是決定放棄
就算再索然無味的故事也要有一個結局
現在我很欣慰
因為這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終于完整了
雪山,雪山。
如果雪山能看見,
如果命運能預知。
如果時光能倒退,
如果歲月能重來。
那個過客,是否還能進入你的夢。
而你,是否愿意回頭。
丁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