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 | 華商韜略 成舟
隨著達能又一次“跑路”,它和蒙牛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合作。
3月1日,蒙牛發布公告稱,達能將改變持股方式,同時考慮進一步減持蒙牛乳業股份。
進入中國40年,法國企業達能如今在中國市場的年營收超過600億,明星產品脈動如今仍深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達能如今在中國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離不開其與中國企業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并購。
從前,中企實力不足,在外資的利己主義之下,一些企業沒有強大起來,最終就成了外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墊腳石。
不得不提的故事,就是被稱為改革開放30年來影響最大的國際商戰的“達娃之爭”。
1996年,達能與娃哈哈建立合資公司,兩方的友好合作一直持續到2006年。當時,為了彌補合資公司產能不足問題,宗慶后提議再成立合資公司,但遭到達能拒絕。
隨后,達能發起針對宗慶后非合資公司的訴訟。
此時的娃哈哈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沒有話語權的小角色。雙方進行了幾十起的國內外的官司戰,達能無一勝訴。兩年后,達能以30億賣掉了在合資公司的所有股份。曾揚言要收購的達能,最終被娃哈哈反收購。
彼時,娃哈哈已經成長為中國飲用水行業的領頭羊,實力強勁,所以能夠和達能叫板。
但更多的企業,在成長起來前,就已經成了達能的墊腳石。作為曾經娃哈哈最大的對手,同樣曾和達能聯姻的樂百氏,結局就慘得多。
2000年,達能以23.8億元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當時,樂百氏已連續三年實現桶裝水銷量和市場覆蓋率全國第一。
但被達能控股后,空降來的“洋指導”與舊管理層矛盾日漸積累,最終以何伯權為首創業團隊集體辭職。自此,樂百氏陷入虧損。2016年被達能轉手賣出。
與樂百氏同樣命運的還有益力和正廣和兩家飲用水公司。
益力在90年代是當之無愧的礦泉水龍頭企業,直到2006年一直保持全國天然礦泉水銷量第一的地位,而正廣和則是上海桶裝水的霸主。
最終兩家公司都被達能轉手拋棄。
搞砸了樂百氏、益力、正廣和……叫達能一聲“中國飲用水終結者”,不為過吧。
達能在乳業也一直動作不斷,最先被盯上的是光明乳業。
1994年,光明和達能合資建廠。這期間,達能曾空降不懂中國市場的法國人擔任總經理,導致光明銷量下跌。光明上市后,達能曾提出成立合資公司,遭到光明拒絕。
心生不滿的達能,在成為光明第三大股東的2007年,突然宣布牽手光明的老對手蒙牛,并在第二年從光明撤股,站到了光明的對立面。
而長期與達能內斗的光明,則無力再應對蒙牛和伊利的圍剿,步入風雨飄搖中。
達能這幾年靠著和蒙牛的合作,可大賺一筆。僅從市值來看,近年來,蒙牛市值水漲船高,目前達能在蒙牛的持股市值達到166億港元左右,是其當年投資成本的兩倍有余。
回顧過去幾次“聯姻”,這一次“達能”跑路,對于蒙牛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從前,本土企業實力不足,需要依靠外資的幫助了打破發展瓶頸,但洋指導搞不懂中國市場,無論是樂百氏、益力還是正廣和,最終都無奈淪為達能試水中國市場的“小白鼠”。
但如今時過境遷,中國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都在不斷走強,雙方早已地位互換。就拿蒙牛來說,蒙牛如今已是全球八大乳企之一,年營收近800億,又何須再依靠外資來謀發展?
這一次達能再度跑路,真正坐不住的,或許是達能自己。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