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臺積電、三星爭分奪秒研發的3nm芯片工藝還沒面世,2nm工藝的半導體芯片就橫空出世了。據新浪財經最新報道,北京時間5月6日,美國巨頭IBM正式對外發布了全球首個2納米芯片制造技術。
要知道,當前全球半導體最先進的制程發展到5nm,而且僅有臺積電、三星兩家企業有代工的技術。而按照業界的定律,本來全球半導體制程發展到5nm之后,接下來登場的將是3nm制程的芯片。
就在4月19日,臺積電對外更新了其2nm芯片制程研發的進度表——已進入升級GAA晶體管、改進EUV效率的研發階段。說白了就是,臺積電當下還在緩慢進行2nm芯片制程的研發,顯然沒有IBM的進度快。
而IBM今日(5月6日)發布了全球首個2納米芯片,不僅將在芯片制程的賽道上“搶跑”,還可能將與三星聯手對臺積電“全球一哥”的地位發起追趕。
早在2020年8月,IBM就官宣了將由三星負責生產旗下最先進的7nm芯片。由此來看,三星接下來也很有可能被IBM委以重任,負責代工2nm的芯片產品。
據悉,IBM這款2nm芯片,芯片體積將比當前最先進的5nm芯片要小許多,計算速率也更快。而在同樣的電力消耗下,2nm芯片將比7nm芯片的計算效率高出45%,能效則要高出75%。IBM有關人士也強調,技術首發是一回事,但是這項2納米芯片制造技術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真正上市。
當前,IBM的業務重心主要是對業界提供云計算及軟件解決方案,但在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歷程,IBM推出多項突破性的半導體技術,也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產業地發展。例如,距今已經約50年歷史的單晶體管的DRAM單元(1966年)、30多年前的RISC處理器架構、1997年的銅互連技術等等都是IBM的“心血”。
目前,IBM在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Albany)仍保留著一個芯片制造研究中心,三星以及英特爾都是其芯片技術開發合作伙伴。此前,三星3nm工藝試產成功的關鍵技術——GAA(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就是和IBM等共同合作的結果。
我國科技巨頭華為也和IBM有著非常深厚的合作關系。就近來說,IBM在2018年收購的開源軟件和技術供應商——紅帽(Red Hat),是華為當前的核心供應商之一。更早以前,華為曾在1998年與IBM達成了為期10年、學費高達40億元人民幣的咨詢項目。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邀請IBM參與該司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IT系統重整等在內的8個管理變革項目。其中,與半導體相關的集成產品開發和集成供應鏈是華為與IBM合作的重點,期間有50名IBM專家曾進駐華為。
業內一直有著這樣一種說法,華為能在全球通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少不了“師從IBM”的這段經歷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曾幾何時,中國市場還是IBM在全球的12大研發基地之一,但在今年1月初,IBM官宣了全面關閉研究機構之一——IBM中國研究院(IBM CRL,成立于1995年9月)的消息。根據IBM方面的說法,關閉研究院是為了對中國研發的布局進行變革,而旗下中國開發實驗室 、IBM中國系統實驗室和客戶創新中心未來將繼續為中國市場服務。
IBM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該司僅掙得55.9億美元(折合約361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較2019年暴跌了40.7%。
文 |廖力思 題 | 徐曉冰 圖 |盧文祥 審 |徐曉冰
劉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