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周末讀首詩。
今天成都下雨,整個人都感覺悶悶的,有一種無來由的心煩,拿起一本書翻一翻,看到了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句詩,而是一幅山水畫。一個人站在江水的入海口,頭上明月皎潔,眼前潮起潮落,這個人也許站岸邊的礁石上,也許坐在岸邊的亭樓里,也許坐在一葉小舟中,他怎么可以把看到的畫面描寫的這么美?他是誰?他在想什么?
原來這個人叫做張若虛,史書中對他的記載非常少,都沒有單獨列傳,而是在賀知章傳的后面附了一小段話:
“先前神龍年間(705~707),賀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等人,都是吳、越士人,文詞俊秀,而名揚京城。朝萬官職只做到山陰縣尉,齊融為昆山縣令,若虛為兗州兵曹,邢巨為監察御史。”
從上面這些僅有的內容可知,張若虛是揚州人,之前在兗州做過兵曹。
兵曹是個啥官兒?
西漢時丞相府分成六曹,分別是:吏曹,戶曹,禮曹,兵曹,法(刑)曹,工曹。
地方政府也按照中央六曹的規制往下分,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初唐的時候,兗州設立了都督府,兗州兵曹相當于山東兗州武裝部科員,從官職來看,是一個八品官兒。
官很小,這其實也正常,很多詩人都不是什么大官兒。
至于這首詩創作的時候,張若虛是在具體的哪個地方已經不可拷,我琢磨了一下,總感覺這首詩應該不是在山東寫的,因為山東是黃河的入海口,不是長江的入海口,可能是張若虛回家休探親假的時候路過上海,在外灘或者浦東溜達的時候一時興起寫下的,如果一定說是在山東,那有可能是路過青島或者煙臺的海邊時寫下的。
張若虛個人生平史料很少,他本人留下的詩作也不多,除了這首《春江花月夜》,還有一首非常冷門的《代答閨夢還》,是這么寫的: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是在描寫一個天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妹子,等一個情郎的故事。可能是張若虛比較渣男,睡了妹子之后,就不管人家了,后來有點內疚,寫一首詩紀念一下這段感情。
雖然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詩,其中還有一首疑似渣男詩,但是他寫的這首《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評價非常高,其中代表人物就是王闿運和聞一多。
王闿運在《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中評價其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聞一多在《宮體詩的自贖》中評價其詩:宮體詩的頂峰。
近代因兩位大家的點評,開始逐步地將這首詩放在全唐詩的第一篇中,傳著傳著就傳出了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神話。
其實這兩位從來沒有這樣評價過這首詩,《春江花月夜》寫的很好,境界也很高,但是遠沒有達到“孤篇壓全唐”的高度,歷代的詩詞研究家一直說的意思都是張若虛是唐代宮體詩的巔峰。
那么啥叫宮體詩呢?
額,就是艷情詩,通常都是文字華麗,但是格調不高。
用現在的話說就比較低級趣味。比如下面這首《玉樹后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講的是陳后主和他的寵妃張麗華一起在宮里的后院玩鬧,至于玩的是什么,大家可以看一看最后一句,玩完了之后花都落了一地。
可見應該是挺劇烈的一種游戲。
后庭花本來也是指一種白里透紅的鮮花,在魏晉南北朝時用作詞牌名,但是還有一個比較隱晦的指代,就是女性的臀部。
玉樹從實物來講是描寫種在宮里的樹,也可以指月亮,可能是因為傳說月亮上有玉兔和桂花樹,所以玉樹也經常代表月亮。
所以玉樹后庭花也可以翻譯成當月光灑在你的屁股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倆人大晚上的在宮里到底在干啥。這是當時宮體詩的主流描寫內容。
可以說非常的脫離群眾,格調確實不高。
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揚棄了宮體詩這種比較萎靡低俗的內容,通過詩人對時間、空間以及人生哲學的思考,把宮體詩一下子從后宮春夢的境界拔高到了宇宙關懷的境界。
至于張若虛怎么拔高的,我們明天再說。
李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