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學富五車”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讀書多、有學問、知識淵博的人。
首先來明確一下,五車書到底是多少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是用竹子、木片做成的簡和牘,簡牘很重,當時的車又是馬車。
據《墨子》記載,造得極好的車可以“任五十石之重”。這樣算下來,五車書最多也就是二百五十石(擔)。據《漢書·刑法志》記載,秦始皇白天審理案件,晚上看書,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按此計算,五車書最多二百五十天就看完了。

圖片來源:網絡
這對現在有學問的人來說,也不是很多,為什么要用來形容人學問大呢?
“學富五車”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里的“書”用為動詞,是“寫”的意思。
惠施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提出了很多的政治理論。惠施和莊子雖然是好朋友,但是莊子對惠施的某些觀點是不認可的。這句話其實是莊子在批評惠施,說他懂得學問很多,寫的書都可以裝下五輛馬車了,但他所說的道理有很多是錯誤和雜亂的,他的言語多有不當之處。

后人截取了原文中的前兩句“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片面地理解為惠施讀了五車書,所以才知識淵博。就這樣,“學富五車”便逐漸偏離了莊子最初的原意,詞意也從最初的貶義轉化為褒義,成了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知識淵博的代名詞。
作者簡介:墨麗,原名劉曉利,教師,作家,影視編劇。代表作品有央視《大國廉政》系列,電視劇《龍族的后裔》,兒童系列歷史探險小說《中中歷險記之探秘太昊陵》。《龍族的后裔》榮獲2019年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