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嘿,朋友!
你知道「接姨媽」是什么意思嗎?
原帖說自己女朋友已經好幾天沒來姨媽了,很害怕女友懷孕甚至還出現了求姨媽神壁紙……
不過采訪了身邊好幾個小伙伴,當月有過性生活而且姨媽比平時推遲,真的會有姨媽焦慮。
趁著今天是女生節,和大家嘮嘮避孕誤區的這些事!
誤區一:體外射米青
姑娘,這樣對你說的男生,建議你一鍋底拍上去。
一般人認為只要體外射精就會有效避免懷孕。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部分米青液會隨著以前列腺為主的性腺分泌液共同溢出來,進入到女性生殖道中,要知道普通正常男性1ml米青液中就含有大約2000萬以上的米青子。
所以,在「發射」之前,速度夠快的米青子,就可能已經投向卵子的懷抱了。
誤區二、安全期可以避孕
一般情況下,所指的安全期指的是非排卵期。女性排卵周期有規律可循,女性月經來潮前14天排卵,若在非排卵期內進行性生活,一定幾率下不會懷孕。
但是這種安全期避孕方法的避孕指數較低,通過日期排算,無法準確確定排卵期。
因為無法掌控人體的下丘腦與垂體,人體無法感知下丘腦是否傳遞給卵巢信號,通知卵巢排卵。
若女性月經周期不規律,也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期。由此來看,安全期避孕方式并不可取?♀?
誤區三、緊急避孕藥只能吃三次
藥店常能買到的緊急避孕藥,主要是“左炔諾孕酮”,其作用是利用大劑量的孕激素迅速抑制排卵,阻止精子通過宮頸以及阻止受精卵著床。
所謂的緊急避孕藥一年不能吃超過 3 次,一個月不超過兩次的說法其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的緊急避孕指南表示:重復使用緊急避孕藥會導致副作用增加,但是不會造成任何健康風險。
不過,專家并不建議大家使用緊急避孕藥,因為緊急避孕藥的失敗率較高,總體有效性只有80%左右。
市面上大多數為72小時的緊急避孕藥,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如果是在48小時之后服用的話,失敗率甚至可以達到40%。
1、避孕套
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避孕方法就是佩戴避孕套,利用其物理屏障作用以隔離性交雙方的體液接觸。
不僅便捷還能預防性疾病的傳播,比如HPV、艾滋病、梅毒等等。即便是推崇“多子多福”的古人,為了避孕也曾以羊腸作為避孕套雛形。
不過,還要多提一句啦,避孕套的正確佩戴時間是在性器官接觸前,什么“我就蹭蹭先不進去”都是不行滴!
2、口服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分為短效避孕藥、長效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3種。
短效口服避孕藥
(0ralContraception,OCs)指每天均需要口服一片,國內常常是21片包裝,一般從月經的第1到5天開始,服用21天停用7天再開始第二個周期的服藥。
我們常見的有優思明、優思悅等等,正確使用的話,避孕成功率高達99%。
除了成功率之外,還有一部分姑娘反饋,吃了短效避孕藥之后,皮膚莫名其妙的變好了,其實呀,這是因為部分短效避孕藥的抗雄激素作用,對于一些痘痘、或者說痤瘡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長效口服避孕藥
是指每個月只需要口服一次,但整個月都有避孕作用的復方藥物。
這一類藥物近5年~10年在我國市面上銷售的已經很少。長效口服避孕藥的其他用途十分有限,避孕效果也沒有短效口服避孕藥好。
緊急避孕藥
指發生了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后,臨時口服一次或幾次的避孕藥。
如市面上賣的左炔諾孕酮類,其避孕效果沒有口服短效避孕藥好,它的避孕有效率在85%左右。
3、結扎、皮下植埋
結扎避孕一般是男性切斷輸精管或者女性結扎輸卵管,一般對于高危孕產婦,不建議再懷孕者采用結扎避孕的方式。
皮下埋植是近幾年新出的一種避孕方法,主要是將一定量的孕激素放在硅膠囊管中,再埋于皮下。
釋放的孕激素改變子宮頸黏液的黏度,阻止精子進入宮腔內,抑制子宮內膜生長,不利于受精卵著床等,一次埋植避孕 3 年~5 年。
但是由于有少量長期的淋漓出血等副作用,以及它存在置入和取出術的有創操作過程,會有感染的風險,這也是造成目前這種避孕方式鮮有人選用的原因。
4、節育環
節育環,又叫宮內節育器,在我們媽媽輩中是很流行的,當時我們國家正在實行計劃生育,所以很多的媽媽們都安上了這個節育環
它會刺激子宮內膜產生排斥反應,阻礙了受精卵的著床,達到避孕的目的。宮避孕成功率可以達到99%以上,一般使用壽命可達10-12年。
看了這么多的避孕方式,是不是有點暈乎乎,不知道選擇哪一種了呢?
不要緊,在沒有做出最終決定前,你可以選擇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全程使用避孕套或服用短效避孕藥,也能達到很好的避孕效果。
或者咨詢醫生,讓TA能幫你們做一個最合適的決定。
不過要切記:所有的避孕方式都不能確保100%的成功率。愛護自己,愛護TA。
如果你們還沒有準備好 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就不要貪圖一時的快感,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參考文獻
[1]翁治委. 避孕方式那么多 你可以這么選[N]. 健康報,2019-12-09(004).
[2].體外射精懷孕的概率有多高[J].人人健康,2016(01):81.
[3]彭丹紅,劉敏,程守勤. 避孕方法那么多哪種更安全有效[N]. 健康報,2020-10-23(008).
張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