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帶有手的字有:掌、拳、拿、掰、摩挲、攀、摯等。另外,提手旁就是一只手,大多數帶有提手旁的字,都跟手或手的動作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字,其實都藏了一“手”。

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一般用一個“小叉子”來表示手,直到今天仍然有些字保留著這個形象,比如,左右、有、灰、布等,另外,史、吏和及的手在下面,你看出來了嗎。

我們現在很多時候用“又”字來表示這個小叉子,可以形象地看成叉子的兩個分支合在了一起,例如反、皮、友、取、搜、支等。祭祀的“祭”,它的右上角這部分就是一個又字,只是少了一條腿。
大家看看下面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點?采、受、孚、舀,是的,它們都有一個“爪字頭”,這就是表示一只手。

再看看這幾個,聿、律、建、秉和事,繁體的筆(筆)、書(書)、畫(畫)都有這只手,“爭”有兩只手,你能看出來嗎。
還有兩只手的,共、兵、異、弈等,有點意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