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起來韓愈,&34;唐宋八大家之首&34;的名號實在是響當當的。可是,和他共列唐宋八大家的人中,還有王安石和蘇軾這樣名頭也響的人,那韓愈是怎樣在一眾大佬中脫穎而出,被蘇軾譽為&34;文起八代之衰&34;,成為唐宋時期文學界中的領軍人物呢?
這是因為,韓愈遠比大眾所知道的那個韓愈要偉大得多。可能很多人眼里的韓愈,多是一位文弱的詩人,在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里,他的文章都要背誦全文,不管是&34;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34;,還是《馬說》、《師說》等等膾炙人口的名作。誠然這些作品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但是他的作品中真正可以稱得上偉大的卻是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聊一聊的《諫迎佛骨表》。
這篇文章之所以偉大,和韓愈所生活的時代有關。他這篇文章中的題目《諫迎佛骨表》,則是針對當時的一個事件&34;諫迎佛骨&34;的議論,&34;諫迎佛骨&34;是中國歷史上儒佛斗爭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大家都知道,盛唐時期,中國的佛教非常的興盛,其原因就是因為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師,當時,盛世之下的大唐為了展現自己國家萬國來朝的雄偉,大唐朝廷以官方的身份助長了佛教在大唐的盛行。
而這樣的情況,不僅是統治者的功勞,還是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中國以來,和中國本土思想適應下,磨合了幾百年的成功,當時,佛教盛行到什么地步呢?上至大唐的皇帝,下至尋常的百姓,都是忠實的佛教徒。
但是,宗教的成功傳播在中國不是沒有過,比如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在國泰民安之時,上層統治者的包容之下,呈現一片祥和的景象,但是,經歷長期的蟄伏之后,一旦國家進入動蕩其,已經在上層和底層擁有巨大信徒基礎的國家,就會被迅速宗教化。
而韓愈所在的時代,正處于這樣的時代轉折期。當時,大唐自安史之亂后,權力迅速被真空化和割裂,連思想領域也沒有幸免。佛教在動蕩時期迅速擴張,還建立起了佛教自己的經濟組織,在世上宣講佛教的行為準則。甚至,由于佛教巨大的影響力,中唐時期多位皇帝想要借用佛教的力量來實現權力的擴大化,殊不知,他在借助佛教權力的同時,也將佛教的影響力更加擴大化。
更危險的是,元和十四年,唐憲宗還想以大唐官方的名義,將佛骨(舍利)迎到皇宮中奉養三日。此舉在大唐引起了軒然大波,于是,儒佛矛盾以一種激烈的形式爆發了。眾多有識之士奮起反抗,他們從國家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出發,以儒學思想為基礎,憤然提出反佛的聲音。
而韓愈就是這反對聲中的一員,他聽到這個消息,洋洋灑灑寫下了《諫迎佛骨》,并很快呈給了唐憲宗看。文中,韓愈揚言皇帝實在不應該此案奉佛教,甚至還搞笑地列舉了歷朝歷代信奉佛教的皇帝的下場,說他們都&34;運祚不長&34;,啥意思?就是說唐憲宗信奉佛教也會活不久!還說這些皇帝&34;事佛求福,乃更得禍&34;,說他們又是才倆拜佛,結果拜了之后卻招來了更多的禍端。
韓愈還說&34;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兇穢之余,豈宜令入宮禁。&34;說佛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年了,所謂佛骨也不過是死人枯朽的骨頭,說這樣的污穢之物怎可進宮?還說應該把佛骨扔到水里或者火里,永遠地斷絕天下之人的想法才好。更大氣磅礴地說&34;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34;說,如果佛祖真的有靈,得罪佛祖的罪過就都報應到他一人身上好了,蒼天可見他絕不反悔,愿意擔負得罪佛祖的一切責任。
可是,韓愈的一番話沒有驚醒唐憲宗,也沒有阻擋住唐憲宗迎佛骨入宮。唐憲宗接到韓愈的諫表后,特別生氣,他要直接處死韓愈。要不是大臣裴度、崔群出來說情,說韓愈也是心懷對著陛下的忠義才會口無遮攔。但是,唐憲宗還是認為韓愈列舉出眾多信奉皇帝的倒霉結局,是在咒他早死,實在是過于狂妄,不可輕饒,就把他貶為了潮州刺史。
可以說,韓愈以超時代的眼光,寫下了《諫迎佛骨表》。貫穿唐宋兩朝的古文運動也因此開啟,而古文運動的實質,其實是中國士大夫階層,假借古代來比喻當時漢家的思想傳統不受宗教侵害,是一次典型的遏制中國宗教化的一次思想斗爭。經過眾人的努力,到了唐武宗李炎繼位后,唐代統治者終于反應過來,才開始從政治上開始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經過唐代&34;三武一宗&34;的滅佛運動,拔除了佛教這個妄圖政教合一的毒瘤,使中國避免了走向政教合一,也促進了佛教在儒家思想為領導的世俗化和善化。
總之,韓愈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寫下的《諫迎佛骨表》,一來表現了他身為文人的氣節和思想。二來,則表現了在他的倡導下,古文運動因此開啟,拉開了后世的滅佛運動,在思想領域遏制了中華文明被宗教化的危險。這也是他身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原因,和被蘇軾稱為&34;文起八代之衰&34;的正確理解方式和巨大意義。
金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