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概說電視媒體是指以電視為宣傳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或平臺。1983年,我國開始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建設方針,逐漸形成了中央級頻道、省級上星頻道、省級非上星頻道、市縣頻道,大多數縣臺只有黨政新聞
一、概說
電視媒體是指以電視為宣傳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或平臺。
1983年,我國開始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建設方針,逐漸形成了中央級頻道、省級上星頻道、省級非上星頻道、市縣頻道,大多數縣臺只有黨政新聞一種節目類型,電視形態尚不成熟。截止2017年,全國電視3493套,播出時間1881.02萬小時,覆蓋用戶數達3.36億戶,其中數字電視覆蓋用戶3.04億戶。
現階段,電視仍是傳播價值最大的媒體之一,融合了圖像、聲音、文字等各種形式,傳播畫面直觀易懂,形象生動,在全國的覆蓋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具有較強的品牌賦能效應,但電視廣告一般費用很高,對中小企業來說難以承受。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上升,休閑娛樂模式也逐漸增多,電視也已經不是人們打發無聊時光的主要休閑娛樂模式,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和手機功能的多元化,人均電視收視市場繼續呈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全國觀眾平均每人每天收看電視129分鐘,比2017年同期少了10分鐘,比2013年減少了36分鐘。
在總收視時長下降的同時,數字頻道、IPTV及OTT設備等的回看點播收視行為持續增多,2018年這些頻道收視份額上升至18.0%。
電視收視總量的下滑,主要源于開機率的下降。與整體觀眾日均收視時長下降所不同的是,在各年齡段觀眾群體中,老年人日均收視時長呈現增長趨勢,也是在所有年齡段觀眾中唯一呈現增長趨勢的群體。隨著疫情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變化,居家時間大為增多,這也使得電視開機率提升。
從節目類型結構來看,電視劇、綜藝和新聞資訊類節目依然是拉動收視的三駕馬車,三大類節目收視量合計約占全部收視量的56.3%。近年廣電總局對于電視節目的監管日益嚴格,針對綜藝節目的限童令、限娛令、調播令,對國外電視劇、古裝劇與偶像劇等的限制規定陸續實行,電視劇、綜藝節目數量越來越多,觀眾們的口味越來越高,政策的監管和政治導向不斷加強,這令很多電視臺如履薄冰。
二、形式
1、電視廣告片(Television Commercial簡稱TVC)
廣告片長度一般為:5秒、10秒、15秒、20秒、30秒、一分鐘以上的長版本等,由于廣告價格昂貴及生活節奏加快等原因,現在的廣告片傾向于15秒演繹完整的廣告創意;
廣告片內容有:形象片、產品片、促銷片、公益片、電視購物等;
按廣告片的投放位置分為插播廣告與平播廣告,插播廣告效果一般較好;
特殊的廣告形式有:
電視角標,可靜可動,動態效果一般較好;
冠名或特約標板,一般結合節目內容將廣告片做成畫中畫的形式;
片尾壓字幕;
植入廣告:節目中口播,多見于綜藝節目;節目現場產品、LOGO或廣告畫面展示等。
2、電視廣告排期方式:
三、評估
電視廣告具有高花費、高比重投放的特點,不僅專業部門,甚至企業家本人也高度參與。
上世紀末,在那個媒體環境沒有現在這么復雜的年代,有人這么形容央視廣告,“廣告一響,黃金萬兩”、“往央視開進去一輛桑塔納,開出來的就是一輛奧迪” ,一些企業憑著對市場感性的認識,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的時候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也咽下了失敗的苦果,試問又有幾人還記得秦池和孔府家酒這些當初的央視“標王”、眾人皆知的馳名商標?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視廣告非常重要,但更需要科學的評估與投放!
電視廣告的評估過程包含事前、事中、事后評估,貫穿電視廣告投放過程的始終。
1、電視廣告的事前評估是指在電視廣告投放之前,對該電視媒體進行評估和廣告效果預判的過程。
廣告主對電視媒體的分析要素包含:
a、電視受眾(年齡、職業、收入、性別、種族、學歷、地區……)
b、覆蓋率
c、收視率
d、節目特點(節目類型、廣告形式……)
e、廣告時段(時間、時長、版序……)
除了評估電視媒體,還需結合自身企業的要素:
f、廣告目標(建立品牌知名度、促進銷售、招商……)
g、廣告預算
h、廣告內容(版本長度、故事創意……)
i、消費者數據(年齡、職業、性別、收入、購買時間及頻次、媒體接觸習慣……)
j、產品銷售情況(產品生命周期、購買頻率、價格、銷售區域、淡旺季……)
k、往年的廣告投放效果(頻次、費用、累計毛評點GRP、每收視點成本CPRP、千人成本CPM、到達率……)
l、競品廣告投放數據(廣告版本、廣告頻次、時段……)
事前評估是科學廣告投放的前提和保障,磨刀不誤砍柴工,電視廣告金額較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在廣告投放前科學評估、周密計劃非常重要。
2、事中評估指在廣告投放的執行中,廣告主對廣告進行監播,并根據臨時突發的事件或廣告的執行情況,如突發事件對收視的影響、廣告準點率、節目內容及收視率的穩定性等指標進行預判、評估并及時調整的過程。
3、事后評估指在某個廣告投放周期結束后,根據CTR、CSM或AC尼爾森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數據報告,對當期廣告的投放效果進行總結的評估過程。
“泰山仙草蜜,輕松去火氣”、“搖一搖,火氣不見了”,這是20年前福建人耳熟能詳的去火草本食物,在王老吉未進入福建市場前紅極一時。筆者當時有幸服務了2年。第一份仙草蜜電視廣告投放計劃足足打磨了2個月,對泰山仙草蜜的廣告目標、廣告預算、產品銷售情況、消費者洞察做了充分的學習,加之對電視臺的各項數據了然于胸,方案一經向廠家提報即全場鼓掌通過,廠家還特地請筆者吃飯表示感謝!在廣告的年度執行過程當中,根據當年的大事件,如張國榮的自殺、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事件等,對排期進行了微調,其它排期基本按原計劃執行,結果當年的廣告效果超出預期,銷售增長24%。
四、智能電視的發展
科技的發展帶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的普及,OTT終端保有量持續上漲,OTT激活數量規模激增。據奧維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OTT終端保有量為2.65億臺,同比增長24.4%。激活數量1.68億臺,同比增長30%,其中,創維、海信、TCL、長虹、康佳、海爾國內六大電視廠商市場占有率達69%。
根據《2018年度OTT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智能電視的用戶結構中,大學及以上學歷所占比重超60%,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所占比重超35%,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比超過40%。高收入,高學歷,高職位的“三高”特征,讓OTT用戶成為商家一直在追尋的優質潛在消費者。
OTT廣告包含開機、貼片、屏保、應用入口、彈窗、霸屏、頻道入口、推薦位、專題、商城、智能識別、AI語音等形式,具有大屏展示、一屏多用戶、強制曝光、互動性強、可定向投放、可衡量曝光效果等優勢,目前快速消費品、金融服務、電商和汽車行業廣告投放居前。
智能電視的發展才短短幾年,各方面還需進一步規范、完善。因此廣告主如果投放智能電視廣告,有幾點需要提醒:
合理分配好各個平臺、各種廣告形式間的費用比例;
各媒體用戶數據統計的口徑不一,廣告投放前進行去重處理;
廣告投放最好安排一家專業公正的第三方公司進行監測。
批注:
1、IPTV即交互式網絡電視,是一種利用寬帶網,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技術于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交互式服務的嶄新技術。
2、OTT是Over The Top的縮寫,來源于籃球等體育運動,是“過頂傳球”之意,指的是籃球運動員在他們頭之上來回傳送而達到目的地。
現在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這種服務由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不少服務商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和計費,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
3、累計毛評點GRP:收視率之和
4、每收視點成本CPRP=廣告成本÷總收視點
5、千人成本CPM=(廣告費用÷到達人數)×1000
6、智能電視是基于互聯網應用技術,具有開放的操作系統和芯片,具有開放的應用平臺,能夠實現雙向人機交互功能,集視頻、娛樂、數據等功能于一體,以滿足電視產品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簡單地說,智能電視就是插入一條額外的網線,融合PC、數字電視盒、互聯網等功能的電視。
結合上文的OTT、IPTV等概念,大家理解有一定的困難。為了簡化理解,本文的智能電視包括OTT、IPTV、智能電視等設備與服務。
高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