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為什么常說保險十買九坑?為什么常說保險這不賠那不賠?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心如明鏡。很多人其實是信賴保險的作用的,但又忌憚保險層出不窮的套路。其實,只要找對法子,避開坑,買對保險并不難。大師兄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你不再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能
為什么常說保險十買九坑?為什么常說保險這不賠那不賠?
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心如明鏡。
很多人其實是信賴保險的作用的,但又忌憚保險層出不窮的套路。
其實,只要找對法子,避開坑,買對保險并不難。
大師兄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你不再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能更好地駕馭和利用好保險。
下圖是我入行以來,總結的保險常見的“四大坑”:
前幾天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保險常見的前兩大坑,(文末附有鏈接,可跳轉查看)
今天將繼續講解另外兩個“大坑”,我也會把這些坑一一厘清,讓保險光著屁股跟大家見面。
一、四大險種的坑
普通人最需要且最實用的四種保險:百萬醫療險、重大疾病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醫療險:可抵御大病風險,幾十上百萬的住院費用都能 cover 掉;
重疾險:可用來彌補大病導致的收入損失,用作護理費、日常開支等等;
意外險:能覆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意外,受傷、殘疾、身故都在保障范圍內;
定期壽險:只保身故和全殘,主要為了應對這些極端情況“孩子無人哺育,父母無人贍養,家庭分崩離析”的發生。
可見,保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能為我們的生老病死保駕護航。
不過,保險雖有用,但顯然很多人已經被坑怕了,寧愿不買,也不愿趟這趟渾水。
為此,大師兄一口氣把四大險種的坑扒了個遍,已經把 95% 的坑都為你填平了。
字體標紅的坑,我們前面都一 一舉了案例論證,就不展開贅述。
字體標粗的坑,將會嚴重影響到理賠結論,大師兄會展開細講。
至于其它坑,雖然影響不大,但大家也有必要了解。
話不多說,我們一個個來看~
1、重疾險
重疾險是詬病最多的險種之一,一起拒賠案件就能激起千層浪。
人云亦云,重疾險“這不賠,那不賠”的聲音就傳的漫天遍野。
重疾險的坑,一半來自保障,一半來自條款。
我們詳細來看:
(1)保障缺斤少兩
除28種法定重疾外,銀保監會還規定了 3 種法定輕癥:惡性腫瘤—輕度、較輕急性心肌梗死、輕度腦中風后遺癥,所有的的重疾險必須包含這些病種,并且理賠條件也一模一樣。
但實際上,最高發的輕/中癥疾病遠不止3種,根據大師兄以往的經驗來看,而是有12種。
比如輕癥會看含不含原位癌、冠狀動脈介入術、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中癥一般會看含不含中度腦中風后遺癥、中度面積燒傷等。
如果有的產品偷工減料,減少一兩種,勢必就會影響我們的理賠概率。
(2)確診就能賠
重疾險,本來的寓意挺簡單,得了病就賠錢。
然而實操起來卻是過程艱難,以及各種拒賠情節上演。
因此有網友總結出來一句至理名言:確實80%的人一生都會得重疾,但你卻很難病成合同要求的樣子。
重疾險是得了病就賠錢,但也并不是確診就賠!
銀保監會規定的28種常見重疾,理賠率占據了95%,其中有 3 種疾病確診即賠,有 6 種疾病做了手術才能賠,有 19 種達到疾病的約定狀態才能賠:
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這樣的賠付條件會過于苛刻,畢竟確診即賠中的惡性腫瘤理賠概率就獨占60%-90%;而且這也是行業規則。
行業內有這樣一句話:買重疾險就是買條款。白紙黑字的理賠條件,既是約束、也是保護。只有這樣,才能讓重疾險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
除了上面兩種大坑,在保障方面,還存在一些影響較小的坑,如:
(3)重疾險一定要保身故,不生病也能拿到錢
重疾險要不要保身故?歷來都是熱門話題。
大師兄的建議是,若預算充足,可以附加;若預算有限,重疾險+定期壽險的組合會更劃算。
(4)重疾病種越多越好
并不是,法定的 28 種高發重疾,理賠率已經占據了95%,多余的病種只是濫竽充數而已。
如果你遇到的是這種宣傳:“重疾保700多種!除了指甲頭發牙齒不保,其他都保”,那得務必小心了,非坑即騙。
(5)重疾賠付次數一定越多越好。
其實重疾多次賠付是好事,漫漫人生,誰都不能確定重疾和癌癥的得病次數;只不過要考慮預算,如果在相同保費情況下,買更高的保額比多次賠付更實用。
當然了,重疾賠付次數也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一生得兩次重疾已實屬不易,重疾險能賠五六次的大多是噱頭而已。
(6)分組多次賠的重疾險,癌癥沒有單獨分組。
分組多次賠的重疾險,同組疾病只能賠其中一種。
所以,高發重疾分組越分散,多次理賠的概率才越高;如果癌癥與其它高發重疾分一組,消費者二次理賠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文字有點拗口,大家可以直接看圖:
如上,A產品要比B產品理賠概率高,因為A產品惡性腫瘤單獨分一組,高發病種也比較分散。
2、醫療險
醫療險是報銷類險種,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花多少報銷多少。
但影響報銷的因素也很多,如不在保障范圍內、去錯了醫院等等。
而且測評一款醫療險很重要的一個維度“續保”,保險公司也很容易埋坑。
下面,我們來共同了解:
(1)基本保障缺斤少兩
百萬醫療險的基礎保障有 4 個:住院醫療、特殊門診、住院前后門急診、門診手術。
正常情況下,這四項保障是所有百萬醫療險都必須涵蓋的。
如果缺少了以上任何一項保障,那這款產品的基礎保障直接就是不合格。
比如:臻X無限醫療2021,缺少門診手術;京X一生2020,缺少門診手術和住院前后門急診。
(2)能續保一輩子
很多人都被這類產品誤導過,一面聽著業務員的忽悠,另一面看到條款里的保到99歲、100歲字樣,便信以為真。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樣的續保條款存在一個重大 bug :那就是“停售”,產品停售后自然也就不能再續保。
前段時間,太X人壽就鬧了個烏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該公司代理人聲稱自家的醫療險能保證續保到80歲/100歲,后續產品停售后,就發生了震驚全網的“代理人聲討自家公司”事件。
這是保險公司的鍋,培訓的時候就告知眾代理人可以一直續保;但條款白紙黑字的,代理人就沒一個人細看嗎?
總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百萬醫療險能保證續保一輩子,最長的不過20年。
而且我們還要認準續保條款中的 “保證續保” 這四個字,即使產品停售,這20年的保障不會發生變化。
所以,再有人胡扯百萬醫療險能一直續保下去,就別上當了。
(3)不保外購藥
百萬醫療險,無疑是近幾年很火的一類保險,幾百塊撬動幾百萬的杠桿。
但就在保障越來越同質化的同時,“外購藥”成了拉開產品距離的一項亮眼保障。
雖然有不少治療癌癥的靶向藥被納入了醫保目錄,但這些藥品在各大醫院普遍處于缺貨的狀態,而且醫保并不能100%報銷。
外購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在仍有不少產品缺少這項保障,如:國X如E康悅C、平X e 生保2020等。
除此之外,下面這些醫療險注意事項也應當心里有數:
3、意外險
意外險,保障簡單,保費便宜,但絕不是隨便買一個就行。
我見過一字之差被拒賠的,也見過不符合高空定義從高樓摔下來被拒賠的。
最便宜,貓膩還不少的險種,我們來扒扒其中的坑:
(1)保障缺斤少兩
意外險有三項核心保障:身故/傷殘/意外醫療,缺一不可。
但并非所有意外險的設計都那么讓人滿意,有的意外險會缺少意外醫療和傷殘保障。
雖說意外非死即傷,但畢竟傷占大頭,大師兄經手過很多理賠案例,也是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居多。
所以,意外醫療的作用不言而喻。
還有的產品更另類,不保傷殘,只有全殘才能賠付,基本上要達到「雙眼失明」或「全身癱瘓」這種狀態。
傷殘保障作為意外險獨有的王牌保障,沒有是天坑。
而保障缺失的意外險,大多發生在線下產品,如:平X人壽安心百分百、中X人壽百萬如意行。
(2)很多貓膩藏在特別約定/投保須知
意外險 90% 的拒賠事項都隱藏在特別約定和免責條款里面;
大多業務員不會提,從而導致你忽略,最終造成拒賠結果。
這兒僅指部分產品,以某款產品條款為例:
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第 3 條和第 7 條。
3)高空墜落有限制
這兒的高空定義為 10 米以上,也就是差不多三層樓的高度。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在4樓,超過10米的高度墜亡,你買的意外險就一分賠不了。
假如我們去登山旅游且不慎意外失足墜亡,也會被無情拒賠。
因為保險公司可能搞不清你是失足,還是惡意騙保。
還有的產品高空定義為 3 米或 5 米,我們一定要重點關注。
4)單車事故、溺水死亡,保額減半
單車事故、溺水死亡,保額只賠一半。
保險公司做這樣的規定,大概率是為了避免道德風險,以防有人利用高空墜落自殺,或者溺水來騙保。
但對其他想要獲得一份意外保障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公平;還好現在有的意外險產品已經對這兩項沒有特別約定,大家買的時候可以重點留意一下。
除此之外,意外險以下的注意事項也應當了解:
4、定期壽險
壽險最簡單,只保身故和全殘,也沒有那么多坑。
但有一些注意事項,我們不能放松警惕。
(1)保障缺斤少兩
個別奇葩產品不保全殘,如:平X人壽小安定壽。
這就意味著,如果發生如下這些全殘項,這款產品一分都賠不了。
全殘和身故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2)免責條款
壽險雖然保障簡單,只保身故和全殘,但也并非所有身故都會賠付。
免責條款部分,都會拒賠,常見如:故意傷害、兩年內自殺、違法犯罪、酒駕吸毒等。
這些拒賠項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保險不是你犯罪的保護傘。
不過有一條是我們尤其要注意的,酒后駕駛、無合法有效駕駛證駕駛、駕駛無有效行駛證的機動車發生的事故,大多壽險也是不賠的,這些情況極易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要愛惜生命,遵紀守法。
(3)有收入限制,保額限制
比如收入不能低于 5 萬元,過往壽險累計保額不能高于 300 萬元。
為什么要審核投保人的收入和限制保額,其實還是為了防范道德風險,害怕騙保行為。
畢竟“殺害親人”騙保行為時有發生,手段極其惡劣。
二、品牌的坑
不得不說,很多人對保險的“戒備心”,都用錯了地方。
不關心產品保障,唯獨對“品牌”情有獨鐘;
不追求經濟實用,卻始終堅信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這些也是常規觀念,但卻被保險信息差阻隔在了千里之外。
買保險,每個人都不想多花冤枉錢,每個人都希望出了事能順利理賠,但并不是保險越貴,就一定能理賠,沒有半毛錢關系。
保險就是一紙合同,賠付條件與要求都白紙黑字寫在了條款里面,能不能賠,看的是條款約定,而不是金錢,更不是所謂的大公司。
不過,總歸是各有所愛、各持己見,大師兄能做的也只是指出其中利弊,最后做決斷的還是大家。
不唯品牌論,原因如二:
1、大公司保障更好?
有人花 1 萬只買了一份重疾險,有人花 7 千配齊了四大險種。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很多人也因此而叫苦不迭。
可以看到,某大廠的一份重疾險,保費蓋過了四大險種。
價格懸殊,保障也天差地別,為所謂的“大品牌”買單,真的沒必要。
另外,如果你知道保險公司注冊資金就要超過 2 億,如果你看過各家保險公司每年的理賠年報,或許不會只執念于品牌。
2、大品牌理賠更快?
保險理賠的關鍵,是看條款約定,跟保險公司大小還真無關系。
如果符合條款,所有保險公司都會賠;如果不符合條款,任何保險公司都不會賠。
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就可以說明一切:
有數據有真相,無論大小公司,獲賠率都在 96% 以上 ,各家差距并不大。
可能有的朋友覺得,大公司最看重口碑和聲譽了,鬧一鬧就會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保險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哪怕是對簿公堂,該拒賠還是拒賠,除非案情對我們有利。
三、寫在最后
保險的坑,大師兄總結了七七八八,幫大家避開 95% 的陷阱應該不在話下!
但大師兄必須鄭重聲明,刨了保險這么多坑,并非為了激起大家對保險的民憤,相反是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駕馭保險。
我們不能忽視保險的坑,但更要重視保險的作用。
大師兄團隊每個月都要經手上百件理賠案例:
其中,每筆賠付保額后面,都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與經濟支柱。
買保險,我們求的不是發財致富,而是為了風險降臨后,能更從容的面對。
所以,與其仇視保險,不如試著與它做朋友。
不過,保險市場難免魚龍混雜,為了賣出產品,有的銷售人員不免會大放厥詞,夸大保障范圍、夸大產品收益;我們就算沒有火眼金睛的辨別能力,至少也應該找到一兩位專業人員為你出謀劃策。
碼了這么多字,挺不容易的,如果對大家有些許幫助,還望不吝賜贊!
想要買保險,你必須了解的兩類“大坑”!別再被割韭菜了(點擊即可查看)
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