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石油是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這一點是沒有夸張成分的。自從2月份以后,由于突發國際事件的影響,西方國家紛紛采取了對俄能源出口禁令以后,這條經濟的生命線就出現了巨大的震動。在國際原油價格普漲的情況下,俄原油卻在下跌。西方國家對俄原油的購買禁令使俄
石油是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這一點是沒有夸張成分的。自從2月份以后,由于突發國際事件的影響,西方國家紛紛采取了對俄能源出口禁令以后,這條經濟的生命線就出現了巨大的震動。在國際原油價格普漲的情況下,俄原油卻在下跌。
西方國家對俄原油的購買禁令使俄羅斯喪失了大客戶,但為什么我國的中石油卻也拒絕購買已經大幅度折價的俄羅斯原油呢?要知道我國并沒有加入到對俄羅斯的敵對行列中去,中石油的這一行為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深刻的原因了?
一、 俄羅斯原油跌價
石油作為一項擁有金融屬性的產品,長期以來都被市場視為資金避險之地。2020年以后,遇冷的國際油價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開始出現顯著回暖的趨勢,兩年的時間里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壓力持續緊張,隨著2月份國際事件的爆發,為了打擊俄羅斯,支持烏克蘭,西方國家建立起了對俄的經濟打擊統一陣線,歐洲站在了對抗的最前沿。
目前歐盟執委會已經提交了對俄的第6輪針對措施,歐盟給出的時間表是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這一消息出臺,讓已經下行的國際油價再度沖高。原因也很好理解,歐盟不從俄羅斯進口原油了,必然要從其它產油國進口,這必然會導致國際原油市場上的需求力量空前強烈。而石油的增產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由于缺少買家,俄羅斯4月份烏拉爾石油的平均價格已經比3月份下降了20.8%,每桶的價格僅為70.52美元/桶,與同期的美國布倫特原油價格相比,等于打了一個65折。
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而俄羅斯原油的價格卻持續低迷,這樣一個價格差是一個絕佳的撿漏機會。那么為什么我國沒有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大舉購進低價的俄原油呢?
二、 不買的原因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機會,并且還真的有國家已經這么干了,那就是印度。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4日,印度一共購買了1400萬桶俄羅斯原油,這是一個什么數量概念?舉一個數據來做對比,2021年全年,印度采購俄羅斯原油的數量不過才1200萬桶,今年4個月的時間,印度在俄羅斯就買了超過去年一年量的石油。
而根據香港電視和廣播公司香港電臺5月6日的報道中,中石油財務總監柴守平明確表示,中石油目前只根據現有的合同與俄羅斯開展業務,沒有計劃購買俄羅斯打折的石油。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議論,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撿漏機會,如果錯過了簡直太可惜了!其實中石油不購買俄打折原油,是有深層次的考量的。
作為一個公司來講,中石油每年都要通過進口途徑購進大量的海外進口石油,并且在進口來源地上進行了充分的分散。如果因為這次貪便宜進口了俄羅斯的打折原油,則很有可能被美方認為是在“資助”俄羅斯,從而被列入打擊的“名單”之中,曾經的華為就這樣被美方對待過,歷史的教訓不能不引以為戒。另外從國家層面來講,還有著更深的考量。
三、 國家考量
首先中美關系從2018年以后迎來了一個比較大的轉折,兩國從原本的合作共贏道路逐漸轉向了對抗的道路。美國是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世界上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受美國的影響,我們在這場博弈中要始終保持冷靜的思考和高超的外交技巧,不能給美國聯合盟友的借口。
另外我國的石油消費格局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石油消費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依賴進口。所以國家必須保證我們的石油進口不能依賴某一個國家和地區,要進行來源地的充分分散。否則今天歐盟國家的能源困境就會成為我們的明天。從這一角度出發考慮,我們也不能大規模進口俄羅斯的便宜原油。
總結
俄羅斯的原油大幅跌價,而中石油卻沒有趁這個機會大舉購買俄羅斯的原油,這其中既有對公司經營風險層面的考量,也有對國家宏觀戰略層面的考量。但無論怎么說,在未來我國都要充分保證自己的“石油生命線”,使之不被他國所限制。
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