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真我GT2Pro在1月4日發布,關鍵詞是2KLTPO直屏、驍龍8Gen1、150度5000W超廣角、二代顯微鏡、首發3699元。在小米、真我、iQOO都發布了驍龍8Gen1旗艦之后,再回看2天前的真我GT2Pro,會對它的價格和定位有更清楚
真我GT2 Pro在1月4日發布,關鍵詞是2K LTPO直屏、驍龍8 Gen 1、150度5000W超廣角、二代顯微鏡、首發3699元。
在小米、真我、iQOO都發布了驍龍8 Gen 1旗艦之后,再回看2天前的真我GT2 Pro,會對它的價格和定位有更清楚的認知。
規格
8+128版3899元,8+256版4199元,12+256版4499元,12+512版4999元,首發帶200優惠;
黑和藍(AG玻璃)、白和綠(生物基材料)四種配色
8.18mm厚,生物基版189g,玻璃版199g
6.7英寸2K直屏,第二代LTPO,120Hz,3216x1440,525pi,10240級調光,峰值亮度1400nit,出廠校色,1000Hz瞬時觸控采樣,Victus玻璃
驍龍8 Gen 1,5000mAh+65W快充
主攝5000W,IMX766,1/1.56英寸,1μm,OIS,F1.8
首發150度超廣角,5000W,JN1,1/2.76'',0.64μm,F2.4
40倍顯微鏡,200W,F3.3
前置3200W,F2.4;首發瑞聲SLA0815,宣稱安卓最強的X軸馬達,全方位NFC
環保包裝與外觀
真我GT2 Pro擁有真我史上最“奢華”的環保包裝,千分之三的塑料占?+大豆油墨,連包裹手機的保護膜也是PLA(聚乳酸)。
真我GT2 Pro?師·紙(白色)和?師·森(綠色)的后蓋都是?物基材料,和紙漿同源,對比傳統材料,宣稱最多降低63%的碳排放,生產過程碳排放減少35.5%。
為打消大家對環保材料的顧慮,真我表示其通過2.8萬次微跌落測試、-40度到75度測試、65度+95%濕度的21天測試。
真我的生物基材料,實際觀感類似粗磨砂的“普拉斯提克”,實際手感怎么說呢?包括邀請函上的片料,其回彈和敲擊聲都和“普拉斯提克”接近,但觸感更柔和,更溫潤(隔熱性能預警),也不沾指紋,是個有趣的材料,而且比玻璃版輕了10g。
“真皮-木皮-素皮-生物基材料”的環保之路,都面臨老化變色的時間考驗。真皮/木皮時代,大家會用“歲月痕跡、個人獨有標記”來安慰自己,但老化就是老化。手表用真皮是因為表帶是可更換的消耗品,但手機的后蓋不方便換……
真我GT2 Pro后蓋表面有水晶粉涂層,現在還不能確認耐久性,體驗10來天沒出現染色變色。環保的第一步總是要踏出去的,個人持鼓勵態度。在意耐久性和散熱的話,建議選YYDS的AG玻璃版。
iPhone 12 Pro Max、真我GT2 Pro、一加9 Pro、小米11 Ultra ↑
1.68mm的側邊框,讓人想起當年的魅族,上下邊框寬度接近,下邊框甚至比小米11 Ultra還窄一丟丟。
6.7英寸20.1:9的直屏,尺寸和OPPO Find X3系列、一加9 Pro一致。但因為是直屏,真我GT2 Pro是74.7mm,比一加9 Pro的73.6mm略寬。
左側是6.7英寸2788×1284(19.54:9)iPhone 12 Pro Max(寬度高達78.1mm,Surprise!)
右側是6.81英寸3200x1440(20:9)的小米11 Ultra(74.6mm寬)
全白機身,但卡槽墊圈還保留真我的品牌色,好家伙↑
電源鍵帶斜紋,按鍵虛位很小。圓潤的磨砂鋁合金中框,正反面和中框的交接處都沒有礙眼的墊圈,2.5D玻璃柔順地和中框相接,簡單整潔,公差控制和做工較好。
真我GT2 Pro 74.7mm的寬度,握感類似當年的三星Galaxy Note5,有點撐手,但不會咯手。生物基材料版189g,重量適中;
匯頂G7屏下指紋,位置大概在屏幕1/4高度處,不是短焦指紋,速度和識別率都表現較好,舒服!
宣稱安卓最強的X軸馬達,首發瑞聲SLA0815。震動緊致,極限震感確實比正常機型強,進入GT模式、來電、鬧鐘等少數場景,手機還能像以前轉子馬達那樣在桌面挪動,amazing。
屏幕:2K直屏,直接吹爆!
大家對旗艦2K直屏的記憶,還停留在2017年的華為Mate 10(麒麟970,5.9英寸2K RGBW的LCD)和Nokia 8(驍龍835+5.3英寸2K屏)、2016年底的魅族PRO 6 Plus(Exynos 8890,5.7英寸2K A屏)(7.1寸2K屏的黑鯊3 Pro不算)。
真我GT2 Pro這塊是近幾年來第一塊,也是唯一一塊2K直屏,我湯姆直接就吹爆。6.7英寸3216*1440,525ppi,20.1:9,標準Pentile排列,打折后也有429ppi,大猩猩Victus玻璃蓋板,開發者模式也有類DC調光開關。
真我GT2 Pro屏幕的尺寸、分辨率都和OPPO Find X3/X3 Pro、一加9 Pro一致。不過它更新到第二代LTPO,峰值亮度提高100nit(從一加10 Pro的預熱看,這塊可能是綠廠旗艦2022年的“祖傳屏幕”)。
全白手動最高471尼特,此時四角亮度477.7/483/477/481尼特,均勻度低于預期,但可圈可點。激發亮度,全白742尼特,局部1125尼特,表現和iQOO 8 Pro、vivo X70 Pro+、小米11 Ultra接近。
自然模式sRGB色準↑
真我GT2 Pro與一眾旗艦屏幕數據對比↑
真我GT2 Pro的顯示模式也和OPPO、一加統一了,都是生動(出廠默認)、自然、專業影院、專業鮮艷4種模式。
色準表現比OPPO Find X3 Pro和一加9 Pro稍弱,但也強于正常的2K屏。默認的生動模式色溫6924K,伽瑪2.2,平均灰階偏離3.9,覆蓋97.3%的P3,132.4%的sRGB色域;P3平均色偏2.3,sRGB平均色偏4.4,而最準的原色模式,平均色偏1.8。
除去moto和小米12,現有的5臺驍龍8 Gen 1機型中,真我GT2 Pro、小米12 Pro和iQOO 9 Pro都是二代LTPO屏幕。真我宣稱不同亮度、不同刷新率模式會有不同的靜止刷新率,且亮度越高,靜止刷新率越低。暫時只是在B站等部分App,靜止數秒會調成60Hz,觸摸瞬間會調回120Hz。害,LTPO是省電的好文明,希望第三方App早日適配好。
性能與系統:驍龍8 Gen 1+Android 12
CPU性能:
GPU:
閃存讀寫:“蛋Mark”RaptorMark里,連續讀寫、隨機讀寫分別是1867、1392、507、273MB/s。
真我GT2 Pro性能規格是驍龍8 Gen 1+LPDDR5+UFS 3.1。峰值性能就是正常的驍龍8 Gen 1,CPU對比驍龍888/888+并沒有明顯進步,GPU可以和A15“五五開”,高壓力場景小輸,低壓力場景更強。閃存讀寫雖然還是贏不了天璣和麒麟旗艦,但持續寫入終于突破驍龍以前的800MB/s限制,沖上1200/1300MB/s。我們手上這臺在ANDSPEC、GPUGFLOPS里的功耗讀數都不正常,跳過該測試。
真我GT2 Pro宣稱有可能是旗艦最大的VC均熱板(4129mm2,而小米12 Pro是2900mm2),原神竟然能跑7.3W(平均59幀),散熱真的是強。
100nit亮度,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壓力測試穩定性62.4%,非Extreme壓力測試穩定性62.1%(從第一次,還是從第六次測試開始下降的分別),此時正面最高溫47.5度,背面最高46度。
但和散熱性能形成對比的,是真我保守的調度(雖然續航因此受益),希望后期OTA能放開一點:
日常只有部分App啟動時,超大核會瞬時摸到2.995GHz的最高頻,2.8GHz檔位也不會維持很久,日常一般2.4GHz跑;
只有在白名單的GeekBench、GFXBench、安兔兔(100W左右)等最著名跑分App會火力全開,甚至舊版的GeekBench 5.1里也是放水的;
即便在GT模式,RAR、ANDSPEC、炮神GPUGFLOPS等小眾測試,CPU超大核峰值都是2.4-2.5GHz,導致CPU分數明顯低于正常值。
系統基于Android 12,首發realme UI 3.0,系統內部也有ColorOS的標注,流暢度和動畫無需多言,工程機偶有小bug,部分中老期的app會因Android 12閃退,絕大部分日常App的新版本都正常。
拍照
我GT2 Pro主攝是老朋友IMX766,首發的150度超廣角鏡頭,再配上業界“唯二”的顯微鏡副攝。還是沒長焦,但比戰術副攝有意思。
這顆超廣角的JN1,只有1/2.76英寸,平時4in1使用,等效1.28μm,規格略高于滿大街的1.12μm超廣角,弱于三星旗艦的S5K2L3/IMX563(1.4μm),更加沒法和等效1.6μm的IMX586(小米11 Ultra)/IMX598(vivo X70 Pro+/iQOO 8 Pro)比。雖然三星當初的預設用途是前置攝像頭,但畢竟有5000萬像素的頭銜,它注定會在超廣角領域大紫大紅。
為看看即將在2022年大行其道的JN1實力幾何,我們找來“IMX586+128度超大視野”超廣角的小米11 Ultra、有IMX766超廣角的一加9 Pro,簡單對比一下它們的相機。因為是越級對打,大家合理分析成像與價格因素。
真我GT2 Pro具體相機規格:
前置3200W,F2.4
主攝5000W,IMX766,1/1.56英寸,1μm,OIS,F1.8
首發150度超廣角,5000W,JN1,1/2.76'',0.64μm,F2.4
40倍顯微鏡,200W,F3.3。物距提升到4.7mm,宣稱有4倍景深,對焦更容易,有膚質檢測功能(要等OTA)
“唯二”的顯微鏡副攝
真我GT2 Pro顯微鏡,默認20倍放大↑
40倍放大↑
喜聞樂見的6.81英寸2K屏顯微圖↑
局部旋轉放大↑
高像素模式對比
真我GT2 Pro高像素模式對比1
真我GT2 Pro高像素模式對比1,中央右側放大
真我GT2 Pro高像素模式對比2
真我GT2 Pro高像素模式對比2,中央放大
先看看50M(高像素)模式。是熟悉的插值,暫時無法調用原生5000W模式。真我GT2 Pro主副攝的高像素模式,成像速度/效果都和自動模式接近,不用惦掛。
“2倍變焦”對比
"2倍變焦",場景1
"2倍變焦",場景1,中央放大
"2倍變焦",場景2,中央放大
"2倍變焦",場景3,中央放大
3臺機器的“2倍變焦”都是主攝高像素裁切。即便是白天光線充足場景,畫面細節和暗部噪點也嚴格遵循“越大越強”的規律,小米11 Ultra的GN2(1.4μm)>一加9 Pro的IMX789(1.12 μm)>真我GT2 Pro的IMX766(1μm)。
超廣角模式對比
真我GT2 Pro超廣角是默認裁切成0.6倍使用,150度超廣角模式收在二級菜單里,其還有特殊的魚眼模式。
3個模式的視野依次遞減↑
超廣角3個模式,中央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左側邊緣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中央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中央放大,中央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2,左側邊緣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3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3,中央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3,左側邊緣放大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4
超廣角3個模式,場景5,中央放大
超廣角默認與150度模式對比(注意視野與畸變校正)
超廣角默認與150度模式對比,中央放大
超廣角默認與150度模式對比2(注意視野與畸變校正)
超廣角默認與150度模式對比2,左下角放大
主攝對比
主攝對比1
主攝對比1,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2
主攝對比2,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3
主攝對比4
主攝對比5
主攝對比5,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6
主攝對比6,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7
主攝對比7,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8
主攝對比8,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9
主攝對比9,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10
主攝對比10,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11
主攝對比12
主攝對比12,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
從左到右,視野逐漸變小↑
真我GT2 Pro的150度超廣角模式,視野確實比業界第二大的小米128度超廣角還大一圈,更是遠遠拋離正常的0.6倍超廣角。
但真我GT2 Pro默認也只有0.6倍,經過畸變校正和裁切后,實際視野甚至比一加9 Pro的超廣角還小一些。
超廣角對比1
超廣角對比1,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2
超廣角對比2,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3,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4
超廣角對比5
超廣角對比5,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6
超廣角對比6,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8
超廣角對比8,中央放大
拍照小結
真我GT2 Pro超廣角默認是0.6倍輸出,150度超廣角模式才是未經“畸變校正”和裁切的成片。而魚眼模式雖然對中心畫質影響不大,但連畫面中央都有算法扭曲,視野和邊緣畫質損失嚴重,當趣味功能玩就好了。
真我GT2 Pro超廣角的默認模式會對邊緣進行拉伸處理,畸變校正算法造成的拉伸損失,比起鏡頭自身的邊緣劣化還大,負優化了屬于是。實際上真我GT2 Pro的150度模式,邊緣劣化和物體畸變控制比默認模式更好(當然,畫面就不可能橫平豎直了),但無奈只有默認的0.6倍模式才有更好的算法處理(雖然會偏色)……希望后期OTA能提一下150度模式的權重。
越級對打,真我GT2 Pro主攝雖敗猶榮,沒被拉開差距。因為多幀合成速度遠快于一加,真我GT2 Pro整體拍照體驗比一加9 Pro還好。比起兄弟廠一加,真我GT2 Pro的成像風格反倒和小米更像,測光、白平衡、對比度設定、噪點控制都更正常、更柔和。辨析力介乎于一加9 Pro和小米11 Ultra之間,測光和白平衡都沒有大差錯,主要是高光壓制偏弱,弱光對比度偏低。
超廣角這邊,我們曾經以為小米的IMX586超廣角辨析力弱是因為視野太大,但真我GT2 Pro告訴我們,就算是150度的鏡頭,極限辨析力也可以不慫。感謝涂抹更輕的算法,真我GT2 Pro在日光和燈光環境的辨析力(全靠同行的負優化襯托),比小米11 Ultra和一加9 Pro都強,樣張觀感也跟討喜。但弱光場景中,單位像素的劣勢會在辨析力、動態范圍、暗部細節等多個部分顯現出來。考慮到超廣角一般是風景鏡頭,使用場景一般光線較好,真我這波取舍不虧。
續航&充電&發熱
雖然第二代LTPO的力量沒有完全發揮,但5000mAh電池和保守的調度,讓真我GT2 Pro成為現在續航最好的2K屏旗艦。
5000mAh電池+65W快充,峰值55.4W。
1%到100%充電34分鐘,38分鐘斷充。比電池和快充規格接近的小米11 Ultra更快一些,在65W級快充的上游。用普通的PD快充頭,可以維持17W左右。
室溫23.1度,20分鐘的《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正面最高溫40.3度,背面39.5度。刷新我們發熱測試最佳成績的,竟然是驍龍8 Gen 1機型,真是活久見……
雖然驍龍8 Gen 1的CPU和GPU峰值再創新高,但GPU性能暴漲之后,《和平精英》對它來說確實壓力太低了,加上真我保守的調度和機身豪華的散熱,手機全程只是溫熱。
總結:全靠同行襯托
小米12系列、真我GT2系列、iQOO 9系列參數對比↑
真我GT2 Pro是真我沖擊高端手機的嘗試,但3699元的首發價“剛好”和小米12相同,依然被4699元起的小米12 Pro、4999元起的iQOO 9 Pro對比成性價比產品。
正如開頭說的,真我GT2 Pro的關鍵詞是“2K LTPO直屏(獨一無二)、150度5000W超廣角、二代顯微鏡”,遺憾是沒有長焦和無線充。看得出真我是真的在關心機圈,特意把“家里”的短焦指紋和曲屏都避開了。雖然綠色系沒長焦的故事還在延續,但5000W JN1 150度超廣角表現還彳亍,顯微鏡挺好玩。有頂級直屏、優秀的散熱、沒掉隊的拍照、不錯的續航,整機較為水桶,甚至是幾臺大屏旗艦里最輕的。
這一代的國產旗艦,一邊是三星顯示的頂級屏幕,一邊是三星半導體的工藝,矛盾對立。除了都成了馴龍高手之外,國產廠商還在盡最大的努力讓手機變得好玩。即便個人還是很期待發哥版的新旗艦,但此處必須向國產廠商們Salute。
李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