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小盧是湖南衡陽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臨近期末考試,他每天挑燈復習到深夜,晚上連續做完8套復習試卷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小盧的爸媽發現原本健康的小盧莫名其妙出現了胡言亂語等怪異表現。在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確診孩子患的是自身免疫性腦炎,而
01
小盧是湖南衡陽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臨近期末考試,他每天挑燈復習到深夜,晚上連續做完8套復習試卷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小盧的爸媽發現原本健康的小盧莫名其妙出現了胡言亂語等怪異表現。在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確診孩子患的是自身免疫性腦炎,而且是比較嚴重的抗NMDA受體腦炎。
記得前不久看到一篇新聞:
一名六年級學生眼球疼痛,眼睛沒有光感,醫院診斷為急性視神經網膜炎。學生家長介紹,女孩因為做作業慢,長期熬夜寫作業一天只睡6個小時。
記得寶姐姐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通常作業都是一篇小字和幾道算術題,大概二十分鐘左右就能寫完,那時候的孩子跳皮筋、丟沙包、踢毽子、玩泥巴、逮螞蚱……童年無比歡樂。但是現在的孩子課外時間都在寫作業、上各種補習班,哪怕有點時間,孩子好像也不怎么會玩,大部分休息時間也是和電子產品為伴。
02
上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說自從有了孩子,自己就缺乏鍛煉,現在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總是感冒。我就說,你晚上吃完飯可以帶著你女兒出去散散步啊,多走動走動對孩子身體也好。誰知朋友說:“哪有時間啊,每天吃完飯再給孩子輔導輔導作業就差不多九十點鐘了,然后就收拾孩子睡覺,第二天還要早起”。朋友的孩子也只是在上小學四年級,想不到現在小學生確實沒有玩的時間。
侄子上一年級,去年寒假,看到侄子的寒假作業,我也是大吃一驚,小小年紀,寒假作業卻列了整整一張紙:語數英各有一本寒假作業,同時語文還有背誦并默寫課外古詩、閱讀課外書籍、抄寫課本生字、寫小作文、每天讀書練字等一共六項;數學每天十道計算;英語每天讀寫;還有辦春節手抄報等三項實踐作業。當時嫂子說讓我給侄子輔導,我看到這密密麻麻的作業著實嚇一大跳,不過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不過過個春節,真的需要布置這么多作業,一刻也不能放松嗎?
我以前是直到高三才組織每月一次的大考并排名,后來我聽妹妹說他們高一就開始了每月月考并且劃一本二本三本各批次的分數線,再后來我聽說弟弟上初中就開始月考并進行全縣排名,再后來侄子上一年級都要月考并進行排名。有一次侄子語文考98分數學96分,都排到了階段100名,還被我哥和我嫂訓了一頓,我想問98分、96分真的比兩科100分相差了99個等級嗎?孩子真想說:我太難了!
教育發展的速度真是讓我目瞪口呆!
現在時常聽到家長抱怨,現在孩子上個小學,家長比孩子還累,不僅每天要監督孩子寫作業,還有各種跳繩、拍球、讀課外書、去養老院、去博物館等各種任務,五花八門。不僅如此,還有各種學校組織的活動,家長會、跳蚤市場、運動會、閱讀會等各種活動,幾乎每月一次。家長都不禁感嘆:孩子上個小學,我太難了!
其實難的何止是家長,老師更難,每舉辦一次活動,老師都要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陸續做準備,還時常要給孩子排練節目。每天早晨要把檢查作業的情況匯報到家長群,每天夜晚要把家長群里孩子讀英語的視頻一一看一遍并作出評價……老師也不禁說,當個小學老師,我太難了。
03
日前,浙江發布《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解決校外負擔過重問題,自1月10日起施行。《方案》提出,各校不得利用節假日組織集中補習;不得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不得出現偏題怪題;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成績排名等。
近些年,中小學減負的聲音不絕于耳,但是仿佛負擔越減越重。
我們一方面抱怨孩子負擔重,卻又忍不住給孩子報一個又一個補習班;我們一方面認為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同時又不能忍受孩子平庸;我們一方面反對唯分數論,但又總強調孩子考100分。
04
小學生都是6歲到12歲的孩子,還處于身體生長的階段,可以說,這時候身體的健康成長是最重要的。曾經一個大學老師的話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他說:“人最初的自信就來源于身體”。我仔細想想,這句話說的太對了,一個人身體強壯,精力旺盛,做什么事情他都覺得自己有能力、有精力,自然是有自信心的,這種自信也會延伸到其他方面;如果身體差,做這事沒有精力,做那事身體吃不消,久而久之,自然心態悲觀。像林黛玉性格抑郁敏感,除了寄人籬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自幼體弱,常年以藥養病,想做而不可做,想得而不可得,所以憂思過重。
所以拼命學習,甚至導致生病和對身體造成傷害是得不償失的。
小學階段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他們思維發散、好奇發問、喜歡探索、熱愛自然、敬畏生命,這些都是最難得的品質,如果過于重視學習成績,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上,會失去很多更為寶貴的東西。
很多時候,或許不是孩子本身的壓力大,而是現在成人把自己的焦慮映射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不僅要自己的成長,還要兼顧父母的缺憾和期望。孩子,能壓力不大嗎?
結語:小學生一晚連刷8套卷一天只睡六小時,你們覺得小學壓力真需要這么大嗎?
張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