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幾個月,由于安全事故引起的重大人員傷亡,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特別是湖北十堰天然氣爆炸,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更是讓全國轟動。隨后,國內很多城市開始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天然氣是社會發展的一種產物,也是一種低污染的燃料,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人
近幾個月,由于安全事故引起的重大人員傷亡,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特別是湖北十堰天然氣爆炸,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更是讓全國轟動。隨后,國內很多城市開始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
天然氣是社會發展的一種產物,也是一種低污染的燃料,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人們方便,正因為方便,所以有著大量的隱患,一旦不注意就會造成重大事故。當然,天然氣這樣的燃料出現后,給城市帶來了更多的清潔,原來的木材和煤炭逐漸被取代。
既然這些燃料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接下來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天然氣、煤氣和液化石油氣分別是什么呢?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而人們長期以來通用的“天然氣”的定義,是從能量角度出發的狹義定義,是指天然蘊藏于地層中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質學中,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其組成以烴類為主,并含有非烴氣體。
煤氣是以煤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根據加工方法、煤氣性質和用途分為:煤氣化得到的是水煤氣、半水煤氣、空氣煤氣(或稱發生爐煤氣)。這些煤氣的發熱值較低,故又統稱為低熱值煤氣;煤干餾法中焦化得到的氣體稱為焦爐煤氣。屬于中熱值煤氣,可供城市作民用燃料。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氫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氣是由多種可燃成分組成的一種氣體燃料。煤氣的種類繁多,成分也很復雜,一般可分為天然煤氣和人工煤氣兩大類。
液化石油氣是在煉油廠內,由天然氣或者石油進行加壓降溫液化所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液體。它極易自燃,當其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了一定的濃度范圍后,它遇到明火就能爆炸。經由煉油廠所得到的液化石油氣主要組成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中的一種或者兩種,而且其還摻雜著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的硫化物雜質。液化石油氣主要是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其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的烷烴等。當然,液化石油氣的成分組成也是有標準的,并不是該成分組成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液化石油氣,只有氣體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過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稱為液化石油氣。
危險特點
無論是天然氣、煤氣還是液化石油氣來說,第一個特點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易燃易爆性易爆性。
一般當發生安全事故的時候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而且在燃燒之前會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的熱值比較高,但是單單從熱值來進行比較液化石油氣要比普通的煤氣的熱值要高出好幾倍,所以當液化石油氣出現安全事故時就會出現爆炸的情況。在爆炸之后就會出現燃燒現象,液化石油氣的燃燒也與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壞性很大。
天然氣在空氣中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后會使人窒息。天然氣不像一氧化碳那樣具有毒性,它本質上是對人體無害的。不過如果天然氣處于高濃度的狀態,并使空氣中的氧氣不足以維持生命的話,還是會致人死亡的,畢竟天然氣不能用于人類呼吸。作為燃料,天然氣也會因發生爆炸而造成傷亡。
家庭中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氣、管道煤氣、天然氣中毒,前者多見于冬天用煤爐取暖,門窗緊閉,排煙不良時,后者常見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氣管道漏泄等。
因此,一旦泄露都存在爆炸的風險,即使沒有明火狀態,一旦泄露一個開關門的動作、一部手機的撥打接聽都有可能引爆它們,且其爆炸威力不容小覷。
一罐氣等于3000個手榴彈
煤氣罐(液化石油氣鋼瓶)是一種儲藏氣體的鋼瓶,鋼瓶壁厚2.5毫米左右,內部壓力為0.5~1.2兆帕斯卡,安全使用期限為15年,每四年需要定期檢查一次。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一些城市家庭開始告別煤球爐使用煤氣罐。煤氣罐當時是新鮮玩意兒,許多人家不敢把它和灶擺在一起。又因為價格較貴,一般把它放在屋里,在墻上打個眼兒穿出去,炒菜做飯都在外面。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大量城市居民開始使用煤氣罐,換煤氣罐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后來還發展成一種服務業。
居民常用的是15公斤“煤氣罐”,一個罐可以裝15公斤(30斤)氣,按照液化石油氣的密度為2.35kg/立方米計算,一瓶液化石油氣罐可儲存15kg/2.35kg/立方米=6.4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氣。在常溫常壓下1公斤液化氣產生的熱值為46100千焦,而1公斤TNT炸藥爆炸所產生的熱量約為4200千焦,因此1公升液化氣相當于10公斤左右的TNT炸藥,折合約150公斤TNT炸藥的威力。
而1公斤TNT炸藥的威力有多大呢?我們來對比一下戰爭年代常用的木柄手榴彈,其殺傷半徑約為10米(但實際上手榴彈的破片離炸點80米以外仍有殺傷威力,甚至更遠),內部TNT重量約為50克,而150公斤TNT相當于3000個手榴彈火藥裝配量之和,其威力可想而知,因此說“一罐氣等于3000個手榴彈”是有科學依據的。
液化氣罐的其它隱患
液化氣市場則被其他民營、個體企業所把持,且往往是有貯氣罐便可罐氣,對貯氣罐的質量及其安全性能卻很少問津。長此以往,大量的劣質、報廢貯氣罐流向市場,便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在貯氣罐用戶中,大多為一些位于城區的小型餐館飯店及相當一部分火鍋店。這些用戶由于資金方面的問題,對于檢測很少顧及,安全隱患尤為嚴重。
液化氣罐爆炸除了罐體產生爆炸外,還可能造成二次傷害,罐體內的液體汽化到空氣中,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一旦遇到明火,將會再度引起這個氣體空間的爆炸,威力更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個液化氣罐能夠讓8人喪生5人死亡,同時周圍的建筑物遭到重創的原因。
然而,我們在使用天然氣或者罐裝燃氣時,是應該先關閥還是先熄火呢?
經過了十堰燃氣爆炸事件后,很多人在網上討論,使用液化氣罐或者是天然氣的時候,到底是先熄火還是先關閥?網上也有相關的視頻教材,給大家演示的是先滅火再關閥,這樣很多人信以為真,不過后來被專業的消防員糾正了,遇到險情的時候,一定是用濕毛巾先關閉閥門再滅火,直接推翻了網上某網紅的演示操作,并強調說無論是氣罐還是管道都應該先關閥再滅火,實在不行就趕緊跑到室外打電話求助。
液化氣罐的安全事故
1997年10月7日,廣州市一日之內發生了3起民居煤氣爆炸事故,令不少市民對煤氣不免有些心驚膽顫。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1997年1至9月,廣州市共發生民居煤氣火災事故14 宗,其中,多數是緣于家庭罐裝液化氣在使用中發生事故。
1997年8月30日中午,一輛載有63 瓶煤氣的小貨車經過廣州市海珠區瑞寶村北街時,車上的煤氣瓶突然爆炸起火,致使兩邊的兩幢樓房著火,在受災樓上居住的70歲的湯阿婆逃生時不慎從4 樓墜落地上,經搶救無效死亡。
因此,我們一定要在一次次災難中深刻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規范操作,讓“人禍”不再發生。
丁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