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唐以降,貓因其頑皮可愛的形象、好奇機敏的性格、捉雀捕鼠玩弄蟲蟻等的習性,成為畫家筆下描繪的對象。貓同“髦”,寓意長壽,常與蝴蝶、雀、猴、牡丹共畫。其中因貓與蝶諧音“耄耋”,寓意長壽,故貓蝶圖成為大眾熱衷的繪畫題材。此外,貓蝶與牡丹、菊花等共
唐以降,貓因其頑皮可愛的形象、好奇機敏的性格、捉雀捕鼠玩弄蟲蟻等的習性,成為畫家筆下描繪的對象。貓同“髦”,寓意長壽,常與蝴蝶、雀、猴、牡丹共畫。其中因貓與蝶諧音“耄耋”,寓意長壽,故貓蝶圖成為大眾熱衷的繪畫題材。此外,貓蝶與牡丹、菊花等共畫有“富貴耄耋”之意,與壽石、菊花結(jié)合則有“壽居耄耋”之意,以寄托人們的美好祝愿。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雖無實物傳世,但據(jù)史料記載,貓在唐代已經(jīng)入畫。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唐末畫家刁光胤工龍水、竹石、花鳥、貓兔(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第34頁)。宋孝宗著有《題刁光胤畫冊·蜂蝶戲貓》一詩:“白澤形容玉兔毛,紛紛鼠輩命難逃。后村詩與涪翁詠,未及崔公一議高?!?/p>
五代 周文矩《仕女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至五代,貓與蝶多作為畫面的點綴出現(xiàn)。如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仕女圖軸》,被定為五代周文矩的作品,畫中的貓屬于獅貓中極為名貴的“印星貓”,依偎在仕女腳下,與花叢中飛舞的蝴蝶并無呼應。
宋代,貓蝶題材作品增多。據(jù)統(tǒng)計,在宋徽宗《宣和畫譜》收錄的作品中,題目中帶“貓”字的有136件,但貓蝶共畫的作品僅有1件,即卷十七的《戲蝶貓圖》。此時的貓蝶作品多為單純寫生、隨機組合而成。
宋代的貓被以“捕鼠之貓”和“不捕之貓”兩種方式繪入畫卷(吳自牧《夢粱錄》載:“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而貓蝶作品中的貓多為品種名貴的“不捕之貓”。
比如,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徽宗真跡耄耋圖》中五只小貓在草地上玩耍嬉戲,形象生動,格外惹人憐愛。但畫中除抬頭仰望空中飛舞蝴蝶的貓外,還有將蝴蝶撲倒在地的貓,這顯然是對貓習性的真實描繪,其寓意與“耄耋”不符,畫中款識也并未出現(xiàn)“耄耋”二字,故推斷此畫應為后人命名。從(傳)北宋毛益《蜀葵游貓圖》,南宋李迪《秋葵山石圖》、(傳)南宋魯宗貴《戲貓圖》等作品來看,雖貓、蝶為繪畫的主體,但二者無直接呼應。且文獻中也尚未發(fā)現(xiàn)宋代有以“耄耋圖”命名的貓蝶題材作品。
元代未發(fā)現(xiàn)貓蝶題材作品存世,也未發(fā)現(xiàn)貓畫作品,僅在明代嚴崇的抄家清單《天水冰山錄》中找到元代《貓蝶尋春》,因沒有實物存世,難以佐證。
明代是花鳥畫的繁榮時期,真正意義上的貓蝶圖也在此時形成,畫中貓、蝶間的呼應更加明確,取其諧音“耄耋”,寓意長壽,而且其藝術(shù)形式和風格也反映了文人雅士的清玩意趣。
明代皇室對貓的喜愛,推動了貓蝶圖的進一步發(fā)展。明宣宗與明世宗尤為愛貓,明宣宗有《花下貍奴圖》《壺中富貴圖》等多幅貓畫作品存世,明世宗還為貓在宮中創(chuàng)立了管理機構(gòu)貓兒房(明太監(jiān)在劉若愚在《酌中志·內(nèi)府衙門職掌》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圣心所鐘愛者,亦加升管事職銜。牡者曰某小廝,騸者曰某老爹,牝者曰某丫頭。候有名封,則曰某管事,或直曰貓管事,亦隨中官數(shù)內(nèi)關(guān)賞”),貓死后為貓建墓,用黃金棺材收殮?!睹鞔鷮m闈史》第三十八回載:“扇上畫著一幅貓蝶圖,圖上那只貍奴昂首伺著蝴蝶,姿態(tài)活潑有神,就是顏色也渲染得非常適當。”
明代花鳥畫風格多樣,院體花鳥畫和文人花鳥畫共同發(fā)展。此時的貓蝶圖也與花鳥畫的變化相契合。明代早期宮廷花鳥畫突破了宋元以來的“院體”程式,形成多種風格樣式(高公瑞《明清國畫中的貓畫研究》,杭州師范大學,2013年5月)。
宣德年間宮廷畫家商喜《貓戲圖》構(gòu)圖得宜,色彩鮮明,筆法工致細膩,絲毛畢現(xiàn)。兩只貓湊在一起,試探著去撥弄螞蟻扛出來的蝴蝶、蟋蟀、蚌妖。貓的形象生動逼真,專注的神情讓人忍俊不禁。畫中黑貓為“銜蟬奴”,黃貓為“踏雪尋梅”,以此兩種珍貴貓入畫也彰顯了明代宮廷的富貴之氣,反映明代宮廷的閑適與富庶。
明代寓意吉祥的貓蝶圖明顯增多。陶成《貍奴芳草》繪24只不同大小、花色的長毛波斯貓在草地上嬉戲玩耍的景象。畫卷中段三只黃色虎紋貓頭前尾后的空中,還飛舞著幾只蝴蝶,寓意吉祥。當然,也并非所有的貓蝶圖都寓意吉祥。
孫克弘的一幅《耄耋圖》上面有錢允治題詩:“鼠輩縱橫都不管,卻來閑與蝶相爭?!庇纱丝芍@幅貓蝶圖不是吉祥寓意,而是帶有一種諷刺意味。
清代,以祝壽為寓意的貓蝶圖更為常見。清黃漢在《貓苑》中載“又有貓蝶圖,蓋取耄耋之意,用以祝嘏耳”。貓蝶圖逐漸成為傳統(tǒng)花鳥畫中一種固定圖式,其表現(xiàn)形式也更加多樣,是畫家表達自我心境的一個途徑。
比如朱耷所作《貓蝶圖》常用隱喻的手法,以貓喻己,表達在清廷統(tǒng)治下自己對時局的漠視,向往遠離世俗的隱逸生活。其畫中的蝴蝶通常飛得格外低,而貓對唾手可得的蝴蝶并不感興趣,僅遠遠注視著蝴蝶,豪無動意。
清代晚期,海上畫派興起。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海派畫家多描繪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貓蝶圖也常見于海派畫家的筆下。任薰《貓蝶圖》扇面構(gòu)圖飽滿,設(shè)色淡雅,線條遒勁而概括,貓兒緊盯頭上方的蝴蝶,神情及形態(tài)刻畫入微。這種“貓觀蝶”的組合形式在此時的貓蝶圖中極為常見。
清晚期宮廷畫家沈銓、沈振麟等也繪有貓蝶圖。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他們的貓蝶圖往往以寫實的手法表現(xiàn),設(shè)色雅麗,具有立體感。沈振麟的《耄耋同春》格外凸顯西方對我國花鳥畫的影響?!峨q笸骸贩譃樯稀⑾聝蓛?,上冊“髦”部12幅,下部“耋”部4幅。于墨箋上以金粉等礦物色料描繪戲耍的貓、飛舞的蝶與不同的應時花卉。作品設(shè)色艷麗,筆法工整,畫面極為寫實,立體感強,寓意長壽。
貓蝶圖萌芽于唐宋,成于明代,在清代發(fā)展至頂峰,逐漸成為的一個寓意長壽的固定圖式??v觀貓蝶圖的形成與發(fā)展,貓、蝶從點綴畫面的元素到畫面的主要組成部分,從隨機組合到成為固定圖式,從單純的寫生到吉祥寓意的延展,無不折射了時代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審美風尚的變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陳陽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