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到血管保養,很多人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會關心的事。近年來頻頻曝出的白領猝死事件,正是心腦血管疾病日益年輕化的征兆。心肌梗死、腦出血、腦血栓……對于中青年人來說,這些疾病越來越不陌生了。2016年10月5日晚,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死去
提到血管保養,很多人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會關心的事。
近年來頻頻曝出的白領猝死事件,正是心腦血管疾病日益年輕化的征兆。心肌梗死、腦出血、腦血栓……對于中青年人來說,這些疾病越來越不陌生了。
2016年10月5日晚,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4歲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曾發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人數為2.9億,估計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9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對于急性腦梗、心?;颊叨?,放支架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它能降低致殘、死亡率,然而絕大多數人卻對支架了解甚少。
支架到底有什么作用?一些“天價”支架百姓為何用不起?《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為你一一解讀。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學科主任 繆中榮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 許頂立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 蔡天智
什么是支架?
支架是個細長的金屬籠子,放在血管里把即將堵死的血管撐開,如下圖:
支架非常細小,直徑2~4毫米,長幾厘米,空心、圓柱、網狀金屬管。
目前的支架有不銹鋼、鎳鈦合金、鈷鉻合金、可溶性金屬鎂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等多種產品;根據安放部位可分為冠脈支架、腦血管支架、腎動脈支架、大動脈支架等。
支架的作用
它可以快速把狹窄閉塞的血管打開,使得血流恢復,讓受影響的器官繼續正常工作。
什么人適合放支架?
血管狹窄多少就要裝支架,50%、70%還是90%?事實上,需不需要放支架、放幾個支架,不是單靠一個狹窄程度就能判斷的,還要弄清是什么血管,并結合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
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許頂立說,目前,任何血管出現狹窄、病變等,且血管直徑大于2毫米以上,都可以進行支架手術。隨著可降解藥物支架的發展,今后,直徑小于2毫米的血管也可進行支架手術。
為什么支架這么貴
“ 對一個農民來說,放一個支架就要花這么多錢,要再多放兩個怎么負擔得起?”
近日,湖南一名讀者致電《生命時報》,稱其親戚因突發腦梗,住進當地一家醫院。因病情嚴重,醫生建議病人接受左側頸動脈支架手術。因為醫生告知這種手術用支架沒有國產的,只能用進口的,所以要求病人手術前先交8萬元。
讀者在電話里抱怨說:“我們國家現在這么強大,怎么會連個支架都生產不出來,非要依靠進口呢?”
國內外支架有身價差
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學科主任繆中榮說,目前腦梗的治療有溶栓等多種技術,但對于急性腦梗患者而言,支架手術是更快的救命手段,能降低致殘、死亡率。
這種手術就是在病變血管段置入內支架,快速撐開狹窄閉塞血管,減少血管彈性回縮及再塑形,維持血流通暢。部分支架還具有預防再狹窄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晚期,心臟介入支架手術開始進入我國??娭袠s說:“當時,支架全部是進口產品,單價是2~3萬元。”
1999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心臟支架成功上市,價格降至1萬元左右,一舉打破進口壟斷。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蔡天智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國產支架均價在8000元左右,進口支架普遍貴30%以上,最貴的治療性藥物支架或放射性支架可達2~3萬元。
然而,臨床上使用的腦血管支架中,國內產品依然很少。其中,頸動脈支架主要依靠進口,顱內動脈支架僅有一個國產品牌。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口血管支架總額為47287.88萬美元。在冠脈支架領域,進口支架市場占比在34%左右。
蔡天智說,國產支架的使用比例在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已達60%,尤其是在心臟介入治療中,80%左右的心臟支架都是國產的。但是,導管、導絲等配套醫療器械市場仍被國外品牌壟斷。
進口產品長期壟斷 流通環節層層加價
許頂立教授指出,之所以支架手術費用這么高,是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支架的價錢,還包括球囊、導絲等一次性配置設備,以及相應的手術費。如果只放一個支架,其支架材料的費用約占整個手術費用的40%左右。
由于種種原因,支架本身的費用就不低。
第一,國內支架創新能力低,使得進口價格受制于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霍勇曾公開指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器械產品偏少,大部分都只是在復制國外的技術。盡管有一些局部或細節性的改進,但還沒有一個整體上原創的產品??娭袠s則指出,受審批流程影響,創新產品出來后,卻不能形成生產規模,盡快走向臨床。
第二,流通環節多,致使層層加價。清華大學研究指出,美國的醫療用品市場是直銷模式,基本是從廠家到醫院直接流通,而我國是代理模式,整體供應鏈層級較多,每個環節都需要獲取自己的利潤,結果必然就是產品到終端之后的價格很高。中國價格協會的一項分析指出,支架等高端醫療器械價格昂貴,中間環節尤其多。從出廠或進口到醫院銷售給患者,平均加價2至3倍,其中支架是2.28倍。
第三,支架研發盈利少,企業積極性不高。繆中榮說,一方面是技術限制,由于腦血管疾病發病復雜、風險大,小醫院沒能力去做支架手術,限制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企業不愿生產。我國腦血管介入治療每年僅有3萬~5萬例,研發支架盈利空間較小,企業缺乏研發積極性,導致市場供給不足。
加上國家對醫保的投入不夠,進口支架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讓支架成為大部分人的負擔。
現有國產支架并不差
對于血管支架國產化不足的問題,蔡天智提出三大原因。
第一,國外支架的研發先于我國,品牌效應樹立后,搶占更多競爭優勢。
第二,在各大醫院的招投標過程中,政府給予進口醫療器械公司一定的超國民待遇,讓差價進一步拉大。
第三,部分國內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夠,就以低價競爭為手段,而國外企業更注重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那么,國產心臟支架為何走在了前面?
許頂立指出,最開始的支架就是從心臟支架發展來的,整個技術發展成熟。 但腦血管疾病較為復雜,尤其是在輸送支架的過程中,脫落的血栓很容易對腦部其他功能區產生副作用。因此,腦血管支架在全球仍是尖端技術。
蔡天智說,由于研發投入的資金多、時間久,進口支架暫時處于領先地位,但這不意味著國產支架會永遠落后,“相信國產支架也能走出國門”。
許頂立表示,國外的技術創新走在我們前面,尤其是第三代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隨著中國工業技術的發展,相信國內支架替代進口支架指日可待。
繆中榮說,國產與進口支架其實只有細微差別。針對公眾普遍存在的誤解,他解釋說:
其一,支架沒有壽命限制,能終身維護血管。血管再次狹窄的發生率與生活習慣、個體差異等因素相關,與支架是否進口關系不大。
其二,通過引用國外技術,并不斷自主創新,國產支架、導管擁有與進口產品同樣好的性能與質量。
蔡天智建議,第一,減少進口依賴,政府可通過資金投入與政策扶助,鼓勵國產企業研發與生產;第二,增加研發資金,企業將研發投入資金提高到10%~12%,達不到這個比例的可申請國家項目;第三,建立品牌體系,在不同國家設立不同品牌,持續宣傳推廣,逐漸得到國際認可;第四,注重支架材料與做工。
繆中榮提醒,心腦血管病該怎么治,需根據不同病人的血管、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就算做了支架手術,此后也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按時服藥。▲(生命時報記者 譚卓曌)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陳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