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麻將的記憶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去鄰居家找媽媽,媽媽總是盤著腿坐在炕上,和另外三個人在打麻將。鄰居家是全村出了名的麻將攤子,村里的人想要玩牌或看牌,來這里總是沒錯。除了炕上的四個玩家之外,周圍還圍了一圈觀眾,有男有女、有說有笑,我作為
麻將的記憶
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去鄰居家找媽媽,媽媽總是盤著腿坐在炕上,和另外三個人在打麻將。鄰居家是全村出了名的麻將攤子,村里的人想要玩牌或看牌,來這里總是沒錯。
除了炕上的四個玩家之外,周圍還圍了一圈觀眾,有男有女、有說有笑,我作為一個小孩子,進入這樣的場地,也是極為尷尬,每次來都是找媽媽拿鑰匙,拿上鑰匙之后便匆匆離去,回自己家看動畫片或者是寫作業。
起初,我很排斥麻將,但是接觸的久了,慢慢的我也就學會了打麻將,在我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跟村里的小朋友們,在破房子里打麻將了。
村里面會打麻將的小孩不止我一個,全村的小孩十有八九都會打麻將,可能也是跟我一樣,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會了。
有時候,坐在媽媽身邊等她一起回家,看著媽媽出牌,我都想給她出謀劃策,但是又怕挨揍,也就從來沒有張過口。
麻將的普及程度
麻將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棋牌游戲之一,無論什么階層、無論多大年齡,只要是個中國人,都多多少少的會打麻將。而且,幾乎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一些深度的麻將愛好者。民間有句俗語叫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過分。
當然,麻將也不僅僅光是在中國流行,在國外,世界上的好多國家,都流行打麻將的活動。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人就開始泡在游泳池里打麻將了,麻將在美國的銷量,每年可達150萬副,售價更是高達500美元。但就是賣這么貴,麻將還是在美國被瘋搶一空,尤其是美國的家庭主婦,對麻將的癡迷程度一點不比中國人差。
后來,麻將又傳入了歐洲,荷蘭人還成立了荷蘭麻將團的組織,并將麻將比賽命名為荷蘭冠軍杯。2005年,荷蘭人成立了荷蘭麻將協會,隨后德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也相繼成立麻將協會,并且在丹麥成立了歐洲麻將協會,而且還舉辦了歐洲麻將錦標賽。
麻將的分類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的玩牌方式不太一樣。雖然整體上都是碰、杠、胡、吃、點炮、自摸這些套路,但在規則上,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甚至每個縣市都玩的不一樣,村與村之間也會有差異。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四川麻將、成都麻將、廣東麻將、杭州麻將、內蒙麻將、天津麻將、北京麻將、武漢麻將、河北麻將等等。
麻將的文化
打麻將是現代人最主流的消遣娛樂方式,拋開其趣味性不說,麻將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麻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比如在數字上的說法,麻將一副牌有144張,其中萬、束、筒各36張,共108張,與梁山108將對應,梁山好漢是來自全國各地,所以又有東、南、西、北、中五方,共20張派,因為梁山好漢們在上梁山之前,都是貧富各異,所以又有白、發共計8張,最后加上春、夏、秋、冬、梅、蘭、竹、菊8張花牌,共計144張。
萬、束、筒這三種花色的派,都是從1到9,并且以3為基數,在中國的古文化當中,三和九都是極為重要的數字。144是12*12,108是12*9,除了3和9之外,12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例如生肖、時辰、月份都是12。打麻將時,每人要抓13張牌,一場麻將又由4個人來玩,13*4就是52,而一年正好對應52個星期。
在文學上的說法,36天罡、72地煞加起來也是108,東、南、西、北、中又對應著金、木、水、火、土,白為天、發為地,中為人,又代表著天、地、人三才。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又代表著四季和四君子。
俗話說,麻場如戰場,在打麻將的過程中,首先是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其次是要分析戰場現狀,怎樣走贏牌的概率會更大。其中手氣好壞是陰陽觀點、分析戰場又是兵家思想,麻將不像圍棋象棋,誓要比出高低,在打麻將的過程中,牌友之間更為和諧平順,這又是儒家思想。
一個小小的麻將桌,包含著天文歷法、儒家、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派思想,無論是中國哪方面的文化,都能在麻將中找到其身影。
除此之外,麻將還是一種人情世故的體現,包含著各式各樣的潛規則,小小的麻將桌,也是一個縮小版的江湖,有位學者曾經說過,要想看懂中國,就需要先學會打麻將。
麻將的起源
現如今,全世界喜愛麻將的人都知道,麻將是起源于中國,但麻將起源于什么時代,是由誰發明,又由誰改進,卻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是中國人也都多數不知。
麻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傳說是一位名叫張遂的僧人發明。張遂不僅僅是位和尚,他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家和數學家,在修行的過程中,為了讓僧人們有娛樂項目,于是他便發明了麻將。與現在的麻將不同,張遂發明的麻將是紙牌,紙牌寬約2寸,長約5寸,牌面印有萬、索、筒和東、南、西、北、中、發、白等字樣。
到了明朝時期,有人開始改進麻將,將馬吊牌、骰子、宣和牌融為一體,到了清朝時期,人們又將紙牌改進為竹牌、骨牌。清朝同治三年,寧波人陳政鑰簡化了麻將的游戲規則,自此,麻將開始在大江南北流行。
麻將的傳說
關于麻將的起源,民間還有許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鄭和下西洋傳說和護糧牌傳說。
鄭和下西洋傳說,指的是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為了排解寂寞而發明的麻將。鄭和的大船長時間航行在海上,船上的將士們沒有好的娛樂方式,于是就有好多人開始叫苦,甚至有人企圖謀反,鄭和為了穩定軍心,苦心專研,發明了麻將這種娛樂工具。船上因為有位姓麻的將軍,最會玩牌,于是人們就將它稱之為麻將軍牌,簡稱麻將。
護糧牌傳說,指的是人們在看守糧倉的時候,驅趕麻雀兒,用牌計數而衍生出來的。相傳江蘇大蒼縣常年囤積稻谷,以供南糧北調,在囤積的過程中,麻雀泛濫成災,因此好多糧食都被麻雀吃了去。
為了減少稻谷的損失,官府開始號召民眾捕捉麻雀,并嘉賞捕鳥者,為了方便計數,便發明了竹制的計數牌。其中萬字是賞錢單位、束字是捕鳥數量、筒字是火槍條數、中是射中的意思,所以顏色為紅、白是防空炮的意思,發就是發錢的意思。
麻將的好處
麻將之所以能在中國流傳上千年,并且受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它肯定是有許多好處的。不同于其他棋牌游戲,想贏必須要把對手壓倒,打麻將不需要這樣和對誰針鋒相對,和和氣氣的就打完了一局。
打麻將看似安逸,卻又不乏新鮮刺激,就好比談戀愛一樣,一眨眼的功夫,半天就過去了,即可消磨時間,又能獲得快感,工作忙了、累了,打上幾局麻將,還能起到緩解精神壓力的作用。
打麻將是一個需要動腦子的游戲,不僅要考慮自己手中的牌,更要猜測另外三家的牌,以及底牌還有什么,吃、碰、杠、和等組合多種多樣,概率、隨機、算數都要用到,在打麻將的過程中,亦可鍛煉腦力。
麻將的壞處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尤其是對于麻將而言,爭議更大。有人認為它是中國國粹,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毒瘤,胡適就曾說過:“麻將是中國第四害?!?/p>
關于麻將的壞處,大致有這么三點,一是麻將占用人們太多的時間,二是麻將是賭博工具之一,三是麻將桌的潛規則。
有的人終日沉迷于麻將,除了打麻將啥事也不干,就拿農村麻將來舉例,好多農村婦女沒日沒夜的打麻將,孩子上學不管,做飯不管,整天就知道跟丈夫要錢去麻將攤子,最終滋生家庭矛盾,搞得全家都雞飛狗跳,日子越過越差勁。
還有的人終日沉迷賭博,在麻將桌上揮金如土,有的人剛發了工資就跑去麻將館,幾天的時間輸掉一個月的工資,時間一長,搞得自己妻離子散,落得個一敗涂地的下場。
除了普通民眾,許多當官的、做生意的也都喜歡打麻將,于是在麻將桌上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潛規則,想要談下項目,不僅要把人家陪開心,更重要的是輸錢給人家,這也相當于是一種變相的賄賂送禮。
在清朝,麻將打得好,還可以加官進爵,民國時期,打麻將更加成為了人們,升官發財行賄的必經通道。
麻將的傳承
現如今,打麻將成為了大多數中國人,消遣娛樂的方式之一,好多人在茶余飯后,都愛組織親朋好友們打幾圈麻將。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人打麻將,都是為了緩解壓力、消遣娛樂,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終日沉迷于麻將桌、沉迷于賭博。
任何文化的傳承,我們都要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麻將也是如此,其中好的部分,我們是一定要繼承的,壞的部分我們也要果斷割舍。
目前,比較沉迷于麻將桌的這些人,年齡基本上都在40歲以上,年輕人很少有沉迷麻將桌的。相信再過十幾年,麻將的這種沉迷、賭博風氣一定會成為過去式的。
李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