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是安家立業(yè),所以才會為了房子傾其所有,但如今高不可攀的樓價,卻又讓這些青年們望而卻步。圖源網(wǎng)絡(luò)2019年,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的一座城市——鶴崗成為網(wǎng)上的熱點話題,大家為什么會對一個小小的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是安家立業(yè),所以才會為了房子傾其所有,但如今高不可攀的樓價,卻又讓這些青年們望而卻步。
圖源網(wǎng)絡(luò)
2019年,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的一座城市——鶴崗成為網(wǎng)上的熱點話題,大家為什么會對一個小小的城市大肆評論呢?
何以為家
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不止有生命的威脅,還有某些行業(yè)的垮臺,所以有些失業(yè)的人出現(xiàn)了“房貸斷供”等經(jīng)濟問題,不得不將心愛的房子法拍,還清拖欠的房貸。
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一處“世外桃源”,不僅滿足基本生活,還能買得起房。
2019年11月,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錢買了套房》的文章在網(wǎng)上火得一塌糊涂,其中近乎賠本的房價令人瞠目結(jié)舌,不由得好奇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海,浙江舟山人,他的命運雖然坎坷,但似乎和每個普通人的經(jīng)歷又有著相似之處。
李海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婚,隨后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但狠心的父母誰都不想帶著“拖油瓶”生活,李海只能在兩個家庭中來回生活,因此也遭受了很多偏見。
這樣“多余”的生活給李海的心里留下來難以抹去的陰影,也奠定了他“有個房子有個家”的未來規(guī)劃,可這樣的夢想?yún)s不是那么好實現(xiàn)的。
年少的李海因為無人管教,加上自己也沒多少學習的心思,初中畢業(yè)后,早早地外出打工。
數(shù)年間,他停留過很多地方,也做過很多工作,有車間工人、大堂保安、飯店服務員。又苦又累,錢也掙不了多少,工作沒干多久就會換工作。
后來,李海打聽到出海的工作還不錯,來回能掙個兩三萬。他便考了海員證,跟著貨船出海。
李海有技術(shù),所以不用干苦力活兒,只是在船上修修機器之類的,一個月的工資能有個七八千。
因為海上沒有多余的娛樂方式,李海大部分時間只能望著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冥想,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像這艘船一樣,始終漂泊在大海上,不僅沒有定所,還沒方向。
李海回想起曾經(jīng)的愿望,他決定買房,而讓他堅定自己想法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昂貴的房租。
因為李海只有半年的固定收入,另外半年只能在家休息。而且家里東西還得有地方放,所以只能租房,他租過一個月八百和一個月一千的房子。
李海說:“有次我直接交了三四千的物業(yè)費。”
即便李海能一下子掙到半年的錢,但合計到12個月上也只能打半折,攢下來的錢更是寥寥無幾。休息的半年時間里,李海會接單做游戲代練,貼補家用。
這樣的生活過了八年時間,李海摳摳搜搜地生活,也攢下了五萬塊錢,但舟山本地的房價卻讓他望而卻步:2019年,舟山城郊的房子漲到了每平方米一萬二,靠近城中心的房子更貴,大概能有兩萬。
李海不敢買,也可以說,他買不起。
可世界之大,總有房價便宜的地方。李海四處打聽,也在網(wǎng)上搜索了很多地方,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流浪吧”。
貼吧里的人們,大多是窮困潦倒,暫時逃避生活的人,他們沒能力過上好生活,但也渴求有個安穩(wěn)的家,所以會時常交流房價便宜的房源。
有人說甘肅玉門的房價只要兩三千,李海就巴巴地跑去看。雖然房屋證件倒是齊全,但樓里經(jīng)常斷水斷電,附近連個小賣鋪都沒有,日常生活都滿足不了。李海接受不了這樣的居住情況,當天就回來了。
后來李海也去過云南邊境和越南接壤的地方,那里房價便宜,但外來的人很容易被當?shù)厝似圬?/strong>,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李海買房的事情也就耽擱了下來,有次他出海的時候聽同事聊天,說黑龍江鶴崗的房價便宜,消費水平也能接受,而且還是個四線城市。
李海非常心動,出海回來后便去到了鶴崗。他事先通過網(wǎng)上平臺聯(lián)系好了中介,一下車便跟著去看房。
第一套房子四萬六,64平方米,李海很是滿意。可惜的是,他還沒來得及付定金,房子就被別人買走了。
之后又連續(xù)看了兩三套房子,最后敲定了一套77平的房子。李海為了圖便宜還專門買了頂樓,加上中介費,過戶費,裝修費,五萬八就能搞定。
沒過幾天,李海興奮地在“流浪吧”曬出了房產(chǎn)證,宣告他成功“上岸”,成為有房一族。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媒體們借著李海的熱度,將“鶴崗”徹底推上了風口浪尖,眾人紛紛好奇這里的房價為什么會不足一千塊錢一平?
鶴崗房價低
原因的核心還是要從鶴崗這座城市說起。
鶴崗曾經(jīng)和雞西、雙鴨山、七臺河并稱為“四大煤城”,非常有名。東北人還有句順口溜:“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鶴崗的。”意思是人路子野,哪里都熟悉。
那時候,鶴崗的煤礦產(chǎn)業(yè)發(fā)展極好,幾乎每位工人的月收入超過了一萬元,還有很多南方人到鶴崗打工。
尤其是2003年到2019年的十年內(nèi),鶴崗市的最高GDP能有353.6億元,這也被視為煤炭行業(yè)的“黃金十年”。
可惜這座無數(shù)人前往闖蕩的城市,也因為煤炭行業(yè)的衰敗,失去了本來的榮光。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逐步對資源城市進行改革。2011年,鶴崗被正式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的城市。隨后這座城市的大多數(shù)煤礦被相繼關(guān)停,然后再慢慢被植被填充。
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源產(chǎn)業(yè),鶴崗的經(jīng)濟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據(jù)政府公布的財政收入來看,鶴崗幾乎每年都要比上一年下降百分之幾的比例。
2021年下半年,鶴崗市政府宣布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的計劃,這也讓當?shù)氐哪贻p人斷了回來發(fā)展的念想。
再加上鶴崗地理位置特殊,它位于中國最北端,最低溫度能有零下35℃,全年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要持續(xù)這樣最低的溫度,導致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鶴崗不到90萬的常住人口正在逐年流失。年輕人出去后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房子,就不愿意再回來,甚至到最后還會把父母都接走。
經(jīng)濟學上有個名詞叫“供需關(guān)系”,因為鶴崗已經(jīng)沒有買房的人,房價自然也會跌落。
而這些價格便宜的房源,大多是幾年前積累下來的棚改房,它們主要是提供給征地拆遷對象的回遷房,需要滿五年才能交易。
交易時間不到就掛在網(wǎng)上售賣會存在一定交易風險,所以價格偏低。甚至有些房主直接是免費出租,只要租戶能承擔房子的暖氣費。
雖然鶴崗的房價便宜,但畢竟是個地級市城市,還是有可以購物的大商場,而且城市建設(shè)和各種配套設(shè)施一應俱全。
外來人居多
2019年初,中央經(jīng)濟頻道專門找到了鶴崗的低房價,而李海的帖子又把鶴崗的“白菜價”房子炒得更熱火,他表示:“我發(fā)帖子只是想告訴大家,鶴崗的房子很便宜,如果實在沒錢,可以考慮過來安家。”
雖然李海遭受了不少詆毀和嘲笑,但他并不在意,因為更多生活艱難的窮苦人,都對李海的鶴崗生活心生向往,組成了“中國最窮買房團”,前赴后繼地“追隨”李海。
李海剛開始也會帶著這些人去看房,但他太過木訥,不善與人打交道,慢慢地把這些人推給介紹自己買房的中介梁云鵬。
自賣給李海房子后,梁云鵬明顯感覺到鶴崗火了,他說:“當?shù)厝硕加凶约悍孔樱税峒一蛘吆⒆由蠈W等特殊原因,一般不會再買房,找我買房的都是外地人。”
隨著單子越來越多,梁云鵬的中介公司從原來的四個人變成十四個人,一條街上的中介也從原來的四五家變成現(xiàn)在的二十多家。
廣東人鄭前也是大批慕名奔赴鶴崗的買房者之一,他來到鶴崗的第一個月就買下了一套四萬元的房子,過戶費八千,裝修費花了5萬,整套房子下來不到十萬。
鄭前定居下來后不久,就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布了一個潑水成冰的視頻,視頻文案將廣州人、鶴崗、90后等等連接起來,點贊量暴增。
有些人還會在下面評論:“鶴崗的房子多少錢啊?”“我也想買,能拉一把嗎?”
鄭前趁此機會,干脆做起了中介生意。他錄制看房視頻,還會在平臺上直播,很快便有了幾十萬的粉絲,成為鶴崗房產(chǎn)領(lǐng)域粉絲量排名第一的博主。
他短短一年時間便賣出了100套房子,還在“流浪吧”分享了當上房產(chǎn)銷售的勵志故事。
在鶴崗買房然后在找工作的人很少,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在家里工作,比如微商、游戲代練或者網(wǎng)絡(luò)寫手。
花花是個網(wǎng)絡(luò)寫手,廣州人,她在11歲的時候被查出來患有重癥肌無力,天天窩在家里靜養(yǎng)。
“我這病被稱作不死的癌癥,治不好的。”花花平靜地說。父母沒多久便要了兩個弟弟,一家人的日子就這樣維持得過,花花成為了家里多余的那個,
十七歲那年,家里人給她在鄰村物色了個三十多歲的相親對象,有房。
花花接受不了被安排得無望的生活,她成功逃走了,輾轉(zhuǎn)各地,做過售貨員,后來開始寫網(wǎng)絡(luò)小說。
在一個寫手群里面,花花知道了鶴崗,并通過群友花四萬買下了一套兩室的房子。
入住之后,她特地將朝南的臥室改為了自己的工作室,還在房子里種滿了花草。
如今的新生活是以前的花花不敢想象的,她幸福地說:“不用付房租,也不用為下一站奔波。”
30歲的迪亞是21年3月份搬到鶴崗的,他是遼寧撫順人,畢業(yè)于沈陽音樂學院,研究生考到了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
大學畢業(yè)后,迪亞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工作過,他會唱歌,也會教聲樂課。
因為新冠疫情,迪亞所有的演出工作只能取消,教課也只能線上進行,生活逐漸入不敷出。
幾個月后,迪亞突然發(fā)現(xiàn)新婚妻子有了抑郁癥的傾向,經(jīng)常會聯(lián)想到自殺。
迪亞開始重新尋找生活的方式。這天,他從網(wǎng)上了解到鶴崗,雖然迪亞出生在東北,但他卻從來不知道東北有這么低的房價。
經(jīng)過了兩個月的看房時間,迪亞最終買下了一套四萬多的房子,花重金進行了裝修。因為迪亞簽了上海的經(jīng)紀公司,所以需要鶴崗、上海兩頭跑,但聲樂課可以在鶴崗教學。
迪亞滿意地說:“只要我媳婦健健康康地,我什么都能接受。”
即便很多人都說鶴崗不好,但迪亞卻將這里視作自己的伊甸園。
“茍且”生活
對于越來越多的外地年輕人涌入這座北方小城,鶴崗當?shù)厝艘灿兄约旱目捶ā?/strong>
有位出租車司機說:“人越多,說明城市越有發(fā)展。”
也有人覺得不好:“留在鶴崗的年輕人都是沒出息的人。”
正如那句話:圍墻里的人想出來,圍墻外的人想進去。那些來到鶴崗的“逆流者們”,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沒有什么別的夢想,都是在外討生活、飽經(jīng)風霜的人,為的是能安家。
盡管鶴崗現(xiàn)在炙手可熱,但房價卻不會因為因為網(wǎng)上的熱度而上漲,甚至還會在未來持續(xù)下跌。
因為鶴崗除了公務員、個體工商戶和餐飲行業(yè),再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就業(yè)機會。而且前來買房的他們必須接受收入降級的殘酷事實。
如果年輕人只是為了暫時逃避生活的艱難選擇了鶴崗,那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安穩(wěn)。但是等到成家立業(yè),養(yǎng)育下一代的時候,鶴崗的生活資源和教育資源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鶴崗的低房價”說明了當代人就業(yè)方向的矛盾性,到底是奔赴北上廣深的大城市,掙扎著工作,還是退居十八線,過上節(jié)奏慢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
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過上如愿以償?shù)纳睢?/p>
劉夕遠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