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一個醫生跟一家醫院死磕長達兩年,你見過嗎?幾天前,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微博上分五次曝光了愛爾眼科涉嫌行賄的丑聞。明細顯示,江蘇宿遷多個縣市區的醫生、公職人員、社會人員拿了愛爾眼科的回扣,三年行賄金額超過78萬元。但
文/ 金錯刀頻道
一個醫生跟一家醫院死磕長達兩年,你見過嗎?
幾天前,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微博上分五次曝光了愛爾眼科涉嫌行賄的丑聞。
明細顯示,江蘇宿遷多個縣市區的醫生、公職人員、社會人員拿了愛爾眼科的回扣,三年行賄金額超過78萬元。
但愛爾眼科內部的高管卻見怪不怪,還給出了一套“看似有理”的邏輯,總結下來有三點:
1、轉介費總比收紅包好,直播帶貨還要給傭金;
2、這本來就是行業潛規則,任何行業都有;
3、這是正常人情,我給你介紹個活干,你總要感謝我下。
語出驚人,結果一天之內,愛爾眼科的市值就蒸發了275億。
但在這之前,誰能想到愛爾眼科作為一家眼科醫院,從上市至今,十年時間股價上漲近80倍:
從最初的69億市值,突破了百億、千億,去年一路飆升到3600億。
截至2020年11月底,愛爾眼科集團一共有660余家醫院機構,海外還有100多家。
覆蓋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在歐洲、東南亞擁有3家上市公司,是毋庸置疑的國內最大的眼科醫療機構。
但成就這個千億眼科帝國,代價是醫療糾紛不斷、多次被罰、口碑翻車...
愛爾眼科,怎么走上了“黑紅”的路線?
在無數關于愛爾眼科的高管分享里,刀哥發現了一個不太適合用在醫院管理的詞——狼性文化。
擴張之“罪”:
年賺20億,投訴記錄卻300萬條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愛爾眼科”,不知是競爭對手抹黑還是搜索次數實在太多:
最先跳出來的聯想詞竟是“愛爾眼科害了多少人”。
而搜索“投訴愛爾眼科”的結果約7700000個,愛爾眼科涉及到的法律訴訟達到1046條,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醫療損害責任糾紛。
2019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前一天,“春雨醫生”曾經整理了一份《“莆田系”民營醫院名單大揭秘》,愛爾眼科赫然在列。
名單一出,愛爾眼科反應相當激烈。
“將愛爾眼科醫院列入莆田系醫院名單是嚴重失實行為,愛爾眼科核心管理人并非莆田人!”
但“誤會”不是空穴來風,騰訊新聞旗下的《棱鏡》評論就很犀利:愛爾眼科不是莆田人創辦的,但其發展歷程卻與“莆田系醫院”如出一轍。
在成立愛爾眼科的之前,不到30歲的陳邦,已經靠炒房成為了億萬富翁。
用陳邦的話說,在海南創業最風光的兩年,開的是奔馳600,住的是五星級酒店。
1994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陳邦投資一落千丈,湊了8000萬想建設主題公園翻身,結果全打了水漂。
身心疲憊的陳邦,大病了一場,住進了長沙市第三醫院。
在住院時他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第六醫院的眼科賺了大錢:自費買一臺白內障治療儀,放在六院眼科做白內障手術。
于是,30歲的陳邦決定孤注一擲。
他傾盡3萬元積蓄,付了10%的首付款,從德國買回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儀,以“院中院”形式,承包了長沙市第三醫院的眼科科室。
“院中院”就是指,在公立醫院中設立營利性醫療實體,自負盈虧。
只不過當時大部分莆田系“院中院”模式盯上男科、婦科,而陳邦看中的是眼科科室。
2002年末,國家開啟動清理“院中院”,和莆田系一樣,愛爾眼科的生意開始受到影響。
眼看著風向變了,陳邦迅速做出判斷,開始轉型愛爾眼科在遼寧沈陽籌建了第一家??漆t院。
愛爾眼科比拼多多更懂什么叫下沉市場。
接下來的幾年,愛爾眼科陸續在長沙、武漢、沈陽、成都等地開設分院,生意風生水起。
當年,愛爾眼科采取二三線城市連鎖擴張的模式,把在大城市司空見慣的眼科治療儀器帶到中小城市,營銷猛推。
2006年,拿到世界銀行的長期貸款后,愛爾眼科有了擴張的底氣。
2009年,愛爾眼科開出19家連鎖眼科醫院,還登陸創業板,成A股首家IPO上市的民營醫院。
一系列操作,讓當時的民營醫院都看傻眼。
上市之后,愛爾眼科一騎絕塵,總營收從2009年的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9億元,增幅近19倍。
整個2020年,愛爾眼科股價整體上漲147%,市值突破3085億。
陳邦真的做到了東山再起,身價暴漲,再次登上了各大富豪榜。
在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陳邦就以1047.6億元的身家排在榜單第28位,繼續蟬聯湖南首富寶座。
效率之罪:
沉迷收購,研發只占1%
只靠數量,并不能稱得上真正的行業第一。
愛爾眼科的厲害之處在于,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以上。
不得不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非常少,雖然被叫做“眼科茅臺”,但連茅臺自己也沒這么吸金。
2020年疫情,其他企業的關鍵詞是倒閉、破產、跑路、暴雷。但看看愛爾眼科的曲線,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已經超過了85億,依然是雷打不動的高增長。
穩成這樣,怎么做到的?
要做到國內最大,賺到更多的利潤,就要不斷的開店搶占市場份額,但只靠自己開店的速度是不夠快的。
愛爾眼科的打法是,不斷地并購其他眼科醫院,形成絕對的壟斷優勢。
最近五年,愛爾眼科都處于擴張狀態,每年都在購買設備、并購資產,擴張比例在5%以上。
但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覺得,“公司的擴張速度還是有點慢。”于是,2020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干脆一次性收購了30家醫院。
愛爾眼科目前有多支并購基金,投出了超200家醫院。
收購的速度讓同行大開眼界,也成為了愛爾眼科的有力武器。
但愛爾眼科的收購,可并不僅僅局限于醫院,還是個隱藏的地產大佬。
2017年底,樂視大廈被傳出讓時,愛爾眼科還被列為潛在重要接盤對象,并傳將以10億元接盤,緣分就是這么妙不可言。
在天眼查上,陳邦旗下專職做投資生意的湖南愛爾投資一共有7家子公司,其中4家涉及房地產投資。
比如湖南云峰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其中一名股東就是湖南愛爾投資,這個度假區主要打造健康養生園、文化創意園、風情商業水街、風情特色小鎮...跟醫院的生意毫不沾邊。
外界吐槽愛爾眼科沉迷收購,但用陳邦解釋說,收購目的是“擴大朋友圈,加強基本盤”。
一路買買買、一路收收收,豪橫之氣逼人。
錢是賺到了,但花在研發上的經費卻少的不值一提。
2018年至2021年9月,愛爾眼科研發支出占比分別為1.22%、1.53%、1.38%、1.36%。
研發經費少,并不影響愛爾眼科的營銷話術。
河南許昌愛爾眼科,非常擅長捆綁“征兵”:一邊宣揚“激光近視手術是國家軍檢認可”,一遍喊出“別讓近視,擋住你的軍營夢”的口號。
結果不僅被河南武裝部警告,還被判處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罰款10萬元。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愛爾眼科的廣告更夸張:
“7秒治愈近視,國際尖端激光技術。全程無痛,不打針,術后第二天即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直接被黑龍江省工商局列入39個典型嚴重虛假違法廣告之列。
管理之罪:
狼性至上,回扣竟成了潛規則?
從艾芬醫生到無數投訴事件,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在愛爾眼科內部。
2020年,在愛爾眼科工作的眼科醫生,就已經占到了全國眼科醫生的25%。怎么樣激勵這超過6000名醫生,總共3.6萬的員工?
愛爾眼科的辦法是:股權激勵+狼性文化。
2021年6月2日,愛爾眼科就向4906人授予4754.61萬股限制性股票,覆蓋員工比例,竟達到了四分之一。
艾芬醫生這次曝光,有個確鑿的行賄方式是送或買愛爾新建醫院的合伙人期權股份。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就能完成整個利益鏈的輸送。
在無數城市愛爾眼科的高管分享上,他們總把“狼性文化”掛在嘴邊。
201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愛爾眼科旗下30%-40%的醫院是虧損,陳邦提出的解決辦法其中一項就是,“更換管理團隊,打造狼性愛爾管理團隊”。
在愛爾眼科的招聘信息下,有人提問“什么樣的人更適合這份工作?”有人回答:
喜歡狼性文化的,喜歡銷售工作的,喜歡業績導向的,喜歡KPI至上的可以考慮。
2020年,艾芬醫生去愛爾眼科動手術,導致眼睛視力出現問題、幾近失明。
愛爾眼科的行為有違醫德,“一門心思要跟你換晶體,至于你這個人有沒有別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
強行換晶體的“醫療事故”,并不是偶然。
2018年1月,葫蘆島愛爾眼科醫院,診斷一名患者為孔源性視網膜脫落,隨后被實施左眼行玻切手術,注硅油晶體植入。
但出院后不久,視網膜再次脫離,而醫院未能及時發現,導致硅油不能取出,徹底失去了再次治療機會。
最后,經過鑒定,這名患者左眼外傷現盲目5級,評定為八級傷殘。最終,法院一審判決,愛爾眼科賠償了23.63萬的經濟損失。
補充一句,白內障手術是愛爾眼科主要的業務,項目收入排在所有產品收入的前三位。
但也是這項業務,讓抗疫英雄成了維權患者。
結 語:
問題出在前三排,根源全在主席臺。
愛爾眼科的高管對78萬回扣見怪不怪,甚至在發現過度治療之后,第一反應是拿出百萬費用私了。
不管是從醫德層面講,還是從法律角度說,既不是“正常人情”,也沒有比收紅包更高尚。
而是一種拿不上臺面的醫療行業潛規則。
陳邦曾經在愛爾眼科上市時立下規矩 :
“我們特別重視醫療質量,把它視為企業的生命線。雖說我們發展很快,但這不是以犧牲醫療質量為代價。”
希望市值3000億的愛爾眼科,不要忘掉自己的初心,讓利潤成為醫院生存的唯一指標。
狼性文化可以,但沒有價值觀的狼性,就是野狗。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