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段時間關于電動車的話題接踵而至,許多地區的政策引起了民眾的抗議,最高的罰款甚至會達到2000元,對于種種不合理政策,就連新華社都看不下去了,發文痛批,關于電動車事件的發展現在又如何了呢?電動車成市民出行的首選相較于以前,國內的生活確實發生
前段時間關于電動車的話題接踵而至,許多地區的政策引起了民眾的抗議,最高的罰款甚至會達到2000元,對于種種不合理政策,就連新華社都看不下去了,發文痛批,關于電動車事件的發展現在又如何了呢?
電動車成市民出行的首選
相較于以前,國內的生活確實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就單從出行這一塊,大家就應該有所體會,此前自行車是道路上一條靚麗的風景線,而現在的交通工具則越來越多,像汽車、電動車、摩托車等,甚至還有共享單車。
但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有差別,其出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根據相關信息,我國現在100個家庭里,只有33家是有汽車的,大城市的比例能稍微高一些,也就是說大部分家庭的經濟實力,還是無法購買汽車的。
在這種背景下,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自然成為了大部分家庭出行的選擇,現在基本上都不是短途上下班,所以自行車已經逐漸被淘汰了,摩托車更是因為安全問題,早在1985年的時候,我國就已經開始采取管控政策,如今大家應該也很少會在大城市中發現摩托車的身影。
電動車學習門檻比較低,上手好操作,迅速占領了市場,贏得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許多上班族經常會遇到堵車的情況,相比之下,電動車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不可否認電動車的存在,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其特殊性,從面世之后也很難得到統一有效的管理,這也導致近些年電動車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為此許多地區開始出臺相關限制政策,想要試圖改變這一局面。
各地出新規,最高罰2000元
按道理來說,地區出手整治,也是出于對大家的生命安全考慮,但沒想到各地采取的限制政策,卻引起了民眾的不滿,這究竟是為何?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只考慮了安全,沒有從現實情況出發,實行了“一刀切”。
在前年的時候,福州就公開表示從2020年開始,將會對電動車發牌,藍色的車牌不可以進入到市中心區域內,擁有黃色車牌的用戶則會有4年的過渡期,至于到期后是否可以繼續使用還得由政府決定。
安徽省也出臺了相關禁止政策,規定超標的電動車不可以登記掛牌,過渡期僅僅只有3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一旦超過該期限,就需要被強制報廢,這一點對于普通家庭而言確實難以接受。
今年已經是許多電動車的最后期限了,用戶不得不重新買車,因為一旦被交警抓住,將會受到嚴格處罰,去年深圳明確表示違章的電動車被抓到就是罰款2000元,該規定一出頓時引起了眾人的不滿。
海口市境內的電動車相較于其他地區而言則更多,根據相關信息,海口已經有一年的時間沒有給電動車掛牌,但并沒有限制電動車的買賣,只是一旦在路上遇到了交警,那就只有兩個后果,要么交車,要么交罰款,這種做法不用說市民了,就連新華社也對此表達了不滿,開始痛批。
在去年11月10日的時候,新華社特意針對海口的相關限制政策,發表了文章,其主要內容就是在質問交警為什么不上牌,卻還要抓無牌車,這根本就不合理。
海口對此已做出調整
確實為了安全著想,加強對電動車的管理也無可厚非,不過管理的方式得讓大眾心服口服吧,只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反而還引起了一片混亂。
現在很多家庭的收入現在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低收入人群,在今年1到3月份,每個月的人均收入也只有5505元,如果按照上方地區采取的相關管理措施的話,很多家庭難以承擔。
一輛電動車的價格確實不貴,但對于普通家庭而言,也需要花費1到2個月的工資,如果超過三年就被強制報廢,還得買新車才能上路,顯然不能被大眾普遍接受。
面對多方壓力,海口現在已經做出了改變,在今年7月8日的時候,相關交警部門正式對外宣布,今后電動車將帶牌出售,對于非標車,也會給一個過渡期限,這一決策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贊揚。
現在海口已經結合當下的現實情況做出了調整,相信今后各地區都會采取合理措施,繼而有效加強對電動車的管理,大家對此有怎樣的想法呢?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