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市面上,刀鰍很貴,能賣到30—60一斤。這個價格可以說非常高了,我們在湖邊捕獲的純野生泥鰍也不過十幾元一斤。刀鰍作為泥鰍的親系,也算是出了名了,給泥鰍正了一把光!同村張大爺學習養殖泥鰍早在十幾年前,我同村的張某某,我們稱他為張大爺。他喜歡戶
市面上,刀鰍很貴,能賣到30—60一斤。這個價格可以說非常高了,我們在湖邊捕獲的純野生泥鰍也不過十幾元一斤。刀鰍作為泥鰍的親系,也算是出了名了,給泥鰍正了一把光!
同村張大爺學習養殖泥鰍
早在十幾年前,我同村的張某某,我們稱他為張大爺。他喜歡戶外捕魚,他對泥鰍頗有研究,各種養殖視頻光碟都會購買。學習了一年多,自己開始嘗試養殖。第一年自己養殖買了打氧機,一個塑料制的水桶。里面放了少許泥鰍,水桶里還有些樹枝。
有一次我看到后便問道:“張大爺,這水里啥也沒有,打氧機還打啥氧啊?”
張大爺說這里面有泥鰍,而我怎么也看不到,我說在哪呢,啥也沒有啊?
他說:“魚卵在里面,里面的樹枝有魚卵。”
聽到后恍然大悟,原來魚產卵都喜歡在樹枝上產卵。
沒過多久,泥鰍開始孵化,小小的泥鰍不大點,不仔細看還看不著。就這樣,孵化泥鰍算是成功了。孵化了一段時間,魚兒也逐步生長。此時張大爺開始挖建魚塘,挖好以后,簡單的攔了一圈一米高地網欄。水池續滿水后,泥鰍正常放入。當時把泥鰍放入池塘中時,是在春季,等秋季起魚時,沒有幾條。經過看書了解,泥鰍喜歡鉆入泥中,大量的泥鰍都潛入到泥土中,所以看不到它們的蹤影。
張大爺養殖泥鰍也算得上成功了,就在下一年,他在池塘中養了許多草魚。沒想養什么泥鰍,那一年泥鰍價格也并不好,他也沒有想養殖。
養殖臺灣刀鰍
直到有一天,他在城鎮中趕集,集市中都會擺放各種吃、喝、玩、穿、用的,里面還有賣寵物、魚兒自然也有的賣。當他第一眼看到刀鰍時,便問道,這泥鰍咋長這樣啊?
賣家告訴他,這是臺灣刀鰍,張大爺又問到:“這多少錢一斤啊?”賣家告訴他,市場價格60一斤。他聽了心中一下踴躍起來,他想了解更多,因為它的價格太好了,太誘人了。于是,高大爺高價買了一批育苗開始養殖。
第一年,我們都說,市場60一斤,肯定掙錢。可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刀鰍養殖需要飼料的投喂。高大爺養了三萬尾魚苗,養殖一直都是喂的飼料,飼料50斤200元。每隔幾天就要投喂一次,因為育苗數量不多,吃的也就不多。
張大爺憑借了解相關知識,很快魚苗就長大了。長大了就要繁育,因為金錢上的誘惑。自己養殖繁育,能掙錢。即使價格不理想時,有技術可以賣魚苗大賺一筆。這魚這么貴,價格再低也低不下30元一斤~
一點一點,賠光所有
他光想著價格了,魚苗一天比一天長的大,投喂的飼料也逐步增多。幾乎每隔兩天就需要投喂百斤飼料。飼料沒少買,刀鰍也逐步能進入市場了。此時張大爺用汽車拉著刀鰍進入市場,可我們對刀鰍也只是好奇,并沒有真正想要購買。他那天沒賣出幾份,隨著兩年的價格走低,刀鰍價個持續下降。他養了好幾年,連購買飼料的錢都沒有了。
看著這些刀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家以前是開商店的,一年啥也不干也能整個五六萬。后來天天買飼料,刀鰍又賣不出,賣魚苗、賣技術也沒人買。沒錢了,就把商店兌了了出去繼續買飼料!
我們大家伙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同情他的,也有嘲諷他的。很現實,都這樣,農村啥樣人都有很正常。
失敗后的轉機
一眨眼,三四年時間又過去了。自己的房子也賣了,商店也兌了出去,就剩下一個魚池和一個簡易房。我們原以為他會賠的啥也不剩,就在前一段時間。聽說他賣魚苗掙了10萬元,我們知道候都會想,吹呢吧?
我們不知道他賣沒賣上那些錢,但肯定的是,他真的賣錢了。無論多少,賣出一部分就是對自己莫大的安慰。
養了四五年刀鰍,賺上這么一筆,也算可以了。再接再厲,來年再賣十萬就回本了。這次的轉機給他帶來了無限的動力,但這種轉機也有可能是一個坑。
雖然掙了十萬,但這也是投入了四五年的時間,以及大量的經濟和不屑的堅持所掙來的。
無論掙多掙少,最起碼他是開心的,因為他喜歡養魚呢,這就是他的愛好,掙多掙少只不過是經濟上的一種維持。在我們眼中,張大爺已經遠離了最初的自己,而他自己則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功人士了。
#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二季#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