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少花錢,不花錢,還能看好病,是患者共同的期望。那么花多少錢,怎么樣花錢,才是少花錢,還要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這個平衡點很難把握。有的人看似省了錢,實質上是多花了大錢,走了彎路自己還不知道。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癥心理行
少花錢,不花錢,還能看好病,是患者共同的期望。那么花多少錢,怎么樣花錢,才是少花錢,還要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這個平衡點很難把握。有的人看似省了錢,實質上是多花了大錢,走了彎路自己還不知道。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癥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很高興為大家分享精神分裂癥康復心得,今天來與大家一起談談精神分裂癥康復如何就醫省錢的問題。
一、精神分裂癥的特殊性,要求合理統籌使用康復經費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疾病,不僅與精神醫學有關,還與社會醫學有關,其特殊之處在于:
1、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慢性化傾向;
2、藥物可以控制部分精神癥狀,但很難解決所有問題;
3、癥狀與患者心理發展水平、對自我和環境認知、社會適應能力有關。
精神分裂癥的三個特殊之處,不僅對患者及家庭智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醫療費用也是一個考驗,雖然現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費用基本上都由醫保報支了,醫保之外有大病救助和貧困托底,先診療后付費,患者家庭承擔的費用非常有限,這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絕對是福音。
但是社會提供的康復訓練服務,心理治療,行為重塑、人格矯正等心理服務,基本上都是自費項目,因為時間成本高,不在醫保報支范圍,而且既通精神醫生又精于心理治療的專業醫生,在當地很難找,有條件的家庭不得不常年往返于北上廣一線城市請專家看病,精神心理雙料專家又最不容易掛上號。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作為一個執業30年的精神科大夫和心理治療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致可以粗略判斷一個精神分裂癥的預后,是否需要終身服務,有無完全恢復正常的可能,雖然不一定絕對準確,但是可以做到八九不離十。
具體某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每家對疾病的認識、經濟條件、家庭環境、患者心理成熟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患者求醫治病的方式、方法、路徑也不完全相同。
二、根據患者的家庭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就醫路徑和康復方式
對于大多數平民家庭而言,如果家中有人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癥,雖然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但也不必過于慌張,如果患者已成年結婚,應果斷到醫院就診,絕大多數患者在基層精神病專科醫院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救治,出院后只要認真服藥,積極面對生活,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可以保持病情穩定的。既省錢,省去旅途勞頓之苦。只有少數難治性病例需要請大醫院專家會診。
這里重點討論的是未婚患者,特別是是未成年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于他們的診斷和治療,應特別慎重,因為這將關系到一個患者的人生發展之路。
1、診斷需要明確,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是有很大影響的,甚至影響終身,因此我們結合患者的年齡和青春期這個特定的發展階段,謹慎診斷精神分裂癥。如果自己不放心當地的診斷,可以去大醫院,有條件的還可以聽2-3個專家的意見。自己綜合權衡考量后,選擇一位比較靠譜且有責任心的專家,作為重點聯系對象,建立長期服務關系。
2、后期的服藥治療在當地進行,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當地縣區及市級醫院基地都有,而且在當地購藥,醫保報銷比例較高,以便于病情觀察、復診在當地進行即可,必要時可請上級專家視頻,加以復診指點。
3、如果家庭經濟不好,又需要住院的話,建議在當地住院,通常報銷后一個月醫療費用約2000元左右,是在大醫院住院承擔費用的1/10-1/5。有慢病和殘疾癥的,花費就更少了。
如果擔心患者的病情被當地人知道,泄露出去名聲不好的除外。這個病只有很少人最后能瞞得住,大多數最后都會原形畢露,只是時間問題。
4、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經濟壓力較大,精神分裂癥患者又多次發病,建議申請慢性病管理,參加精神殘疾評定,申請免費服藥,這樣又進一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對于家中無人照護的重癥精神分裂癥患者,放在家里既不安全,家人又顧不上監督服藥和料理生活,建議長期住院,能過民政托底、殘疾保障金、慢性病、二次報銷,家庭也不需要花什么錢,但是卻可以將家庭成員解放出來就業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三、自費服務項目,應根據家庭和患者病情量力而行
醫保為全民提供了醫療上的基本保障,無法為患者包辦一切,有的項目并不在醫保范圍內,需要患者家庭自己承擔費用。自費服務項目主要是經顱磁、外科微創手術、基因測序、進口新藥、心理治療等,對于前幾樣,我研究不多對此沒有太多的發言權,這里重點講一講心理治療這一塊。
對于心理服務這塊,沒有條件的家庭就一心一意認真服藥,以不復發、減少復發為最高目標。建議有條件的家庭積極開展,以糾正認知偏差、梳理情緒、行為重塑為主,目的是促進心理發展水平,有效管理情緒和行為,以更加客觀的認識對待自己、他們和社會,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婚姻情感、人際關系、工作壓力的處理,提升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重新融入社會生活。
看病是要花錢的,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方面,如果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往往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花了錢,都不一定能解決得了精神分裂癥。
在就醫過程中,該花的錢還是要錢的。古代扁鵲行醫有六不治,第二條就是“輕身重財,二不治也”。現在雖然不能不給你治病,但患者家人過于精明和算計,往往會讓醫生看到你害怕,緊張的醫患關系,只能驅使更多的醫生保護自我,按程序按制度按規章公事公辦。
而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治療,更需要醫生的理解 和關愛,公事公辦與帶著愛和情感看病,對于精神分裂癥而言,無論是患者感受,還是治療效果,都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放下你的抱怨,無盡的抱怨只能將你拖入深不見底的深淵。這個世界,沒有誰欠誰,也沒有誰可以永遠活得輕松自在,你的今天是昨天的結果,你的未來緣于今天的付出。
當你掉進了茅坑,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清水沖洗身上的臭氣,而不是坐在那里罵娘,而是急沖沖地跑到人群里,拿著喇叭告訴人們,你是正常的,你是沒病的。一個人到底有病還是沒病,自己說上千遍,也不如自己用實際行動證實一遍。
求醫路上的坑不少,需要多動腦筋。你的收獲,都是對你曾經付出的回報,不勞而獲的故事只是在童話中,多換位思考,少用道德綁架,帶著你真誠的心,精誠所至,相信一定可以敲開那扇康復的大門!
【精神分裂癥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系列課程:每天改變一點點,一年一個大變化】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癥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關注@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收閱康復訓練新文章。
馬陽明